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瑛琦
又是一年开学季,家长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宝宝,家长的希望是孩子像种子一样,生命力顽强,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当孩子们看见种子后,一场谈论会展开了:“这些是什么东西啊。”“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有的我认识,有的我都没见过。”“我知道这是种子,它可以发芽呢!“对呀,对呀,我们来给种子宝宝做个王国吧!”就这样一个关于种子的制作系列活动正式展开了……
引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结合季节特点,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的种子,黄豆、绿豆、黑豆、土豆、芝麻、菜籽等等,为了美化自然角环境,激发孩子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分组来进行种植。于是,通过商量,决定了喵喵组种植菜籽,汪汪组种植芝麻,兔兔组种植黄豆。孩子们自己开始松土、播种、浇水,每天早上入园后,他们总是会先到自然角里去观察一下自己种植的植物,没过几天,种子开始发芽了……
《指南》中指出,探究是儿童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是最能体现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探究最能体现科学的本质。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我们满足了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的特点,教师通过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问题、关注问题、经历过程。孩子在通过自己动手种植、观察,不仅对种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查找资料
这天课间,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声传来:这些是什么种子?种子能种,还能吃吗?有些孩子还跑到我的身边来问我。《指南》指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需要的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反抛给了孩子们,“你觉得这个种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孩子们立刻分头行动,按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开自己心中那个“谜团”。
《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教师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注意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了关于种子的各种知识,例如:种子生长的过程,生活中的豆制品,种子的分类……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第二天一早,就带来了答案。有些孩子是到园内的菜园子里去观察的,有些孩子是回家请妈妈上网查资料后打印了照片来的,也有些孩子是回家问了有经验的大人。经历这一过程后,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逐步养成了积极主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创造等品质,坚定了自己想办法解决各种问题的信念。
探索玩法
红的赤豆豇豆,黄的玉米小米,白的芸豆,绿的蚕豆绿豆,黑的黑豆芝麻,两头尖尖肚子圆圆的橄榄核,圆滚滚的枇杷核,小小扁扁的西瓜子,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种子收集齐了以后,孩子们睁着好奇地眼睛东摸摸西看看,拿起来再仔细摇一摇,听听发出的声音,亮亮是班里最机灵的孩子,他说:“老师,这么多的种子,我们要来干嘛的?”其他孩子听了也纷纷说:“是呀,种子会发芽的,会长出大树。”我就说啦:“对呀,你们想想,种子除了能发芽,长出小苗苗,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为了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我们教师要会和孩子互动,用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不是简单的灌输。于是,孩子们绞尽脑汁想,他们想出来的:“把它们装在瓶子里,摇一摇,会发出好听的声音。”于是,我就问:“当我们想不出办法的时候,可以怎么办呢?”小朋友说:“我回家问问我妈妈。”是的,我不急于要一个答案,而是要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于是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一下,我们收集的种子可以怎么玩?”
第二天一早,奇奇就来告诉我:“妈妈说啦!我可以把大豆子上钻一个洞,然后把线串起来当项链。”“你的想法真不错!”我表扬他。宸宸说:“昨天我问了妈妈,妈妈说她也不知道,然后爸爸就在手机里查了,豆子还可以做成拼贴画。”悦悦说:“老师老师,我上次和妈妈去过美术馆,看到图画上也好像有种子,我们把种子放在纸上,在它旁边画画。”噢!原来是种子装饰画呀!看来她的见识还是很广的嘛!不一会儿,浩浩来了,它带来了好几张纸,原来都是种子的玩法步骤图,原来,是他爸爸然后给他打印出来的呀!
孩子们通过各种方法,有的请教大人,有的和妈妈一起上网查,有的是和家人一起看展览时激发的奇思妙想,有的和爸爸一起设计步骤图,他们通过这一次尝试,明白了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途径。《纲要》中提到:“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抱着一种与幼儿共同探讨的态度,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是在面对问题时没有意识到要自己想办法,因为我认为,在幼儿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自己解决的关键(首要条件)不在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与他们是否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心理主动性。
于是,教师引导孩子根据自己队想出来的玩法,共同使用种子实物操作验证下。接着,孩子们对于不用玩法的实施展开了讨论,并得出了自己的结果。孩子们分工合作,有些为种子的分类和排序准备相应的种子,有些请老师帮忙画底板,有的幼儿主动让爸爸妈妈去菜场买种子农制品,甚至还有的幼儿家长特地去加工厂给豆子钻孔打洞。大家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孩子们就把自己分工准备的东西全部分类摆放好,大家一起热火朝天的开始玩了起来。
孩子们是不是会根据各自带来的东西进行归类、整理,看看种子玩法的辅助材料还缺少了什么,有哪些方法是不可行的。
有一天,我看见琪琪老是闷闷不乐的,其他小朋友玩的很开心,唯独她坐在角落里直叹气。我问她:“琪琪,你怎么了?”琪琪说:“老师,我想看种子发芽的过程,可是好几天过去了,种子的小芽芽只冒了头,我等的好难过哦。”我耐心的劝导她:“种子的发芽就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老师和你一起去网上找种子发芽的过程照片,我们在等待中对着照片比较,观察,好吗?”琪琪:“好的,老师 ,我们马上去!”琪琪把种子发芽的过程圖贴在种子发芽的版面上,天天对着照片,看着芽芽的成长,并向周围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看到的芽芽。
种子王国后记
在进行主题活动“种子王国”中,我们通过种子发芽、种子拼贴画、种子串项链等等一系列活动展开,让孩子真正体验到了创作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提醒我们所提供的材料的难度要与孩子日常经验相结合,对幼儿的技能要求也要作出正确的评估。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是一个前提条件,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才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让他们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原来的拼贴的活动只是单一的技能要求以直线条为主,这一操作任务对孩子已经不再具有挑战性了,这就向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要调整材料,作出应答。这正是《纲要》中提倡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于是在后来我们提出了“种子拼贴画”,让种子王国的各种“成员”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孩子对外界的认知是妙不可言的,他们在积极的、交错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多种感官知觉。在探索种子拼贴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由组队、分工合作、探索种子拼贴的制作方法及共同合作制作拼贴的乐趣,他们不仅懂得了如何分工合作,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还提高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