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宁 刘伟 单忠利
摘 要:小洼油田属于深层特稠油油田,采用蒸汽吞吐的开采和地下掺稀油的方式开采原油,而稀油价格高于稠油价格近1.1倍,几年来,该区平均每年掺稀油近10多万吨,掺油成本压力巨大。本文采用三项管理降低了班站的掺稀油量,增加了经济效益确保了油田持续有效开发。
关键词:深层特稠油;地下掺稀油;成本压力;持续有效
1 班组基本概况
洼十八站始建于1997年1月,于1997年3月竣工投产,现有员工8名,其中站长1名,巡井工4名,计量工3名,管理各种设备97台,油井29口,开井18口,日产液600吨左右,日产油30吨左右,主要负责本站的原油生产和计量工作,是一座计量采油站。
2 班组成本构成分析
洼十八站发生的主要成本费用有通讯费、材料费、动力费、作业费、修理费和运输费。其中占比重较大的为动力费和作业费,分别占总成本比重27%和65%。近几年通过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班站所管理的成本费用都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但随着考核方式的改变,由“成本考核”转变为 “利润考核”,我们的重心不仅要关注成本,也要关注利润,因为小洼油田属稠油油藏,生产过程需掺入大量稀油,而稀油价格高于稠油价格近1.1倍,几年来,该区平均每年掺稀油近10多万吨,掺油成本压力巨大。
3 找准降本关键点
(1)洼十八站利润情况分析
营业支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相对不可控项目,具体包括折旧折耗、分摊费用、内部转移支出及税费;二是相对可控项目,具体包括班组成本费用、燃料替换成本、人工成本和掺油成本。相对不可控项目费用共计约2309万元,占营业支出的60%,可控项目成本共计约1571万元,占营业支出的40%,其中可控项目成本中权重较大的班组成本费用占32%,掺油成本占59%,班组成本费用和掺油成本是直接降低营业支出的重要可控因素,其中掺油成本占的比重更大,所以降掺稀油是我们减少亏损的关键点,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掺油成本呈逐年降低趋势。
(2)洼十八站稀油用量情况分析
近几年稀油已略有下降趋势,但因掺油成本占可控成本的权重大,“掺稀油产抽油”这种生产模式已成为阻碍作业区质量效益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所以减掺稀油是作业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班站的一员,更应该从源头管控好稀油,我们也深知身上的担子沉,责任重。面我们重点讲述一下我们洼18站是如何开展的降掺油成本工作。
4 减掺稀油的有效措施
面对成本紧张、上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洼十八站充分认清当前形势,结合本站油井特点,通过优化掺油管理,重点实施“油井分类、动态调掺”的降掺方法,不断推进对标精细化掺油管理,在保证油井稳定生产前提下,实现了掺稀油量连续稳步下降的目标。
小洼油田稀油用途有三方面,包括生产井地下掺油(对温度及含水较低、油质较稠的油井进行井筒降粘)、停关井地面掺油(对作业、注汽井循环单井地面管线防止管线冻堵)和采油站保证稀油进站温度回掺稀油(防止部分采油站因全站掺稀油量低造成进站温度、堵稀油管线,采用加大回掺量来提高采油站来稀油温度,保证站间管线正常运行)。
(1)科学管理,完善油井地下掺油制度
洼十八站以“五分六清三勤”掺油管理为基础,对油井进行细化分类掺油。对单井掺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分析开采方式(冷采、吞吐、汽驱)、油井含水情况、出井温度等总结制定不同类别油井的掺油比标准,确定最低掺稀油量及合理掺稀油温度,同时针对班站油井含水上升、汽驱受效升温等生产特点,重点对高出井温度、高含水油井进行降停掺稀油,降低盲目掺油带来的影响,实现单井科学掺油。
1 停掺稀油,温度≥50℃且含水≥ 90%的油井停掺稀油。
2降掺稀油,温度40-50℃之间且含水在80-90%的油井降掺。
3 动态调掺,加强油井生产参数的录取,及时调整掺油量。并由配掺员和站长到现场进行油井配掺,严把稀油调控关。
4强化管理,配合作业区执行“日动态监控、周总结分析、月计划对比”的考核检查制度。
通过排查有三口高含水油井,实施停掺措施,有两口井实施降掺措施,并针对吞吐井,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实行不同的配掺管理。年可降掺稀油560吨左右,实现年节约掺油成本13.8万元。
(2)优化管理,严格把控稀油温控指标
洼十八站距离稀油分配站洼十七站间距较远,为提高站内来稀油的进站温度,在125台安装了稀油干线加热炉,并将18站与20站的总来稀油干线合并,于125臺干线炉分支,增大了干线稀油流量,提高的稀油管线的充满程度,降低了温度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稀油的进站及入井温度,优化了站间稀油管线,增大了干线稀油流量,减少了零散输送带来的热量损失,在降低管线冻堵风险的同时达到降低稀油回掺量的目的。
并进一步落实洼十八站的掺稀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站内稀油加热炉出口温度冬季85~95℃,夏季80~90℃,井场加热炉出口温度应在60℃~80℃,站内加热炉进口在40℃以上;在用掺油表完好率要求达到100%,单井每日掺油量误差不大于10%,读单井掺油表瞬时流量误差不大于0.04m3/h。保障作业区《掺稀油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3)精细管理,细算单井稀油经济指标
根据油井的动态特征和小洼油田季节性特点,精细油井掺油管理。在冬季管理期间,由于气温低、大部分井需要添加稀油保证油井及管线流程的正常生产运行,而冬季的掺油量也是全年班站掺油量的70%,因此洼十八站通过深入摸索掺稀油规律,站内全面开展“控温定量,精细掺油”的降掺工作。通过实验,提高井口加热炉的炉火,从而提高稠油的进站温度,降低回压,并进一步提高稀油的入井温度,从而使稀油能与稠油在井底能充分的融合,提高井底稠油的流动性能,降低稠油粘度。针对作业、转注、长停井等停产时间较长的油井,需要掺稀油保证管线流程的运行。站长及时了解情况,向采油中心站及时汇报,用氮气车吹扫管线,减少用于保持地面管线正常运行所需的掺油用量。同时抓住气温回升有利时机,及时降低单井及地面掺油量,增强降掺稀油的合理性。
5 评价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科学管理、优化管理、精细管理”等有效措施,不断推进采油班站的精细化掺油管理,从2014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累计减掺稀油2670吨,累计减少掺油成本819万元,其中因掺稀油成本单价降低,减少掺油成本471万元;因掺油量降低,减少掺油成本348万元。2017年经营利润为346万元,对比2014年增加利润1058万元(主要是因为掺油成本和折旧折耗的降低)。作业区近几年以降低稀油用量作为效益增长点,重点围绕参数制定、动态调整和制度落实三个方面,断推进对标精细化掺油管理,为区块的有效开发做出了有力保障。
班站精细管理,就要做到“精”与“细”,大到生产调控,小到螺丝废料,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积流成河。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的岗位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让企业更加富有激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