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对促进山区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2019-09-10 23:48许新海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4期

许新海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问题一:过分强调朗读,忽略内涵发展

我从事教育管理三十年多,下乡间隙喜欢走进课堂随堂听课,大部分教师直言不讳地指出,学习课文就是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然后,逐段地指导学生怎样读,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辅助学生阅读的一种手段。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确非常重要,但它不能等同阅读教学的全部。

问题二:概念不解,事倍功半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总要先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感想或者什么语气来读,于是乎,在课堂上出现了种种说法:用矛盾的感情读,用陶醉的感情读,用孤独寂寞的感情读,用意味深长的语气读,对朗读概念、目的、意义理解不透,没有指导学生真正体会出文章的感情,与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情感积累后,自然也就不用你去告诉他要用什么感情、语气朗读了。当然,我并不反对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予以朗读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但这种指导与前述的指导是两码事。以往朗读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灌输式教学,现在的教学方法、技巧指导主旨在导,帮助学生从已经产生的情感出发,通过一定的形式使已经体会到的情感尽可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同时也在表达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水平。有的教师在学生自由练读之前,就告诉学生哪个词要重读,那句话要读得快等等,甚至还在一些句子上标注朗读符号。因为这样的朗读技巧指导没有针对性,实践证明效果也是不好的。在教学中还经常会发现教师只是让学生“要带着高兴的感情读”,并认为这就是朗读指导,其实,这只是朗读要求,而不是朗读指导。

问题三:缺少理解教学指导,过分强调情感注入

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读工程中喜欢采用分角色朗读,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这里一定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因为朗读与朗诵不同,与表演更不同;小学生的声音条件也不同于成人。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用童声来读,用童声来表达已经体会到的情感。大可不必硬要学生去摹仿文章中的角色。事实上,小学生也是摹仿不了的,生硬模仿的结果只会让人感到不自然,甚至有装腔作势、虚假做作的感觉。这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没有好处的。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主旨,不能一味的注重情况注入,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和预期目标。我个人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地方文化底蕴、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做好监控落实。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二、扩大朗读训练面,朗读教学不局限在课堂教学,凡有利于知识積累均可阅读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三、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做到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同时理解之间初感情

在朗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流于形式却强调情感,无疑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是有道理的。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四、朗读教学要采取多形式、多方法合理运用,做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教师要把握一个底线,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范读不不宜多大,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同时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五、朗读与学法有机结合 ,收效双倍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教师须作必要的、适当的学法指导。所以,我们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都要有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朗读要读出节奏,还要抓住关键词。有的可抓标点符号去读,如此,学生一旦掌握了读书方法,将会举一反三,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六、公正客观评价,表扬激励相结合,从而激励朗读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用自己阅读文本形成的标准,即“应该读出这样的感情”“这样读才是美的”等,来衡量一个学生朗读“好”与“不好”。而应立足文本的感情基调,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予不同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