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历史赋予了我们责任——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互换,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近10年的班主任生涯,我尝尽了教育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师生间朝夕相处的浓浓深情。
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我所执教的班级曾经有一名学生是单亲家庭,因父亲没有文化,导致他不服管教,不思进取,目中无人,甚至抽烟、喝酒,成绩非常糟糕。为了生计,这名学生的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照顾爷爷的重担就落到了他的身上,宁可委屈自己也要让爷爷有东西吃,宁可自己冷得发抖也要让爷爷感到温暖。一天,不知何故,这名学生没有来上课,我带着焦虑连夜寻找,经多方询问、查找,直到凌晨,在学校旁边的小卖部找到了他,他蜷缩在角落里,头发湿漉漉的,瑟瑟发抖。当看到我的那一刻,他一下子跑到我的面前,向我深深鞠了一个躬,哽咽着说:“老师,对不起,因为爷爷昨晚病逝,我难以接受,因此没有到校,让您担心了!”我冲上前紧紧地抱住了他,那一刻,不争气的泪水夺眶而出。
从那件事后,这位学生好像变了一个人,积极主动承担班里的各项事务,与同学和睦相处,把内心的感动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逐步有了提高,我由衷地感慨,经过那一夜,逐渐将他转变成了一个勤奋努力、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我很赞同一句话“师生间的关系是最纯洁的”。做一名好的班主任,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与学生的沟通交往中,用真诚的爱,让学生强烈感受,体验教师的真爱,从而清醒、振作、奋进、阳光起来。
新时代的好教师肩上担负了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面对现阶段学生难教、难管的现象,想要教好学生,就要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课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
一、新的教育理念。
首先是“互联网+”理念,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要了解其概念背景,充分跟紧时代浪潮,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于教育教学。其次是全面综合素质,对学生培养体现在多种方面,我们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作为新时代教师,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评价学生时应采用全面的角度,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弱化对应试能力的过度放大,并且单纯刻板的分数定式。最后是实践创新教育,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教师,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成为一个有创新思维、善于实践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二、新的教學方法。
一是信息化教学手段,新时代教师不断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家校互动,使用智能化教学产品进行授课创新等。深入了解并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二是大数据辅助管理,新时代教师可利用学生各类数据,比如上课、作业、老师等数据,有效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学生特点及行为,总结学生的行为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优化备授课过程,做出更准确客观的相关教育管理等决策。三是把课堂变得有趣,要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让学生学起来觉得更有参与感,更投入,更快学会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花心思备授课,创新教学形式,用心设计课堂内容,在不断尝试和努力中把课堂变得更有趣。
三、新的教课内容。
一是书本之外的知识,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传授学生书本之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开学生的视野。当然,这也需要老师的大量阅读与积累。二是课堂之外的体验,新时代教师不仅在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更需要引导陪伴学生走到课堂之外,去体验更多不同形式的学习,走近自然、走近生活、走近他人、走近社会的学习,在体验中去不断构建三观。三是学习之外的生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比如学生的身体、心理状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变化与成长,重视生活教育、德育教育。
四、新的教学方式。
一是发挥教师个性化风格,新时代教师注重个性化发展,有不同的授课风格,不同的人格魅力,并非都成为千篇一律的教师模板。新时代教师首先要自己激发创造力和思维,才能给学生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一个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很多个学生,鼓励教师的独立发展,同时也是鼓励学生独立的发展。二是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新时代教师一定具有勤奋好学的品质,一定是会学习的教师。掌握多种学习渠道,不断充实和丰富自我能力,树立并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完善和优化自我。三是更懂学生和家长需求,新时代教师需要更懂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不能埋头苦干,闭门造车,加强与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同时共同合作,在教育的道路上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更快乐健康的成长!
总之,新时代的好教师,还是要多学习,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