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画
大家好,我叫魏语汐。喜欢在舞蹈的大汗淋漓中释放自己,喜欢一边弹吉他一边吟唱当时的心情。酷爱一首叫《挥着翅膀的女孩》的歌,它鼓励着我一路前行。我不爱旅游,但我喜欢阅读,喜欢书中那独一无二的美景。我喜欢领略书中独特的山水,或是柔美,或是巍峨。我喜欢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看不同人物的命运结局。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色彩,我不断地找寻他们性格中的明暗面,并乐此不疲。写作也是我闲暇时光的一件乐事,望向窗外,看着事物不断变迁,心中灵感突现。便提笔记下,在不断的写写记记中,记录了很多有意义的过往,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瓶实了自己的成长阅历。
天微微亮起,我从梦中醒来,听着溪水潺潺喚醒侗寨的清晨。
从木制的窗子向外看去。寨中最为庄严肃穆的鼓楼矗立在家子中,给清幽的寨子平添了一丝威严。
我才猛然记起,这不是在家,而是在旅游,头脑瞬间清醒了大半。昨天晚上因为太晚才到达侗寨,身体疲惫不堪,没来得及看看侗寨的全貌就进入了梦乡。父母还睡得很香。我轻手轻脚地出门,爬上鼓楼,
站在鼓楼中,我看见了侗族阿妹身着红装,赤脚河边;寨中阿哥汗流浃背,耕作田间。庄严的鼓楼犹如寨中的长老安详注视寨民,在劳作的声浪中显得柔情了许多。好一幅乡间的山水画卷!吹着微风,站在全寨最高的地方,我仿佛與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了画中的一部分。
抚摸着巨大的古杉木撑起的塔楼,抬头一望,楼内大小条木镶嵌其中,层叠交错,盘旋而上,错落有序。鼓楼上宽下窄,密檐高高翘起,像是托塔李天王手中的宝塔,蓄势待发,修长的古杉木优雅挺立。别具一格,白色的楼檐雕龙画凤,尽显少数民族特色……我不禁感叹这工程之大以及侗族祖先的智慧。
从回转的鼓楼阶梯上下来,爸妈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正专心听着侗族老人说着侗族的历史。见我来了,招呼我在他们身边坐下。
“从有侗族村寨的时候起,就有鼓楼了,每年三月三更热闹。”白发老人娓娓道来。原来,鼓楼是由楼顶一座能震响四方的“桦鼓”命名而来。鼓声一响,既能集合侗民抵御外敌,又能聚集侗民决策乡规,解决纷争,还能搭台唱戏,吟诗作乐。
说到这里,老人顿了一顿,叹了口气,说:“你们来得真不巧啊,要是再来早一些就能看到我们侗族的‘赶歌会’了,那歌声可能把天都喊塌下来哩!”
我转头看看鼓楼,果然是一片红火的装饰。刚刚只顾欣赏美景与鼓楼的构造,竟没注意到过节后残留的喜庆气氛,心中暗暗遗憾,想着来年的“赶歌会”一定要来看看,眼前似乎浮现出了穿着节日盛装的阿哥阿妹在放声高歌,正唱着属于侗族的豪放与柔情。
每个侗族寨子都有一座鼓楼,它像是一面镜子,照着侗乡千百年的繁荣与昌盛。
老人抖着手从口袋里钩出一点半湿烟草,用黄土纸卷了起来,火花微闪。
“哆耶——”不知是谁开了嗓,阿哥们在鼓楼坪上围着圈吆喝着踩踏起来。阿妹们甩动裙角,舞步轻盈,柱子上精心雕刻的花虫鸟兽、英雄美人仿佛在烟絮中也跟着婆娑起舞……
创作感悟
去过侗寨几年后,我才提笔开始写《侗乡鼓楼》,许多事都已经记不清了,但与鼓楼相遇的那种异样的情感却一直留在心底。
我不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却独独爱上了那段旅程,尤其爱上了那庄严肃穆的鼓楼。与别处不同,在侗寨的鼓楼上可以俯瞰整个寨子,甚至是更远、更高的群山。视野开阔得让人惊叹,让入神往。虽然在那里没有沉浸于他们节日的热闹场景,但看到三三两两的人在那里悠闲地坐着、聊着,到正午或晚上便散去,那种自在悠闲似乎身在“世外桃源”。他们对外人目不斜视,只沉浸于自己对世俗的淡然、彼此之间的温馨,让我羡慕而向往。
写自己喜欢的风景是一种享受。就像我写鼓楼一般,我想要表现出它的美丽、它的庄严,还有它的每一根柱子所包含的心血与智慧。但我的文字终究太苍白。无法体现那震撼的冲击力。往后我会精进自己的文笔,让自己能够为鼓楼写出一篇更加能体现它古韵和历史美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