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路径分析

2019-09-10 07:22刘灿唐甜甜李君解林坤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实习基地供给侧高校

刘灿 唐甜甜 李君 解林坤

摘要: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是高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已经成为了我国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瓶颈,实习基地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科研、就业实践平台,要想要想得要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革新思想、统筹规划、积极创新、合理考核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校;实习基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需关系面临着结构性失衡这一客观事实的重要战略,是实现我国“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战略布局。我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其发展速度及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百年梦能否如期实现。面对当前我国高教体系中结构性失衡这一发展瓶颈,必须要从高等教育内部要素领域进行全面的深化教育改革[1]。实习基地作为高校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平台,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输出质量及科研发展速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改革迫在眉睫。

1、基本逻辑及理论

从宏观上讲,高等教育具有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重要使命,是促进人类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核心机构。从现实意义上讲,以高校为主要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人才输出平台。

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耗散结构理论的方向来分析,[2]其基本含义为:一个非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3]以高校为代表的的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恰符合这一理论,高校作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社会资源,将高校、政府、企业、人才深入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它的开放系统性。高等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多元化系统,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专业的高校,其差异非常大,并且高校、企业、政府之間的差异也非常明显,这体现了它的非平衡态的表征。同时,高校、企业和政府间的三重螺旋关系,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非线性特征。由此可知,高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以耗散结构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研究基础。

实习基地建设理论分析。实习基地是现代产教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高校提升教学水平、促进科研平台发展、保证人才输出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具备典型的三螺旋理论特征。三螺旋理论主要描述的是高校、企业、政府三方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三种力量交叉影响,又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其产生的作用作为其核心单元,为知识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形成攀援而上的螺旋上升式发展路径。其中,高校作为三螺旋的核心发起部门,其建立实习基地,恰好为学校、政府与企业提供了产业融合的机会,既可以保证各主体的原有功能的独立性,又可以通过耦合机制形成一个新的集教育、科研、就业为一体的产学研共同体,最终推动高校、企业、政府的成果创新。[2]

2、我国高校实习基地现状分析

2.1建设观念陈旧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由2001年以前的精英式教育阶段逐步发展为大众式教育阶段,2019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迈入普及化阶段。教育阶段的改变,主要体现的是我国高校学生人数的增长,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群体,我国高校的教育方式转型速度略显偏慢,大部分高校依然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影响,在课程设计上,严重倾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偏低及课程内容流于形式严重;在教师结构上,主要要求教师的学历及论文成果,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低的局面。在轻视实践的氛围下,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亦不乐观,数量少,质量低,效能差的情况普遍存在。

2.2运行机制不系统

没有系统性的规划,高校单独行动,单方面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活动,没有充分利用三螺旋理论特征发挥政府及企业在整体活动中的能动性,造成可操作性较差、效率低的局面,而对于高校内部的实习基地建设实施计划,缺乏实质性领导小组、激励措施匮乏、与其它教学任务冲突、相关经费不足等问题突出。使实习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效率低、效果差、落地性差的局面。

2.3运行模式单一

目前,高校建立实习基地主要为教学、就业实习平台,普遍还停留在“为了实习而实习”的阶段,主要是为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及考核任务而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参观实习时间通常为1-3天,由于时间较短,对学生仅能起到对行业的初步了解、材料及流程的基本认识,几乎没有动手机会。企业则是通过合作关系,到学校进行人才招聘。对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目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在协议中并未提及或者仅停留在协议中及口头计划中,实质性合作进展较差。

2.4考核机制不合理

实习基地对高校产学研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各高校为扩大本校的实习基地数量及规模,会要求各部门、学院建立实习基地,由于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建设管理队伍,为了便于管理,大多数高校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简单设置为实习基地的数量或规模。而各单位则以为了完成任务为出发点,去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只要拿到足够的合作材料就算完成任务,合作后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推动实习基地的后续合作。同时,也存在要求各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但不提供相应的经费或经费过少,导致无法开展实质性合作。因此,大多数实习基地的合作,仅停留在数量上,实际合作较少,合作质量较差,完全没有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3、高校实习基地建设路径分析

3.1学习新思想,借鉴前沿经验

我国已步入新时代,高校的实习基地建设思路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进行深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也要以建立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目的,来进行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实习基地建设,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结果的验收站,也是开拓视野、科研资源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旧观念,积极学习国内外前瞻性理论及实践成果,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在思想上将实习基地建设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各高校组建专业的实习基地领导小组,由小组牵头组织各部门联合制定符合该校特点、特色并且操作性强的实习基地建设战略。以三螺旋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挖掘、探索高质量合作企业。同时,在制定实习基地建设计划时,要统筹考虑高校内部、外部运行的协同性、可操作性。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完善校外实习相关的各项制度及流程,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可持续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3.3勇于探索,积极创新

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专业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定制式”校企合作模式。形式创新,例如由传统的参观实习,可增加模拟操作实习、实践比赛、“毕业双导师”等形式,以不同形式开展实习活动,提升实习基地实习效果;模式创新,例如高校学生实行校企“3+1”培养模式、校企科研资源共享等,大胆尝试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共赢。

3.4绩效合理,提高质量

高校要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其量的增加,更好考虑质的提升。因此,高校要通过理论及实践学习及对各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促进实习基地高质量发展、对教职工有激励作用、对学生有实践能力提升作用的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

4、小结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建设以教学、科研、就业为一体的实习基地,是有效促进产、学、研平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提升人才输出质量的有效保证,是实现创新成果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更是我国深化改革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以高校和企业作为动力主体,以政府提供的政策与环境作为润滑剂的实习基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以科学、创新的思维统筹规划、建设实习基地,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企业、政府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含. 省域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诉求与实施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 2018, 343(10):70-74.

[2]溫辉, 彭建平.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产教融合实践探索[J]. 中国高校科技, 2018, No.356(04):78-79.

[3]陈士俊 .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教改革——兼论创造性思维的耗散结构模型 [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5):65-69.

[4]刘小梅, 李海霞, 刘腾. 供给侧改革下高校财经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探索[J]. 智库时代, 2018, 145(29):271+274.

[5]徐舸, 于锦. 应用化学专业特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 No.411(01): 69-71.

[6]王芳.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 江苏高教, 2016, No.189(5):103-106.

通讯作者:解林坤。

猜你喜欢
实习基地供给侧高校
实习基地建设与国际经贸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心理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几点思考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