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住院中常见的疾病,支气管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以及呕吐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发热以及气促等情况,不仅会影响到患儿的呼吸功能,更甚者还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1 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
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是根据不同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支气管肺炎的治理效果,缩减治疗时间、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患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1个性化护理方法
1.1.1心理疏导护理干预模式
患有支气管肺炎的患者大多是患儿,患儿会由于气促、咳嗽等临床症状出现哭闹情况,再加上患儿对于白大褂护理人员存在恐惧心理,因此患儿会比较抗拒护理干预方式。为此护理人员需要采用温暖、亲切的语调与患儿进行沟通,穿着患儿喜欢颜色服装,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通过与患儿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而树立患儿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同时可借助玩具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1.1.2环境护理干预模式
需要为患儿设立单独的雾化治疗室以及输液室,保证患儿病房的干净整洁。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采用颜色鲜明的窗帘来缓解患儿焦虑心态,可在病房内播放患儿喜爱的动画片,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1.1.3雾化吸入护理干预模式
对于年龄的低于四岁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需要采用面罩吸入法,对年龄超过四岁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则需要采用口含器吸入法。在配备药品时需要根据患儿的体温调节药品的温度,避免在雾化吸入治疗时药品刺激患儿的呼吸道,影响雾化吸入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效果。
1.1.4排痰护理干预模式
患儿在经过雾化吸入治疗后患儿的痰液变稀,护理人员需要引导年岁较小的患儿通过有效咳嗽可出痰液。患儿在咳嗽排痰时护理人员需要按住患儿的胸膛,减少由于胸壁震动带来的痛苦。对于年岁低于两岁的患儿则需要采用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
1.1.5退热护理干预模式
支气管肺炎患儿常常会出现高熱症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每四个小时量一次患儿的体温。患儿的体温低于38.5℃时,可选用物理方法进行降温,患儿体温高于38.5℃则需要进行药物降温。
1.1.6疼痛护理干预模式
患儿在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常常由于疼痛出现哭闹、反抗的情况,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前给予其治疗信心,在治疗过程中可借助动画片或是患儿感兴趣的内容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在静脉穿刺后可在穿刺位置周边适当涂抹芦荟膏来消肿止痛。
1.1.7呼吸训练护理干预模式
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儿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每次锻炼5分钟,每天锻炼1-3次,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增减锻炼次数。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患儿可采用吹气球的呼吸锻炼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活动来集中患儿的注意力。
1.2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
近年来,循证护理干预模式临床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弥补护理人员的主观想法做出临床判断的弊端情况,加强对护理过程的针对性,有效弥补常规护理中出现的护理漏洞,降低支气管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1.2.1提出循证问题
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情况和临床特征,以“支气管炎”、“护理”作为关键词搜索,对用药方法、排痰方法以及饮食禁忌内容进行明确。
1.2.2明确循证证据
根据循证问题来收集有关护理方法的资料,继而质量针对性强护理干预模式。
2.2.3循证护理措施
1)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模式
护理人员需要清除患儿鼻腔内、口腔内以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在雾化吸入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轻轻拍患儿的背部,进而帮助患儿排除稀化后的痰液。
2)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儿家属以及患儿讲解支气管炎疾病的发生的机制,告知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解答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提问。
3)心理护理干预模式
护理人员需要常常与患儿进行接触,采用抚摸、拥抱的方式来给予患儿治疗的安全感,提升患儿对于护理人员的依赖性。
4)药物护理干预模式
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谨遵医嘱进行服药,将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禁忌、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产生出的不良反应,需要加强对于患儿的监护力度,倘若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1.3家庭护理干预模式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需要患儿家属全程参与,需要协助护理人员开展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不适感,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1.3.1家属护理干预模式
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保证患儿家属能够全程参与其中,对于操作技术不高的护理措施可由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完成,像患儿与患儿家属之间的关系最为亲密,因此能够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
1.3.2家庭支持护理干预模式
定期举行病情沟通会议,提升患儿家属与其他家属的交流频次,提升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
2结语
总而言之,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来进行支气管肺炎疾病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保证患儿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