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2019北京国际音乐节以“新古典,乐无界”为主题,以当今最具国际前沿风尚的表现形式,为古典音乐这一传统艺术探索出全新的风格定位,同时也为音乐节倡导并不断深耕的“中国概念”领域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8小时好梦中国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选择了一个特殊的开场。象征中国古老文明、民族情怀的的长城与代表当今最新音乐潮流的杰出作品在此交相辉映,水乳交融。
10月4日22点,当整个城市渐渐入睡,水关长城脚下,一场长达8个小时的音乐会在此拉开序幕。在长城脚下,作曲家马克斯·里希特,以他的作品《SLEEP》伴听众入眠。听众在他音乐的陪伴下躺在床上、钻进被衾,享受了从星光到太阳升起的8个小时。
10月4日晚21点许,当观众们带着演出票和写有数字的贴纸入场时,《追梦·长城夜》神秘的面纱终于掀开:“长城脚下的公社”一间巨大会议室内,一张张铺有枕被、贴着号码的整洁床位依次摆放。房间最前排的舞台上陈设着一架巨大的三角钢琴和几个谱架。两面落地窗组成的墙壁外,绿色灯光映照下的树丛影影绰绰。
这一马拉松式的音乐会为中国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2015年,《SLEEP》在英国广播公司(BBC)3台全程播出时,8个小时的时长创造了单部作品最长播放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前,《SLEEP》的衍生音乐会在洛杉矶、纽约、悉尼等城市上演时,观众们被鼓励可带上一切和睡眠相关的东西,有人拉来了旅行箱,里头装着自备的薄被和零食,小朋友捎上了最心爱的恐龙玩具,也有人带来了枕边读物。
《SLEEP》由31段作品组成,最长的一段为33分47秒,最短的一段仅有2分47秒。马克斯·里希特本人担任钢琴演奏,他与美国重奏团、女高音歌唱家格蕾丝·戴维森时而同台,时而独自上场,轮换下场休息,保证演奏8小时无间断。舒柔的钢琴与弦乐中,女高音不时轻声吟唱,重低音和缓地轰鸣。
凌晨过后,观众大多伴着音乐睡去,场内鼾声渐起。“夜猫子”们还刷着手机,躲在被子里兴奋地自拍。偶尔有人在某段旋律中醒来,起身走动,去门口的服务人员那里要一杯热饮,或是静静地坐在床位上聆听音乐。马克斯·里希特最初创作《SLEEP》时旨在探索人在睡眠中对音乐和周遭声响做出的反应,他也将自己的作品描述为一部“摇篮曲”。演奏的间隙,他常常望向台下的床位,似乎是在借着灯光观察大家的一举一动。
当晨曦冲破黑夜,窗外渐渐涌现光亮,场内的灯光也由蓝紫色转为日出的黄色,7位艺术家一起登上舞台,随着音乐醒来的观众睡意惺忪,互道早安。当最后一个乐音落定,全场掌声雷动。马克斯·里希特的脚下已经堆满了演奏过的乐谱。
对《追梦·长城夜》来说,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提供给观众们的床位。为了让大家能舒服地休息,音乐节没有采用简易的行军床,而是把每个床位都设计成了90x200的单人床,床垫和底座都设计得非常牢稳,崭新未拆封,床上配有枕头和厚厚的冬被。《追梦·长城夜》需要用到的全部物品约40车,光床垫就占去了10辆。据床位的赞助方慕思负责人介绍,每个床位的成本高达四五千元。演出结束后,这些床品将捐赠给延庆区的福利机构。
中国故事奏响中轴线
10月14日,指挥家黄屹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携手钢琴家让一伊夫·蒂博戴,在景山公园寿皇殿建筑群寿皇门上演了一场委约作品专场音乐会。作曲家周龙、亚伦·齐格曼和叶小纲为北京国际音乐节量身打造的三首作品与观众见面。
此次在景山公园寿皇殿举办的“紫禁之巅”专场音乐是寿皇殿开放后迎来的首次大型演出,作为中轴线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此次寿皇殿代表北京为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提供了一个最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平台,这次全新尝试也展示了寿皇殿以及北京中轴线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国庆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助力中轴线申遗工作。
2013年,周龙受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的交响史诗《九歌》首演于中第1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这部作品为四位独唱家与管弦乐队而作,是首次遵照屈原《九歌》全版诗文并将11篇章以大型交响史诗的音乐形式加以诠释。其中《礼魂》是整个祭祀活动的尾声,其诗词和音乐皆与前面乐章形成呼应,全体四重唱将颂歌与结尾的颂神曲融合。当晚,这部选自《九歌》的作品拉开了整场音乐会的序幕。
《探戈协奏曲》由美国作曲家亚伦·齐格曼谱写。这首协奏曲是齐格曼为他的朋友——法国钢琴大师让一伊夫·蒂博戴量身打造的。齐格曼描述这部作品为“包含了痛、美与爱,又要让这些情感以舞曲的方式呈现,风格非常内省”。音乐会当晚,钢琴家让·伊夫·蒂博戴将与黄屹执棒的中国爱乐乐团密切合作,为观众揭开了这部作品的神秘面纱。
歌剧《咏·别》首演于2010年,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后,这部歌剧获得北京媒体“异常成熟与自信的作品”、“音乐近乎完美”的极高评价。《咏·别》通过对旧时代一个戏班子艺术家们之间事业、感情及生存矛盾的纠葛的刻画,反映了当时深层次的社会现状,探讨了人性的本质问题,有异常深厚的人文厚度。此后,作曲家叶小纲将这部歌剧改编成由管弦乐团演奏的“无词版”,此次这部无词版歌剧亮相北京国际音乐节,曾引起轰动的歌剧将以管弦乐的方式与音乐节观众再度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音乐会是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寿皇殿建筑群寿皇门举行。景山公园作为东方园林建筑文化之精髓,且为皇家代表建筑,当古典音乐遇上中国文化象征的古老建筑,东西方文明通过音乐在此连接,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这不仅仅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景山携手打造首都中轴线上的文化音乐活动,更是以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为根基进行创新发展,赋予新的時代内涵,进而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向世界各国各民族展示我们的文化力量,保卫我们的文化价值。
从保利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到后来的天坛、太庙、三里屯红馆、香河园文化中心,再到水关长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版图”逐年扩大:一些巧妙的设计,总能让看似与古典音乐无关的空间焕发新的活力,由此,中国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中国故事也绽放出更具魅力的新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