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呵护,助力学生品德优化

2019-09-10 06:04黄李凤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黄李凤

摘要:学生的品德教育过程是从认知出发,经过情感催化和意志坚持,最终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所以,仅通过说教式的教育可能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认知,但却很难让催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爱是催化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积极道德素养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如何通过爱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优化培养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用爱呵护;品德优化

一、关注学生情绪变化,把握学生心理动态

学生在群体生活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情绪变化,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纠纷和矛盾。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情绪动态,才能针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1]。一次,在课堂中,我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一篇文章的分角色朗读,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承担一个角色。但是,一个小组的学生十分尴尬,无法参与到分角色朗读中。无奈之下,小组中的每个同学只默读文章,各读各的、不参与合作。注意到这一情况后,我随即意识到这个小组的学生在交往中存在矛盾。但是,在课堂中又不便调节。于是,在课后,我了解该小组中学生的矛盾所在,并与小组中每个学生进行交流调解,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我在班级中又制定了小组学习考评细则,每周根据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统计,选出班级中的明星小组和和谐小组。通过调节和外部激励机制的建立,该小组的学生开始试探着合作。在数次合作交流中,学生之间的矛盾终于得以化解,该小组的同学也终于重修旧好。由以上教学案例可见,教师需要悉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才能捕捉到学生心理和品德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这很对话的指导和优化。

二、善于激励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态度

学生将教师看作是知识的权威,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具有最强的向师性。因此,教师的教育和劝导让学生更受用,教师的激励更为学生信赖,教师的激励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和热情。皮格马利翁效应提出,教师教学应善于激励学生,善于用自己对学生的期望提升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热情[2]。在笔者的班级中,一名学生从不敢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即便是在日常的交往中,也是十分怯懦拘束,内心也是相对封闭。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开始意识到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分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应当关注部分信心不高、效能感不足的学生,应当设置相对简单的问题给这部分学生以机会,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这部分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从回答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跨越了文字障碍后,经常引导学习基础不佳的学生朗读文章,并在学生朗读之后给学生以认可和赞扬:这位同学的朗读流畅、情感投入深切、字词读音准确无误。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希望你能给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你一定会更加出色。通过这种教学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课堂主人,即便是学生的基础不佳,也能获得教师的赞扬,这是学生期待的、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十分受用。在这种激励性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鼓励中,这名内向的学生终于变得开朗起来,终于在班级中敢于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便是自己在表述中存在一定的错误,自己也有勇气和信心对待错误、纠正错误。此外,对待一些内向的学生,我经常在课后给其“开小灶”,通过课后辅导和贴心交流,了解学生内心中的恐惧、自卑、内向,并通过激励和赞赏,让学生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注,减弱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提升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程度,让愉悦的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过程,是逐步塑造学生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认知和学习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3]。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对学生进行诱导,借用语言的力量向学生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注,感化学生的内心,才能逐步帮助学生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的班级中,一名桀骜不驯的学生,经常迟到早退,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学习习惯极差,学习态度也不端正。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学习习惯,我试着与之进行交流,力图通过说教的方式改变这名学生的态度和习惯。但是,数次说教之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未得以改观,虽然在口头上敷衍,但是其行动的执行力不强。于是,我意识到自己在对他的教育中,并未从平等的关系中对其塑造。在交流中,对其爱的渗透并不深入。在某次课后,我捕捉到这名学生的不断擤鼻涕、打喷嚏,意识到这名学生感冒后,我将其叫到办公室中,将自己的感冒药送给这名学生,并叮嘱其早晚各冲泡一次。显然,作为后进生的这名学生从未有过如此“待遇”,深受触动的这名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付出的同等的爱。此后,我数次站在这名学生的角度中与之交流,了解这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认同他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也尝试理解学生爱玩的天性。经过数次的交流沟通,我先叩开学生的心门,再对学生进行劝导约束,这名学生的学习态度终于得以改觀,并且学习习惯也终于得以纠正。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劝导和启发,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中,通过教师的包容与关注,渗透教师对学生的浓厚爱意,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

总结

爱与呵护是优化学生品德、塑造学生品质最坚实的力量,是改善学生言行、优化学生道德行为的高效手段。对此,教师对学生渗透品德塑造,可以以爱为前提,敏锐地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善于激励学生的行为、以爱为前提对学生循循善诱,才能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毛玉彪.新时代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44-45.

[2]杨开勇.小学生道德教育问题横向探究——评《儿童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03):124.

[3]王会丽.从“心”开始 抓好小学生的品德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10):62-6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