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苗族支系语言的保留

2019-09-10 22:13马明光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7期

马明光

摘要:现今社会,支系之间的认同,支系语言之间的界限在消融,这是一个一般的规律,但我们在文山苗族支系汉苗支系中,看到了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这个支系的苗族不仅很好的保留了自己的语言,还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他们的内部认同很高,不与其他的苗族支系通婚,他们也不兼用其他支系的语言。本文盲主要从认识现状,母语词汇的保留,口头文化的传承,母语使用的场合四个方面揭示南瓜村汉苗母语的保留情况,为不同支系语言兼用和民族认同提供借鉴。

关键词:汉苗;语言保留;母语活力

一、南瓜村基本概况

南瓜村属于独立的汉苗村子,该村周边,被壮族村子,以及白苗村子环绕包围,但该村依然保持独立的状态,一般不与周边的白苗苗族通婚,也不以壮族或者其他民族通婚,族内认同感很高。村里的苗族青年,一般是到其他县,或其他乡镇,八宝镇,南屏镇,富宁,而且基本为同一个支系,都为汉苗支系。

南瓜村由于缺水,无法种植水稻,以及一些需水农作物,该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没有经济作物,农民工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以不超过1万元,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种植业收入,以及兴业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南瓜村小组村民收入以打工收入为主,大多数家庭是男人出去打工,妇女在家种地,大多家庭都有一个或两个外出打工,出去打工的大部分在浙江、广东、广州、福建一带。最主要的农作物种植是玉米,辣椒,豌豆,向日葵农作物。该村属于比较贫困村寨,过去对外接触较少,对外界的语言冲击比较小,虽然近年来,青年人和中年人,大量外出务工,在外地,他们仍然以小群体的性质居住,主要的交际语还是苗语,所以该村的母语保留完好,汉化程度低,苗语活力度高。

南瓜村小组的传统节日有“七月节”、春节以及正月十五等。苗族节日很少,因为苗族生活贫困,很少过节,以上的七月节,春节,以及正月十五,都不像其他民族一样,有一个传统的传说,看到别人过节,我们也过节。七月节,苗族人民过得很简单,杀一只两只鸡,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吃就好。春节属于比较隆重的节日,苗族青年们都会戴新帽,穿新衣,到花山场上去,唱山歌,跳芦笙。春节也是苗族人民吃的最好,玩得最快乐的一个节日。

二、南瓜村汉苗母语活力调查

汉苗苗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了对南瓜村汉苗母语的活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选择了四个参项:母语使用人数比例,400核心词测试情况分析,语言场合使用情况分析,口头文学的传承。我们从四个参项来对该村的母语活力进行变化的测试。

(一)全民掌握母语

我们对南瓜小组各个年龄段的汉苗苗族村民进行问卷测试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南瓜苗族绝大多数基本熟练使用苗语。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显示,南瓜村96.88%的苗族能够熟练地使用苗语。其中,20岁以上的苗族成年人都能100%的熟练掌握苗语;青少年有7人略懂苗语,但经过我们深入分析,一定情况下受到他们的语言态度影响,有些初中生,他们不太愿意用苗语和陌生人交流,他们会觉得有点害羞,这种影响因素我们要特别考虑,还有一部分词汇在他们的生活出现过,这部能用来解释他们苗语不熟练,比如“小麦”、“荞麦”等作物词汇;其次,中老年人他们能熟练的使用苗语进行交流,在词汇测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苗族同胞,可能词汇量少一点,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苗语退化,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这部分人不懂汉语或汉语不好,当我们用汉语进行提问和测试时,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就直接否定不会说。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做田野调查时要特别关注,对于只会一种语言,即母语,或其他语言不熟练的调查对象,我们可以假定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母语。

(二)母语的使用不受交际场合的制约

我们对南瓜村汉苗苗族村民的语言使用场合进行入户调查,从下表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南瓜村汉苗苗语的活力和使用现状。

根据表2,我们发现南瓜村汉苗村民母语的使用只受到交际对象身份的制约,不受交际场合的制约。村寨场合中,特别是有关苗族宗教活动,节庆假日,交际语言基本上是苗语,由于在宗教活动、节庆假日中,主要参与的人员基本为汉苗村民,交际对象都是汉苗苗族村民,所以交际语是苗语。村寨开会时,大部分情况下,苗语仍然是第一交际语,村寨有的会议会有汉族或者其他民族干部参与,村民也会自由选用苗语或汉语。公共场所交际语的选用,使用苗语或是汉语,语言的使用只受到交际对象身份的制约,不受交际场合的制约,交际对象是汉族或其他民族且不会苗语,交际语就会使用汉语,但交际对象是苗族或是会苗语的其他民族,交际语就是苗语。

(三)口头文学出现了断裂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过去的研究成果里,对于某一个民族的口头文学的传承好与坏,主要根据民间故事保留好与坏来判断,但是由于苗族传统文化的特殊性,我们认为苗族的口头文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宗教古歌,二是苗族山歌;宗教古歌又分丧葬古歌和婚俗古歌。对于苗族古歌的保存传承好与坏,我们认为一个村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村民会宗教古歌或者苗族山歌,并且负责该村的宗教仪式,那么该村的口头文学就保存得比较完好。

三、南瓜村母语活力高的成因

南瓜村被周边的白苗村子和壮族村子所包围,但其母语仍然得到很好的保留,其原因具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相对封闭的地理条件,南瓜村的汉苗他们以聚居的形式分布在偏僻的山上,他们很少需要与外界的接触,一般的规律是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容易形成孤立的语言环境,这个语言环境很少受其他语言的冲击。近年来,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但母语依然保留完好,这是由于语言一经习得,就会根深蒂固,不会轻易忘记。南瓜村村民的第一母语只有苗语,对每一个苗族村民,影响深刻,十岁以前,都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中熏陶,经常使用母语,这也使苗语保持高度的活力度。

生产生活方式。该村保留了传统的农耕经济,农耕经济属于封闭型经济,不需要过多的与外界接触,这样,他们仅用母语就能满足族内交际的需要,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兼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就能完成语言生活的需要。一般村寨内的语言场合,例如宗教活动,婚俗活动,节日活动,很少有外族参与,所以交际语基本都是苗语,很少借用其它语言或者直接不使用,这就是母语得以很好保留的有利条件。

(二)主观因素

民族认同,语言认同等,各种主观因素,该村的汉苗他们只认为汉苗是属于与自己想同的支系,同根同源,犹如一家人,周边的白苗,绿苗等都自称hmong,都属于hmong的支系,但他们并不认为与他们是一家人,而民族认同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特点就是语言认同。因为语言是民族最有特点,是民族最重要的特征。

南瓜村汉苗苗族不与周边的白苗苗族通婚,村里的苗族青年,一般是到其他县,或其他乡镇,八宝镇,南屏镇,富宁,而且基本为同一个支系,都为汉苗支系。这样的一种封闭状况,对本支系的苗语保留具有很大的优势,该支系的语言不受其他支系语言的影响,保持很高的活力度。

四、结语

在现今情况下,盛传的语言濒危的言论,认为小语种或小支系语言一定会濒危,但我们看到在文山广南县杨柳井乡南瓜村,一个小小的汉苗支系只有500多人,其母语却得以顽强的保留。可见,支系语言的保留及小语种的保留,不能单纯的以人数的多少来定论,它涉及到地理,人文,经济等多种因素。语言的保留与否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丽,施璐.行走在祖国的边陲——独龙族语言生态研究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7,36(04):43-49.

[2]戴庆厦,李春风.语言和谐与边疆稳定——云南省文山州都龙镇各民族语言关系的理论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04):176-180.

[3]刘梅梅,刘东华.黑龙江赫哲族语言濒危现状评估及其教育对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03):54-61.

[4]戴庆厦.语言保护与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6(02):1-7+231.

[5]陈丽冰.闽东畲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06):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