韩敏
摘要: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比较优势,提高识字教学的效度,需要教师不断运用适宜的教学策略:运用微课,帮助学生规范书写;追根溯源,让识字更轻松快捷;播放视频,让词句理解更到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识字;策略
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一直以来识字教学处于低效高耗的状态,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与识字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词句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能。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规范书写
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时代,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通过在黑板上进行范写来引导学生写字,明确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一方面教师范写时间长,不利于提高识字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在范写时,有时坐在某些位置上的学生的视线会被教师的身体挡住,从而导致无效学习的出现。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在课前把范写字的过程制作成课件,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大屏幕播放课件,这样,无论坐在教室哪个位置的学生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并能听清教师的讲解。例如,在教授“密”和“蜜”这两个字时,这两个字是形近字,但书写时的要求却有所不同,教师一边播放微课视频,一边讲解:“密”字下部是个“山”字,结构相对简单,中间的“必”字,要写得舒展一些,并写到横中线的下面,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在大屏幕上进行反复展示如何让字写得舒展一些的动态视频;在播放“蜜”的范写过程中,教师也是边播放微课边讲解:这个字下部是“虫”字,相对于密来讲结构要复杂一些,中间的“必”字就得谦让一些,写在横中线,使每个部位看起来摆放更加合理。在教学中为了规范学生的书写,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微课,在教学中播放时,让学生一目了然,范写过程明晰明了,形近字对比起来区别更加明显。倘若有的学生在书写中还有什么问题,教师可以让他们反复观看、模仿,从而实现规范练习,取得最佳效果。
二、追根溯源,让识字更轻松快捷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增加,我们发现学生很容易写错字,一方面是形近字增加了,另一方面是有些汉字需要学生认真观察。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不理解造字的原理和规则。在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我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字源,并通过视频故事生动地讲解字理,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字理的讲解,以及汉字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如“肺”字,很多学生把这个字的右侧看成是“市”,一方面说明学生观察得不够仔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不理解这个字是如何形成的。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微课视频,利用卡通动物鲸自我介绍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鲸头顶的鼻孔与胸部的肺是相通的,这样它才能自由地呼吸!在鲸自我介绍的同时,微课中会用动态视频展示鲸的鼻孔以及肺部相通的地方,还要用红色的标记突出一下。在图文声并举的音响效果下,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从而使“肺”字的形成过程以及书写顺序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又如在讲“吹”字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字义,加深对字形的印象,我便用微课播放了“吹”字的字源图,并配上文字解说;“吹”字由口和欠组成,欠字本来像一个人张口出气的样子,再加上一个口,强调用嘴巴呼气,所以吹的本义为“合拢嘴唇用力呼气”。“吹”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吹”字是一個人面朝东方跪坐在地上,向一个大器皿做呼气的形状。到了金文把呼气的人和器皿调换了位置,人改为了站立的形状。这样学生不但容易理解字义,还知道了今文字字形形成的过程。
三、播放视频,让词句理解更到位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发现总有一些词语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采用图片视频教学法,让学生借助图片、视频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如在教授《荷花》时,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在语言文字中对某些词语和事物有些模糊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在一幅幅画面中对花瓣、花骨朵儿、莲蓬等事物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教授《花钟》一课时,文章使用了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这几种鲜花开放的画面,教师可以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牵牛花是怎样吹起了“小喇叭”等。使用微课视频中的画面,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句的意思。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经历了由最初的只为提高识字效率,到现在真正发挥其比较优势,提高识字效度。为了不使信息技术在识字课上滥用,不给师生带来负担,我们要找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结合点,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本文总结了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香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07):97.
[2]江振珍.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