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慧彤 陈芳 林佳瑜
摘要:平远船灯是灯彩与舞蹈相结合的民间传统灯舞,以当地的传说为原型改编而来。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船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新文化的影响而止步不前。该文主要阐述新媒体时代下平远船灯目前的现状,浅析船灯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及其当下所面临的问题,进而结合新媒体时代这一背景,对平远船灯传承和发扬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平远船灯;新媒体;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
一、平远船灯的简介
平远船灯作为客家传统表演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最初是由一名“船”内操船者和两名“船”外表演者默契配合的表演。船灯的舞蹈与音乐相融,在陆地上轻慢摇荡,形象地展现了“船在岸上行,人在船中舞”的特点。
“平远船灯具有较高的历史、民俗学和文化艺术价值”[1],但发展现状却岌岌可危。平远船灯第七代省传承人谢奎岳已是高龄,传承人缺失造成文化面临断层。其次,新媒体时代下,年轻人对传统客家经典文化呈现麻木状态,受众急剧收缩,再加上传播力度不足,船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平远船灯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平远船灯是平远县最具特色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它不仅对于展现平远的地域风情与客家民俗有非凡的意义,更对弘扬中国多样化的传统文化起到极大的作用。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重视船灯的保护与传承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平远船灯是平远县唯一的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当地民俗文化品牌,也是平远县为数不多的文化吸金名片。故在打造平远文化旅游城市,提升平远城市文化形象过程中,船灯是新颖又有力的方式之一。
第二,平远船灯被认为是客家传统表演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但如今鲜为人知,处于知名度范围狭隘的尴尬境地。人们关于船灯文化的认识,更多局限于广东地区或者更狭窄的梅州客家区域。其对外影响力并不高,更多的是一种小范围的交流。由于受众的减少,安排演出表演次数消减,再加上表演的人群的年龄都相对偏大,隐现传承问题,因此船灯保护与发扬显得更为重要了。
第三,平远船灯可以带动山歌的发展。平远船灯曲调多为《渔家乐》《闹元宵》《花鼓调》《瓜子仁》等传统的民间小调;现伴奏曲调多为《渔家乐》及根据客家山歌曲调改编的《船灯情》,表演内容广泛多变。为突出客家山歌的特色,平远船灯表演时的背景音乐融入了梅州的山歌号子和不少梅州各地区民间喜闻乐见的小调,丰富了音乐形象,增加了地方特色,更有利于提升客家山歌的魅力,进而更好推动客家山歌的发展。
三、平远船灯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断层,传承人缺失
文化的传承需要依靠传承人,而传承人的缺失必然造成平远船灯的传承断层。第一,平远船灯的传承人及表演者在演出中收入较低,甚至团队出现入不敷出的现状,难以供给生活,造成传承热情的下降,由此出現传承人流失率极高。第二,“在现代时尚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一代大多推崇对现代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追求,导致平远船灯处于弱势地位,生存和表演空间受到严重影响和压缩。”[2]第三,为了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平远县大多数年轻人改变收入途径,摒弃第一产业,走出山村涌入城市从事第二或三产业,加上价值观的转变,导致对“船灯舞”这一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减弱,参与意识也逐步降低,以至于逐渐退出人群视野。第四,“目前尚存的老艺人年迈体弱,欲传无人,年轻艺人青黄不接,使得平远船灯舞的传承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3]
(二)受众范围小,演出场次少
受地区限制影响,仅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远船灯传播范围狭小,受众范围十分有限,加上现代文化迅速传播发展对地区民俗文化的不断冲淡,导致平远船灯原有的受众不断分流。在对民俗文化的需求逐步降低的过程中,平远船灯演出场次渐少,船灯的文化也在渐渐退出公众的视野。
(三)传播方式传统,传播范围狭窄
由于平远船灯原有只能依靠单一传统的方式——表演、书籍、口头传播等来推广“船灯舞”文化,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非遗”的手段,例如:“两微一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融入当下青年人的流行文化圈,导致年轻人与平远船灯非遗文化产生距离感。此外,少儿早期启蒙教学关于平远船灯非遗文化传播不够到位,传承人只是以单向静态传播为主,动态传播较少,使年轻人与少儿对于平远船灯非遗文化不感兴趣。
(四)发展前景迷茫,问题严峻
在当今多元文化迅速发展的年代,各种新潮文化层出不穷,民俗文化面临着刻不容缓的文化创新。平远船灯除了对自身船灯制作工艺、舞蹈的表演方式等方面需要创新之外,还要通过现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对其传播方式做出改变,以突破地区传播范围与传播对象的年龄层的难题。
四、平远船灯全媒体保护与传承的方案
(一)实现平远船灯与客家山歌文化的强强联手
“客家山歌,源于古代中原,是中华民族音乐百花园的一朵奇葩。”[4]客家山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远船灯与客家山歌可以相互协调、配合,各自发挥优势,创作出特色表演,同时打造出特色客家文化网页,把精彩表演视频上传至网页制作成宣传片,供人观赏研究。这样可提升平远船灯及客家山歌的知名度,从而推动平远船灯与客家山歌的发展与传承。
(二)政府制定新政策,推动非遗教育
政府应制定新政策,建立“非遗”数据库,支持“非遗”进社区、进校园,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创建消费促进机制,并鼓励一些县(区)综合文化中心为船灯表演提供展示场所,组织平远船灯表演团体参与国内外大型巡游活动,加大本土文化形象宣传,进而推动平远船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保护与传承。
而非遗的传承关键在于青少年。相关部门可以推出关于平远船灯系列画册,将船灯的历史来源,表演形式通过图文展现,激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加强校园推广,在中小学开设平远船灯非遗兴趣班,提高青少年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意识,培养传承的新苗子。此外,在大学设立公共选修课,培养大学生对非遗的审美情趣,为选拔和推出优秀非遗传承人搭建广阔平台。
(三)打造“互联网+非遗”精品产品,与短视频平台合作
对于传统的非遗继承人来说,入驻年轻用户流量大的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无疑是一次传播“平远船灯”非遗文化的最佳机遇。
为此,平远船灯非遗传承人可申请参与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入驻抖音微视频平台,在平原县文化馆、平原非遗文化中心以及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大力扶持下,开拓线上空间,引入更多的年轻流量,让平远船灯非遗文化能传播到其他地区,而不仅局限于广东本土地区。申请参与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之后,进一步提升入驻非遗继承人的线上移动传播能力,与抖音平台、入驻抖音的其他非遗文化继承人合作,定期参与热点话题,将“平远船灯”非遗话题炒热,在流量倾斜下加大平台推荐的热点话题,促进非遗文化的流量生成,吸引线上潜在受众年轻人的关注、参与。同时,非遗继承人等宣传团队定期参与抖音平台组织的提高视频生产能力培训,提升视频技术传播能力,为“平远船灯”非遗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另外,依托资深旅游博主,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依托抖音、快手、微博等短视频平台上的人气资深旅游博主到平远县文化馆打卡,参与平远船灯非遗文化培训活动,定期发布平远船灯表演作品视频到抖音或快手短视频平台上;也可引入Vlog拍摄手法,以第一人称视角,让Vlogger(博主)前来记录学习观察平远船灯的制作到表演的整体过程。通过这些网红大V、旅游资深博主的专业性、社交性来引入流量,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吸引大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年轻用户的关注,主动传播平远船灯非遗文化,甚至激发其对平远船灯的兴趣,增强将这一非遗传承下去的决心。
(四)打造周边文创产品,加入UTR创意集市线上线下平台
在平远船灯非遗文化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打响后,可借鉴“网红故宫”事例,将平远船灯符号化,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将平远船灯传统非遗文化与年轻人现代文化审美相融合,推出一种接地气、年轻化的形象,与当地创意工作室或梅州金山创意园合作,推出“平远船灯”系列文创产品。例如刻画“平远船灯”插画的钥匙扣、笔记本、明信片、帆布包等生活文具用品等,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而且借助抖音小店等平台推出平远船灯系列周邊产品,打响平远船灯品牌。
如今,全国一些地方推出了UTR周末创意集市线上线下平台,专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交换自身创意作品、进行创意思想交流的平台。为此,非遗传承保护者可从中找到切入点,鼓励一些年轻人将“平远船灯”非遗文化项目创意化,更快、更好地打入年轻人文化圈子里。加入创意集市线上平台,线上UTR集市平台会为有创意有产品的青年人提供销售的窗口;线下UTR集市会定期推出周末或假期集市摊档活动,是聚集周边地区年轻人前来交流、交换物品的一大好平台,让年轻人从中发现“平远船灯”非遗文化的新乐趣、新玩法,使传统非遗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从而培养一批又一批年轻人保护和传承平远船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展现船灯文化
利用微信、微博互联网传播方式,将平远船灯的文化精髓以简短精炼的方式展现到人们视野中。通过发表公众号推文与小视频的方式扩展平远船灯的知名度,推动船灯文化的传播。
五、结语
平远船灯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表达形式,对于展现客家民俗文化风貌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传统的传播方式稍显滞后,难以吸引青年人对平远船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相比之下,新媒体更能为平远船灯提供更新更广的平台,为其注入新内容,新形式、新活力。这种形式有助于突破平远船灯发展的瓶颈,使其融入到年轻一代的现实生活中,焕发非遗生机。
参考文献:
[1]杨慧,雷建军.乡村的“快手”媒介使用与民俗文化传承[J].全球传媒学刊,2018,5(04):140-148.
[2]朱小芳,曾文华.船灯舞民俗文化传承研究[J].武术研究,2017,2(09):86-88.
[3]王,王晓葵.新媒体时代民俗文化如何突破发展瓶颈[J].人民论坛,2018(13):138-139.
注释:
[1]吴飞.梅州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平远船灯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2,30(09):26-30.
[2][3]朱小芳,曾文华.船灯舞民俗文化传承研究[J].武术研究,2017,2(09):86-88.
[4]刘维靖.国际在线专稿.《广东客家山歌大典》出版发行[EB/OL]http://news.cri.cn/gb/27824/2013/01/05/6651s3980240.htm,201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