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友
摘要: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
(一)化文为图,巧破难点。教育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化的思维为主。但有些课文涉及的相对比较专业的知识,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即使老师反复講解学生也难以领会。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更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文中詹天佑为解决火车爬坡而“设计人字形铁路”极其陌生,这也是本课一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北上的列车到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学生随着演示过程经历了形象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表象,难点不攻而破。学生也就能轻松地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坡的,真正感悟到“人”字形铁路的巧妙之处。通过多媒体教学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从而轻松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重点词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语言文字作为对客观世界的描绘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而多媒体就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将文字描述变成了可知可感的客观事物,学生理解也就容易多了。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我就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到“理解”到“运用”,从“抽象”到“具体”到“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重庆市武隆区实验小学集团中嘴完小 重庆 40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