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学伟
摘要:百年老校,其华灼灼,历史兴替,凤凰涅槃。泸外人经过几年对校园环境的精心改造,让她焕发了勃勃生机。学校领导坚持环境育人,相信优美的环境一定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尚、优雅的学生,因此,学校领导秉承打造高标准、艺术化园林学校,数年来坚持不懈、克服困难,高标准、严要求、励俭亲为、群策群力,不断加强对校园自然环境、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渐行渐近,初具成效,笔者有幸参与见证了校园环境建设改造,能深深感受到来自领导的执着和思考,深厚的底蕴,高瞻的思想,造就如今的泸外,使泸外正在不断展示她厚重而优雅的身姿、呈现诗意校园。
关键词:物境;心境;审美;雕刻;园林;环境;诗意
正文:
聆听风之浅唱低吟,叶间婆娑作响,感风之轻抚,观水面涟漪,赏花儿之翩翩起舞,行走在古树参天的廊桥下,斑驳树影,恍惚如梦,清晨薄雾缭绕,宛若仙境。荷点湖心,鱼如归客,小桥流水,依依寻梦。阳光倾泄,微风和煦,闭眼,与风邂逅于泸外校园。————风之韵汪霞(摘自泸外学生)
“兴校百年风雅颂,铸德三世日月星。”走近泸外,便是这醒目厚重对联欢迎您,走进校园,泸州一中赋唱和、历史沿革讲述、荀子“劝学”诗篇、校友博学审问,目之所及,都定会让你感受到她的景致,娓娓述说,走进你的心扉,感知你的感动。
校园环境当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会使人的素养、道德品质相应地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道出了良好的校园“社会环境”的重要性,所谓“近朱者赤”。
然则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当属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无论是对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然则,校园“自然环境”,可理解为校园中的客观物象,健康、美观的黑板报、宣传小栏、励志名言、干净的墙壁、明亮的窗户、整齐的桌椅……无不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有时可以影响到学生一天的心情。温馨的班级布置,甚至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十步一栏、五步一牌的心灵小语,无一不是学生关注的对象,,无一不每时每刻刺激着学生的视觉神经,进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回应。这样的环境会让我们感到快乐;闲暇时在庭院小径上漫步;赏着缤纷的色彩,读着怡情的美文、淳美的诗词,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思想,学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成长着、成熟着。都是一种“无师自通”的潜在过程。
校园“自然环境”,当然更离不开花草树木、雕塑、景观、人文精神等这些客观物象的选择、构成,它们对校园的美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素质。
“物境造意境,意境化心境”,“物境”之与“心境”,如我们常说“托物寓意”“借景抒情”,古人常用诗歌描绘“物境”,借助联想入意境,同一景物,不同诗人的心境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是为“景由心生”。格调高雅的“物境”,自然能碰撞出诸多心灵感应,感染出高雅审美雅致的“心境”。
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人眼中的“物境”通过物象和抓住这些物象,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由地上写到天上,由动景而至静景,由实景而至虚景。层次井然,曲折有致,摇曳生姿。一幅亦真亦幻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通过生动的“物境”,从而达到诗人“神随物游”,“情随景迁”的效果。
“意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氛围,一种美的艺术境界,是中国美学所特有的艺术情趣。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说,作诗要“处心于境,视境于心”,要求心与物相“感会”,景与意“相兼”、“相惬”,更强调了主客观交融的关系。“心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在感受,是真切的存在,托物寄情的“心境”,是感情升华的高潮,能使观者在欣赏“物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化,对所观、所品加以思考、感悟。当从客观的自然物境与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势必产生良好的“心境”,能从精心打造的“物境”中,从艺术境界的领域感受到造园者的人生哲理和思想,體悟不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让校园的每一位体悟者都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诗人、思想者。
泸外人通过精心打造花草树木、诸如校史沿革、代英塑像、浮雕典故、劝学石刻、凭栏诗词、亭台廊桥、校友史闻、名人传记、荷池飞花、鱼跃月桥、清流净水、陶栽小景等“物境”,是为起通达、造化之意,非做简单放置般落地,而是做艺术般的呈现。“润物细无声”时刻触碰着学生的六感,时刻感染着学生的情绪。当学生走进校园,能充分享受“物境”带来的审美感受、怡情于物、心情舒畅。通过各种造景、塑境,形成优美的环境,使人在“物境”中思索万物的品质、人生的哲理。
校园物景之雕塑、石刻、亭廊、水榭、石桥、绿景等诗意般精心构成,不正是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诗人?
通过生活中欣赏、体验中感悟,潜移默化让学生进入“物境”的意境之中,使身心能够得到一种美的熏陶,“心境”感悟,或婉约柔美,或朦胧秀美,或慷慨激昂,或厚重深远,或乐观旷达等等,是为泸外校园打造之苦心积虑点点。总之,由“物境”到“意境”再到“心境”是培养情操的基本路径,,从“物境”到“心境”,是高尚情操教育的两个着眼点。打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这有助于“物境”的形成,有助于“意境”的塑造,有助于“心境”的感悟,有助于审美受到长期的熏陶,继而培育出优秀的品格。因此,诗人观“物境”能敏锐感知“意境”,用诗意表达出自己的心境,殊不知校园 “物境”,当然也能创造“意境”,通达“心境”,每个人天生就是诗人,都有专属自己诗的世界。
古人曰:“文章出物境,玉手妙推敲。菡萏卓清水,天然去饰雕”。
吾谬赞:“校园塑物境,师者煞苦心,无处不思量,逸步亦生情”。
然则,泸外人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百年传承、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