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A钓技揭秘

2019-09-10 07:22
垂钓 2019年5期
关键词:浮标饵料雾化

【作者简介】

冯晓鹏,1976年出生于北京,1998年开始钓鱼,2006年开始经营日本钓具,2007年创立酷鱼网并开始网站建设,2010年将其升级发展成为网站、钓具店、钓场一体化经营的酷鱼网-酷鱼垂钓CLUB,并开始举办“HERA”之旅的专项日本旅游活动。

2011年,冯晓鹏正式注册“钓道”,成立北京钓道无限运动发展中心,同时陆续推出“钓道”系列产品,并与日本厂家一起举办钓鱼比赛等活動。

2013年,他对酷鱼垂钓CLUB钓场进行了改扩建,使其以全新的面貌继续支持HERA钓法的推广;2014年开始进行日本鲫的收集和繁殖养育,开辟了中国HERA垂钓的新领域;2015~2016年不断推出“钓道”系列并继竿,受到普遍欢迎,并开始针对大众在酷鱼垂钓CLUB举办各项钓鱼推广活动,让HERA钓走进大众视线。2017年,第一批北京本地养殖的HERA正式投放钓场,HERA开始正式走进中国钓鱼人的视线。

春暖花开,钓鱼的季节真的来了,相信最近大家都已经开始钓鱼并钓得非常不错。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用了很长的篇幅为大家详细介绍了HERA钓法,相信看过这些文章的读者——无论是HERA玩家还是台钓钓友都会从中找到可以借鉴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钓鱼技术。

HERA两团饵底钓早期也被称作“平衡底钓”,意思是指整个底钓系统稳定后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并且尽量无限贴近容易被外力打破平衡的状态。举个例子:将一个空饮料瓶放到水面,想通过外力把它从漂浮状态变成沉没到水中的状态是比较难的,但是如果将瓶子里面灌上水,就算留一点空的部分也可以轻松按到水里了。如果瓶子里没有空气,只是靠塑料材料的比重漂浮在水面上就更容易受外力影响沉入水中了。

上面这个例子就相当于我们钓鱼线组中的浮体部分和配重(包括铅坠、鱼钩等)的关系,要想更轻松地打破二者的平衡,配重的总重量就要无限靠近浮体的浮力,这样浮标就更容易对外力产生反应,也就是比较敏感。这里所说的“外力产生反应”包括鱼吃饵产生的动作,鱼游动对浮标产生的干扰而让浮标产生的动作,还有浮标对于除了鱼之外的其他因素产生的干扰的反应,如风浪、水流的干扰。

为了使浮标不至因种种干扰产生过多无效动作,我们在调整浮标配重时就要设置一些类似瓶子里剩余空气的浮体来保留一部分浮力,这样才能在“浮标容易出动作”和“浮标容易出有效动作”之间找到合适的临界点。一般来说,我们的钓鱼线组在调标和找底之后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浮标承担了这一系统所有的浮力,在下钩落底之后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如果浮标剩余的目数很少,就像我们前面说的灌满水的瓶子一样,它会非常敏感地对各种干扰做出反应。所以我们在调整浮标的时候要有意留出一些目数,让浮标既灵敏又能对抗一些无用的干扰。一般来说,我们在底钓时宜预留出5~9目,然后根据饵料的轻重和所选择的钓法来确定实际钓鱼时要剩出多少目。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所选浮标的种类特别是标尾的数据(色目格长度和直径以及标尾的锥度等)来对照自己所看到的和分析到的鱼情,再通过这样的分析选择适合的钓法,进而选择出适合当时鱼情的饵料。确定了钓法和饵料,我们就可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浮标。注意:标尾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越细越好。总的来说,我们要针对鱼情选择最合适的钓法;有了最合适的钓法就有了最合适的饵料,钓法和饵料选好后就能选择相应的浮标了。选标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HERA钓法中那么多种形形色色的浮标都是工匠凭着各自的设计经验和使用经验制作而成的,钓者要遵守浮标的设计理念来使用。有一些钓友总是希望弄一套综合性能非常强的浮标以求一劳永逸,不再去费心了解和选择浮标。实际上,大家通过看之前关于HERA钓法诸多子钓法的介绍就能明白,HERA钓法中那么多有针对性的钓法恰恰需要对应的饵料、浮标,甚至鱼钩和鱼线来支持,如果选择不正确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钓获。

通过选择合适的浮标让配重达到预期效果后,下一步大家就该明白鱼最感兴趣的鱼饵和整个钓组系统的关系。

根据钓法、季节以及鱼的活性的不同,鱼饵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在玩台钓的时候比较常见的饵料都是小麦蛋白,这在往期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它是饵料中比重相对较轻的。除了小麦蛋白外,越来越多的钓友开始关注麸系饵。麸系饵的优点是比较容易调整比重、雾化程度,以及散落之后残渣的大小。除此之外还有颗粒系,也被称作培来系(“培来”是音译词,在日语中是指养殖用的颗粒),以及感叹、乌冬等各种各样的固态饵。这些饵料共同构成了各种各样“好用的”饵料。

我们玩台钓时往往习惯让浮标承载一部分饵料的重量,最初所谓的“调四钓二”就是这样来的。不过,在HERA钓法中的底钓部分,我们在设计整个系统的时候尽量不用浮标或者线组的其他部分去影响饵料的状态,简单说来就是不让浮标去承担饵料的重量,无论用轻饵还是比重稍大的饵料,都让饵料呈现自然落底的状态。我们通过各种观察可知:鱼对饵料落底的状态非常敏感,稍感异样就可能不去碰食这样的饵料。所以,我们在使用HERA钓法的底钓法时通常都是让饵料自然落底。

让饵料自然落底,浮标不去承担饵料的重量,尽量让子线伸直,这被认为是比较正确的敏感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也是非常容易被打破的。其实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并非易事。首先,水底凸凹不平会影响这样的状态,水流也会影响这样的状态,甚至抛竿时让铅坠呈现大摆幅的动作最终使水线倾斜也会影响这样的状态,凡此种种都会给底钓线组系统带来不好的影响。在钓鱼之前,找底环节其实是非常重要并且需要足够耐心的,我们只有正确找底并加以反复验证,且要在垂钓过程中根据底部情况的变化进行正确调整才能顺利地进行底钓。

除了正确调标和找底,抛竿也同样重要,尤其是用HERA底钓法钓深水时对抛竿的要求更为严格。首先,我们尽量不要让铅坠大摆幅下落,影响水线和地面的垂直,那种为了尽量把钓点往远处延伸而抛满竿的做法显然是不行的,抛满竿除了会造成铅坠呈弧线下落而导致水线倾斜,无法保证铅坠、钩饵落到浮标正下方之外,半途早期雾化的一部分饵料还会落到实际钓点的前面,导致底部的实际诱鱼区的形状和面积出现改变。在钓鱼的时候若发现鱼星出现在钓点往前一段距离的位置,一般多是抛满竿所致。这对于底钓而言是不利的,竿长所不及的鱼钓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我们不能保证每次抛竿的水线倾斜状况都一致,这就会造成的浮标露出的目数不一致,通常我们认为是水底不平所致,实际上其隐匿的原因在于抛竿,尤其在野钓的时候,水底坡度难测,凸凹不平,浮标起伏迭起会让钓者十分困惑,对抛投的要求就更高了。

HERA钓法对抛竿有专门的要求,这是学习HERA钓法的钓友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不论是宙钓还是底钓,饵料落点都应尽量和浮标的实际位置保持一致,让早期雾化的饵料对实际钓点的影响降到最低,让水线尽可能垂直于浮标下方。钓者应尽最大可能做到这两点。

HERA底钓抛竿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刺送式抛竿”

实际上,我在北京酷鱼垂钓CLUB通过现场演示给学习HERA钓法的钓友讲解抛竿方法已经很困难了,现在要通过文字来实现这一点则更困难。这种抛竿方法和所谓的抛满竿或者半满竿都不同,它的关键是在浮标落到水面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竿先都在牵着浮标。抛竿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以钟摆的方式把饵料送到正常情况下浮标所处的区域内,在饵料落水之前,让鱼竿和水面呈45°~60°的夹角,而不是低于45°甚至平行于水面,有了这样的夹角才能保证在饵料入水前竿先一直牵着浮标。在饵料落水的同时,此前保持着一定夹角的鱼竿在顺势下落的时候,持竿的手臂要有一个向前刺的动作,目的是在饵料落水的同时让浮标失去鱼竿的牵制,靠惯性向前飞落到饵料的计划落点。整个动作需要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一气呵成的水平方可顺畅操作。用该方法抛竿的最佳效果是观察好浮标在正常情况下所处的实际位置后,抛竿的时候饵料就落在那个位置,然后通过一刺一送的动作让浮标飞过饵料的落点,在距其30~50厘米左右处落水,再顺势将竿先轻轻放到水中,等待浮标站立并在其下沉的同时轻轻向后拉动浮标,把浮标拉到饵料的落点。这一拉的动作实际也是压风线的过程。风线压好,浮标基本上就能下落到位。

钓深水区时压风线的动作要顺势而为。水深的地方浮标距离竿先较近,做法是将竿先放到水里,一般是第一节的一半的位置入水。在浮标站立、停顿、下沉动作完成的同时,水面上漂着的风线自然而然也就被压到水中了。

钓浅水时,钓者更需要认真压风线——在浮标站立、短暂停顿后开始下沉的同时,轻轻向后方反复小幅度地拽竿先,通过观察确认风线是否被全部压入水中。

2.“抛竿后拉拽”

这种抛竿方式相对简单,比较适合初学者,但是整个过程看起来不是很顺畅,初学HERA底钓法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玩台钓的朋友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事实上,台钓刚进入大陆的时候就是要求钓手使用这样的方式抛竿。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浮标的落点,然后按照习惯向正前方抛满竿或半满竿(要超过浮标实际的位置),然后静静地等待,在浮标翻身站立的同时,把竿向后拉50厘米左右(50厘米是个大概的数字,大约为成年人小臂的长度),之后停住,等待浮标翻身、站立、停顿,然后在其开始下沉的时候再把竿先送回初始位置。

这种方法可以适当避免前面所说的两种不利于底钓的情况的发生,但是对于早期雾化的饵料不在钓点的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

3.“牵标”

熟悉HERA钓法的钓友一般会用这种方法,前提是他比较熟悉自己使用的浮标的性能和这支浮标翻身、站立、停顿、下沉的节奏,重点是要控制饵料的落点,之后用竿先牵住浮标,在其翻身之后阻止其下沉。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等待铅坠和饵料落到浮标正下方,然后放开,让浮标继续下落,铅坠到位后,饵料到达钓点。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操作比较轻松,几乎能全程控制浮标,让饵料到达预定的位置。但是牵的力如果大了会把浮标拉得过近,反而离开了预想的位置。另外,这种方法同样解决不了早期雾化的饵料的问题,鱼饵散落的位置不一定在实际钓点。

寒期饵料雾化相对慢和少,用比重较轻的蛋白饵就比较适合这种抛竿方式,尤其在有风天,饵料比重轻的时候,我们可用竿先牵住浮标来确定饵料的最终落点,待全部到位之后再进行压风线的动作。

无论用哪种抛竿方式,我们的目标都是尽量把雾化的饵料集中到钓点的范围内。如果不加控制地去抛竿,且不说饵料雾化得乱七八糟不集中,就算是调好了的浮标也不能经常露出相同的目数,动作也会差很多。

要想掌握好底钓法,我们还要了解从浮标入水到饵料下落到底期间线组的整个运行过程。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了解在哪个环节去打口比较准确以及如何持续诱鱼。

首先,我们来看浮标入水从平躺在水面到翻身的过程,该过程实际是线组落水,铅坠及饵料从水面落到水下并接近水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时间长短和钓点的深度及铅坠的大小有关,水越深、铅坠重量越小,这段时间就越长,它也是饵料落水之后早期雾化的时间。在多数情况下,这段时间越短越好,时间越短,饵料损失就越少,饵料被小鱼攻击的机会也越少。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浮标翻身之后我们才能通过标尾观察到鱼在浮标下落过程中对线组及饵料做出的动作,从而选择最合适的钓法、把握最合适的饵料状态。如果只为片面地缩短这个时间而选择过大过重的浮标和铅坠,无疑也会干扰浮标对鱼讯的正常反应(往期文章曾介绍过选择浮标的公式,钓友们使用该公式所选浮标一般不会有问题)。

抛竿方式对这一过程的时间长短的影响也很大。我们知道,浮标从平躺到翻身站立的时间越长,对钓鱼产生的不利影响就越大。那么,抛竿对这段时间的影响有多大呢?在水深比较深的钓点,这个时间可能会延长一倍甚至以上。

前文所介绍的三种抛竿方式,第一种的饵料落点非常接近实际垂钓的浮标位置,它把铅坠、饵料的弧形下摆过程变成了从水面入水并自由下落的过程。采用这种抛竿方式时,浮标翻身站立得最快。后两种方式对饵料落点的控制略显不足,浮标翻身站立的速度会相对慢一些。

一般来说,在合理调整目数的情况下,一支合格的的底钓浮标的翻身位置应该在标肩或标肩稍微靠上一点的位置,如果你发现浮标的翻身点过于靠上或靠下,则说明这支浮标可能选择得不太合适,反映鱼讯也不会准确。

浮标在翻身站立之后会停顿很短的时间,这个时间实际上是铅坠落水之后下落接近到位,饵料开始下落的过程,饵料的位置从铅坠之上过渡到铅坠之下,这段时间被称作盲区,此时鱼若吃饵料,标尾几乎不会出现任何有效動作,真正的有效动作是从饵料下落接近并超过铅坠位置开始的。

玩台钓的钓友都知道,饵料在下落超过铅坠的位置之后、落底之前这个时间段会经常遭遇“截口”。不过,在HERA钓法里,出现“截口”动作会被认为是未能控制好饵料的早期雾化,或者比重轻的饵渣在饵料下落到位之前就已经散落了,吸引了一部分寻找下落过程中的饵料的鱼所导致的。“截口”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们能钓到一些鱼,但对于长时间垂钓来说,“截口”频现会将鱼带离水底,尤其是水温较高时,截饵的鱼会越来越多,它们的抢饵状态也越来越不稳定。从这点来看,如果鱼过多地聚集在铅坠以上特别是铅坠附近的位置,那么它们的身体就会经常碰撞到铅坠,从而给浮标造成相当大的干扰。如果浮标的无效动作经常出现,我们除了要考虑调整饵料,还要考虑是否对子线的长度进行调整。子线的长度对饵料下落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子线长则饵料落到底的速度就慢,反之则快,长度合理的子线能有效减少鱼半途截饵的情况发生。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饵料落得快就好,慢就不好。快和慢要根据鱼情、水情和天气情况去合理调整才对。

无论怎样抛竿,饵料落底之后子线的打开程度都是没办法控制的。如果找底的过程正确,饵料落底之后下钩子线弯曲的程度会比较严重,上钩是轻触底的状态,此时浮标露出的目数会比预定露出的目数略低一些,之后下钩会被浮标拉到浮标正下方的位置,逐渐从轻触底的状态变成自然落底的状态,浮标露出的目数会回到预定露出的目数。在此过程中,两枚鱼钩和子线会自然打开。

当饵料比重较大时,我们在饵料落底之后第一时间轻轻往后拖一下浮标,人为地改变饵料在水底的位置,可以打开钩子和子线,使上钩子线垂直于水底,下钩子线倾斜弯曲,此时两枚鱼钩呈自然落底状态,且浮标不承担饵料的重量。

进行底钓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各方面的搭配,让浮标、线组和钩饵呈现最佳的状态,以正确反映鱼在水下的活动情况和真实的吃口动作。

可以说,我们调标完毕,抛竿入水后观察鱼在钓点游动对浮标产生的干扰动作并静静等待鱼的吃口动作的过程是很惬意的,体会各种不同材料、不同设计的浮标与各种钓法及饵料的配合也是非常有趣的,我们往往能从中有所发现并提升自己。

本期文章先到这里。在下期文章中,我将继续给各位钓友讲解HERA底钓的其他内容,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浮标饵料雾化
香饵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提问:夏天天热,钓鲢鳙应该钓深还是钓浅?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家庭雾化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