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存勇 周经福 张保栋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风寒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经辨证论治确诊为风寒型头痛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和双氲芬酸纳肠溶片进行预防、缓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医证侯评分、中医症候疗效以及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指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
(x=3.95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侯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侯疗总有效率显著;訐对照组(x=4.07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恃续时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风寒型头痛。效果确切。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川穹茶调散;风寒型: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2096-5249(2019)14-133-02
偏头痛反复发作,经常表现为双侧或一侧疼痛,患者常伴有呕吐、恶心,有些患者在发作前会出现视觉、言语、运动等功能障碍。随着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偏头痛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很多患者因为对偏头痛了解较少,最终致使误诊而经久不愈,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该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有必要。本院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风寒型头痛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隨机数表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经辨证论治确诊为风寒型头痛的患者86例,年龄18-64岁,平均(41.59±1.26)岁。随机将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41.38±10.57)岁,平均病程(5.67±2.89)年,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52±9.89)岁,平均病程(5.87±3.3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本研究患者均知情且同意。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3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头痛分类标准,包括先兆偏头痛、慢性偏头痛以及无先兆偏头痛这三类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者主诉头痛连着颞侧,出现跳痛,次症主要表现为畏寒怕风,舌质红,舌苔偏白。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每月发作天数在4天以上。
排除标准:排除颅内器官病变导致的头痛,排除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等原发性疾病导致的头痛,排除心、肝、肾等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妊娠哺乳期的妇女。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保持情绪舒畅,生活规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生产厂家:哈药集团三精干鹤望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0661)进行缓解治疗,口服,每日2次,每次0.3g。
观察组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进行治疗,药方组成为:川芎、白芷、延胡索、生白芍、首乌藤、合欢皮各18g,羌活、防风、蔓荆子、藁本各13g,炙甘草4g,加水1000ml进行煎煮,每次煎煮25min,煎三次合并煎液,早晚服用,每天一剂。两组均治疗30天。
1.4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评分、中医症候疗效以及头痛持续时间。用药结束后随访30天,记录两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
临床疗效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为头痛症状消失,显效为头疼强度降低了两级,发作次数、疼痛时间减少了2/3以上,有效为疼痛强度降低了1级,头疼发作时间降低2/3,无效为疼痛强度减轻不到1级,或头疼比之前更严重了,持续时间更长。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半定量等级计分的方法进行评价。分为重、中、轻和无四个等级,主症主要分为疼痛剧烈、头全疼、疼痛连项背、喜欢裹头,分别记为0’、2’、4’、6’,次症主要分为目眩、风寒、鼻塞、口淡不渴、声重,记为0’、1’、2’、3’,舌脉不进行计分。
中医症候疗效的评定标准参考尼莫地平法,积分比=(疗前的总积分-疗后的总积分)/疗前总积分*100%,临床控制指的是积分比在95%以上,中医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显效指的是积分比在70%以上,中医症状体征明显得到改善;有效指的是积分比在30%以上,中医症状体征有明显好转;无效指的是积分比在30%以下,中医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了。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3.957,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户<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4.074,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头痛一证始于《黄帝内经》,在《素问·风论》中名为“首风”、“脑风”,《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头痛,头痛的诸药病理因素有火、风、痰、虚、瘀,主要是由清窍不利、脑失所养等病机引起。西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大脑神经功能出现异常或血管的收缩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双侧或单侧头痛反复发作,患者多伴有呕吐、恶心、对声音或光刺激都很敏感临床上对于偏头痛的病理机制学说主要为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目前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主要以控制或缓解症状为主,不能进行彻底根治。西医认为偏头痛主要是因为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所导致,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是由于风寒风热等外邪入侵引起,或者因为精神因素而导致患者出现脉络阻塞和气血不竭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剧烈性头痛。该病尤其是在女性情绪波动较大时更易于发作,发病时患者对光、声音等很敏感,多伴随有恶心呕吐、面红耳赤、出汗等症状,该病发作后即可恢复正常,但全身依旧乏力,记忆力降低。
川芎茶调散最早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是由川芎、白芷、延胡索、生白芍、首乌藤、合欢皮、羌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炙甘草等中药组成,诸药合用能起到疏风止痛的效果,专门治疗外感风寒型头痛。本药方组成的配伍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川芎辛温,能祛血中之风,上行至头目,主要治疗少阳经性头痛,羌活主要治太陽经性头痛,白芷善于治疗阳明经性头痛,这三种药均为主药,防风可以疏通上部风邪,增强疏风止痛的效果,甘草调和诸药,共同起到散寒、止痛的功效。有研究指出,川芎茶调散能够降低血液的粘度,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起到增强免疫力和抗炎的功效。而川芎茶调散加减是在原方药的基础上去除了荆芥和细辛,加入了延胡索、生白芍、首乌藤、合欢皮、蔓荆子和藁本,这些方药有助疏风安神的效果,川芎茶调散加减主要用于疏散风寒和止痛安神,主要治疗风寒型头痛。本研究发现,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风寒型头痛,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显著改善且疗效确切,表明诸药联用可达到疏风止痛的效果。
综上所述,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风寒型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