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湘潭人国庆节的那些事

2019-09-10 07:22
华声文萃 2019年9期
关键词:紫云字样庆典

关于国庆节,不少人内心珍藏着十分珍贵的记忆,大家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领略到了祖国的茁壮成长和繁荣富强。下面是湘潭市民与大家分享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庆记忆片段。

 上个世纪70年代,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里,刘升威算是幸运的。因为家境还算殷实,国庆节的时候,他偶尔可以跟母亲去省城长沙玩一趟,还可以买一件崭新的衣服。他那时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希望国庆节早点到来。

 “我们兄弟三个,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的。谁平时比较听话,成绩又最好,谁就可以得到这个机会。”

 国庆节这天,母亲会给他们换上崭新的衣服,然后带其中一个孩子到车站去坐车。“有时候,我们也坐船去。从十五总码头上船,在长沙下河街上岸。坐船要便宜些,只要6毛钱,不过,花的时间就久多了,要两个多小时。”

刘升威记得,当时长沙的大街上还是很有节日气氛的,到处都悬挂着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字样的横幅。当然,让刘升威更兴奋的事情还不止这些,因为,母亲会带他到当时位于黄兴路的湖南省儿童用品商店买衣服。

刘升威说,和如今的大百货商场比起来,儿童用品商店规模算很小了。不过,在当时,那可是特别有名的卖场,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它的吸引力一点都不亚于如今的肯德基和麦当劳。

 那时候,湘潭最繁华的地方是中山路那一带老街。刘升威记得街上有一家红艺照相馆。每年的国庆节,他们全家人都会去那家照相馆照一张全家福。

 “当时的照片还是黑白的,有几分钱一张的,也有几毛的。这在当时算比较高的消费了。平时大家都舍不得去照。不过,国庆这天,去照相的人特别多,有时候还要排队。洗出来的照片也特别有意思,上面印着‘某年国庆留影’的字样。”

 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那天,首都北京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数十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前,共同见证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隆重盛典。时年37岁的谢紫云则在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前,度过了那个难忘的节日。

 “这次盛典是继1959年十周年大庆后的又一次盛典,它是在經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大家都很期待,都很振奋。”谢紫云回忆,能去盛典现场观看的人很少,大家都选择了看电视。那个年代,家中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为看国庆阅兵,谢紫云特意赶到了有电视机的哥哥家中。

 “庆典10点开始,我9点就赶到了哥哥家,敲门进去,就被哥哥房内的场景吓了一跳。”谢紫云说。原来,此时哥哥家中早已聚集了十来个人,一些是亲戚,一些则为附近邻居。大家纷纷围坐在那台12英寸的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等待庆典开始。

“阅兵式上,整整齐齐的方队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就像一座威严的城墙。看着看着,大家都忍不住掉下了热泪,在那一刻,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热血澎湃。”谢紫云说。然而,在那次庆典上,让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欢庆游行队伍中打出的那块标有“小平您好”字样的横幅。

 上个世纪70年代,许小燕被下放到农村,那是一个艰苦的地方——岳阳市新墙区五垸公社七星大队。在农村锻炼的那段时间,许小燕主要负责文艺宣传,小小年纪的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被推选为文艺宣传队队长。

 “每年国庆的文艺演出是我们文艺宣传队的一件大事,每当距离国庆节还有好几个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排练节目。”许小燕介绍,当时农村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什么文娱活动,连看电影都少有机会,每当文艺队去演出时,总是备受当地群众欢迎,十里八乡的人都拿着凳子赶过来看。

“为了迎接我们,当地村民甚至将自家的门板拆下来给我们搭舞台。”回忆起这个片段,许小燕至今仍很感动。她告诉我们,一场演出时长两三个小时,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样板戏、歌舞表演、乐器表演、话剧表演等。她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红灯记》片段、《白毛女》片段、《毛主席的光辉》等节目。

“乡亲们十分热情,一个节目下来,他们都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许小燕回忆。“能在国庆节为这些纯朴的乡亲带去快乐,我记得当时我也是快乐的,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她说。

猜你喜欢
紫云字样庆典
生活是一场庆典
“合格”
“从来不知道哪天会有投资”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
2016旅游休闲大奖颁奖暨十五周年庆典 闪耀京沪 共襄盛举
穿越魔幻城堡
击败“猛虎”后的独立日庆典
紫云顶上看见伏羲(外一首)
王维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