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义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首届全国中语会学术先锋人物。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黃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②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子安。③悠悠:久远的意思。
[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仕途失意之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诗人满怀对黃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游览,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于是提笔写就了这首吊古怀乡的千古佳作。
[鉴赏]
传说三国时费讳在此楼乘鹤登仙,也有传说仙人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停留于此,故名黄鹤楼。这使千年古楼蒙上了神奇色彩。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
当诗人第一眼看到黄鹤楼时,无穷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于此飞升的故事。借助于楼名的传说,将人们带进一个神话境界,引发出无限遐思。面对白云,诗人意识到宇宙中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诗人借助“黄鹤”“白云”等意象所传达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真谛的思考。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仿佛也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朝来夕往,黄鹤楼相伴。
诗的后四句转换角度,写登上黃鹤楼俯视江汉所见所感。诗人居高临下,如从天上观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这感慨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展开。与寥廓的宇宙空间相比。人世间的距离感应该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辽阔的江汉平原上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诗人的乡关却很遥远,非目力可及。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面对烟波缥缈的大江不禁顿生愁绪,但在人世这个空间和人生这段时间的坐标系上,诗人之“愁”有丰富的内涵,不是单单为了乡愁,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叹。那缥缈的仙迹、广阔的天地、浩渺的烟波,赋予了诗人一种苍茫的意境。苍茫的意境与孤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便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不愧是“千古擅名”之作。 触摸不一样的愁——读崔颢《黄鹤楼》 封义珑
远了凌空的那声长鸣
遠了昔人与鹤影的仙风道骨
梵音回荡千年
云也缥缈了千年
一座楼阁装满岁月的风尘
一座楼阁等在时间之外
直至,把自己站成巍峨
风雨不曾离开
阳光也从不曾离开
浩浩荡荡的阳光
照耀一洲鹦鹉蹁跹
照耀生生不息
弯弯曲曲的岸
有繁星有春水
有润泽有丰盈
谁的舟子归来
盛满月光
激昂的号子
喊在自己的辽阔里
浩渺的烟波
诗人那声吟唱
不再是暮色里的愁绪
生命因不朽的文字而崇高——《触摸不一样的愁》创作手记
文字因崇高的生命而不朽,生命因不朽的文字而崇高。一位诗人,一首绝唱,一座亭台,一种文化符号。崔颢为湖北武昌打造了一张永不褪色的城市名片。
那位“昔人”,那只“黄鹤”,那虚无缥缈的传说,是心中最美的浪漫。诗从一个缥缈的传说故事写起,传达出诗人对逍遥天际的仙人的向往,人为什么会向往仙人,那是因为他们渴望超越自我,突破这个禁锢着自我的躯壳,可惜,黄鹤一去不复返,只有诗人一个人孤独地站在黄鹤楼上。而我所想的是“远了凌空的那声长鸣/选了昔人与鹤影的仙风道骨/梵音回荡千年/云也缥缈了千年/一座楼阁装满岁月的风尘/一座楼阁等在时间之外/直至,把自己站成巍峨”,此时,诗人和黄鹤楼都成了历史的风景,成了文化的象征,成了生命的不屈。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绘出了一幅绚丽的大江景色。当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汉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江心,这就是鹦鹉洲了。东汉末年的文人祢衡,曾在洲上作过《鹦鹉赋》,后被江夏太守黄祖杀于洲上,后人便改洲名为鹦鹉洲,作为纪念。祢衡素有文气,但怀才不遇,终遭不幸,如今只剩下一片芳草萋萋。诗人见景生情,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飘零身世。虽然他以如椽的大笔为眼前的景物勾勒出红艳的阳光,白亮的浪花,浓绿的树木,但是景色虽好,终究还是异乡的土地啊!天高地广草木历历,天地越广大,个人就越渺小,越孤独,天地之间,无所联结,无所凭依。于是,那惆怅的情怀就自然地转化为无尽的愁绪了。触摸诗人的这份愁绪,在心中涌动的是与诗人不一样的词语——“繁星”“春水”“润泽”“丰盈”,于是联想到“谁的舟子归来/盛满月光/激昂的号子/喊在自己的辽阔里/浩渺的烟波/诗人那声吟唱/不再是暮色里的愁绪”,表达另一份情怀,期待每一个生命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