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研究生德育模式探索

2019-09-10 07:22谷学森林秀娟阮海涛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研究生德育

谷学森 林秀娟 阮海涛

摘要:我国传统研究生德育方式方法一般注重德育客体的被动接受,注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方面纯粹灌输,在新形式下工作效果不明显。基于这种现状,如何创新我国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使研究生德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是摆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受教育者为核心,注重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其提供学习情境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创新我国高校当前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借鉴。

关键词:建构主义;研究生;德育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的新时代,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国家综合竞争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党的章程里着重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人才强国战略。人才竞争的本质就是教育的竞争,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任。研究生群体的思想素质更是起着决定性影响。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视域中研究生德育模式的探讨,总结成功经验,揭示建构主义视域中的研究生德育工作规律,意在有效完善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建构主义及其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被称为结构主义,指代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教育、思想德育的重要理论参考,不但风靡于欧美各国,而且在国内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建构主义理论从出现到完善成熟,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所认可,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进一步完善,成为学术界研究教育教学和思想德育的主流理论[2-3]。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中,教学方式并不应该是简单的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应该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激发学习兴趣,辅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新的内容[4]。建构主义教学观既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也强调教师的引导价值。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发、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与提高,学生则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思想是教学模式赖以形成的基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可概括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情境、写作、会话等要素,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5]。归纳可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抛弃了以强调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模式,转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精心设置的教学环境,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索。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再单纯作为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建设者。

2、建立建构主义视域中的研究生德育模式

2.1建构主义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对教学理念以及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诠释,虽然仍有许多不完善和受质疑之处,但对于当前我国的教学改革仍具有较大的启迪意义[6]。

首先就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启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述内容为主,而学生为辅,学生以听讲接受知识为主要学习途径。建构主义以研究生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培养研究生对知识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与对知识体系的建设。教师更应该帮助、辅导研究生建构知识体系。这一观点为转变傳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启示: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重“教”轻“学”的传统观念,更加注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7]。

其次就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教师起到灌输者的角色源源不断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中外教学的种种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够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同时这也是违背教书育人的真正理念。对此,建构主义给出了如下判断,教师把知识讲授给研究生,并不意味着这些知识已顺利“进入”研究生脑海里,更不意味着研究生已掌握消化这些知识并据为己有。在此基础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抛锚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8]。这些教学方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常常提及的启发式教学、创新式教学与实践式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办法。同时,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注重研究生新知识体系架构的搭建。学生们对于学习内容原有的不完整的理解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影响,如果忽视则会使学生的理解与教学目标产生偏差。建构主义围绕着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搭建新的知识体系这一理念,与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一脉相承。

再次,建构主义强调利用环境、对话、合作等学习要素来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学教为一、乐在其中的学习境界,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9]。鉴于此,建构主义要求教学教材中教师传授的内容比例大幅减小,取而代之的是研究生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师传道受业的手段,而是起着创设情境、配合协调和会话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说作为研究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工具。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适度增加与研究生生活关联程度高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提出一些与社会现实相符、与教材课本相联的真实案例,使研究生能够在教师所提任务基础上,形成研究小组、搜集资料、自主讨论学习,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最后,建构主义对于研究生的评价具有很大启示。研究生评价指的是依据一定标准,对研究生个体学习的进度跟踪及其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分析和判断,以期达到学习效果最佳的状态。其目的就在于促进研究生个体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科学的研究生评价不仅仅要重视研究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要关注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全方位的明晰研究生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帮助研究生群体认清自我,充满自信。国内高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方式普遍采用考分评价标准,考试独立于教学,导致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并没有真正领悟课程的精髓。导致如下几点问题:第一,在评价方法上,注重以试卷为评价载体,评价方式单一;第二,在评价主体上,注重他人的评价,忽视研究生对自身的评价;第三,在评价指标上,更注重考试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更多的以考查研究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出发点,采用更合理的评价指标的更丰富的评价方法,重视对于研究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些思考观点对我国高校思政课的研究生评价具有较好的启迪作用[10]。

2.2基于建构主义的研究生德育模式

建构主义观念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德育模式为主、传授模式为辅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工具型模式相比,它将德育教育的现实性、超越性等功能,巧妙地寓于受教育者主体性这一培养目标上,既通过德育教育传授实际工作的规范要求,又按照一定的道德理想标准去塑造与培养人才。同时它也给出了今后德育改革的方向[11]。

2.2.1构建主体性研究生德育模式

以主体为主的德育教育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与研究生德育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主体教学思想或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主客体、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的方式,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尤其强调和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培养受教育者使之成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独立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优秀人才[12]。

2.2.2主体性研究生德育载体的整合与开发

德育教育的主体要推动客体的心理建构,离不开德育载体,从而主体对载体的熟悉程度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德育载体、构建教学情境,从而产生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也就是说研究学校德育载体的有效性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将现有的德育载体与研究生身心特点、个性差异、教育背景等相结合,积极开发促进研究生主体能动性。

2.2.3优化研究生德育环境

学校应通过塑造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沉淀传统的文化氛围和充满朝气的育人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把校园学风变成学生们的内在素质。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网络新媒体在研究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这使得研究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强烈的信息意识,但也面临着文化糟粕产生的消极影响。

3、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研究生德育载体研究

体验式教育、纵向管理、社会实践是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利用建构主义的理念,使之符合研究生的身心特点和切实需求,增强研究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提升现有载体有效性。

3.1体验式培训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升研究生德育的方向探索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体验式培训无论是培训情境的设置,或是培训的教学指导、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最终成果的展示,都充分体现了培训方法是培训师指导下以培训者为主体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体验式培训改善了传统培训模式的培训者被动接受的缺点。体验式培训非常强调培训者的投入,强调“投入多少收获就多少。”希望培训者全情投入培训,建构自己的知识[13-14]。

3.1.1体验式培训的建构主义分析

体验式培训强调“教师是站着的培训者,培训者是坐着的教师”,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体验式培训强调的是教师不再单纯的作为知识传递者,其更多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经验从中学习。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验式培训中的教学思想还在于鼓励教学信息的全方位流动。

上海交通大学引进体验式培训项目已有十余年,部分思政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锻炼成长为体验式培训师。体验式培训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展非常广泛,在师生中有着较高的认知度。在体验式培训中,大家积极主动性很高,能够很快融入到情景中,气氛活泼热烈,而且对研究生德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体验式培训中,有一个经典的学习循环:首先培训师会创造一定的活动场景,培训者全情投入在这个场景中利用自己的以往的经验去解决设计的问题。在解决问题后,在培训师的引导下进行团队的分享,培训者通过自我的认知建构对问题的认识和经验的成长,并最终改变自己在未来生活中经验,达到培训者的自我成长。

3.1.2通过体验式培训探索研究生德育的有效载体

1、诚信教育。孟子曾讲过“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怎样有效的进行诚信教育是研究生德育中的关键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在体验式培训中引入诚信主题模式,在培训师的引导下,让研究生自我建构自己的诚信标准,从而有效的促进研究生的诚信水平。具体进行诚信教育的方法是:在项目规则明确的情况下,培训师刻意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不对项目做出评论,而是发挥培训者自我监督和培训者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在项目进行完毕后,在团队分享环节,培训师将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享,并让培训者自我点评,建构大家共同认可的诚信标准,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可开展此类的项目很多,诸如“盲人搭绳房”、“星际之门”、“无敌风火轮”等项目。

2、沟通管理。在体验式培训中,特别为研究生设立了“沟通管理”为主题的培训项目,通过1至2天的沟通管理培训,让研究生处在一个沟通不畅的情景中,如不能准确阐述信息、措辞不当、没有恰当的聆听等,使研究生认识不良沟通的后果,并在项目结束后的分享中,通过培训师的引导,使研究生自我建构有效沟通的途径和方法。在此方案中,可以采用的项目有“盲阵”、“急速60秒”和“大风吹”等项目。

3、领导力培训。在体验式培训中的领导力专题培训中,从培训者的积极进取、强烈欲望、正直和自信等若干方面来提升领导力,体验式培训中,培训师创设了以往生活中需要领导群人来完成的情景,培训者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参与到此情景中,在项目结束后,在培训师的团队引导下,培训者又自我建构了自己认为的领导力模式,从而更加强化了自己的领导力。在此方案中,“团队组建”、“解手鏈”等项目均可适用。

4、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指的是对事物的因果、区别等方面进行前沿性思考,想前人之所未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等措施的新方法的思维模式。在体验式培训,我们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培训者在无畏的环境、充分的沟通、一定的压力和良好的心态下打破定势思维,实现创新,而后,在体验式培训师的团队引导下,培训者一起建构自己认为的创新模式,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打造自己的创新型人格。在此方案中,“急速60秒”、“驿站传书”“交通堵塞”等项目均可应用。

3.2建构主义在研究生纵向管理中的应用与德育构架分析

基于科研梯队的研究生纵向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模式探索,引入建构主义作为研究生德育的有效理论工具对提升研究生德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施行研究生系所纵向管理,具体举措包括:根据学院学科特点,以系所为单位进行研究生管理,不再局限于班级的管理模式。同一系所的研究生凝聚力较强,具备相似的知识背景,有利于构建德育成长框架并共同接受德育,共同成长。

3.3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学习者从经验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原有的知识经验是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原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实践论重点强调学习情景、协作学习、社会相互作用对建构的意义,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将建构主义所包含的内容具体化和实践化。下面从建构主义角度来探索研究生社会实践中的志愿服务和科技实践模式。

3.3.1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研究生志愿服务模式探索

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和实践经验的作用,它们使得学习者能更好的获得认知。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则充分体现了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实践。如今研究生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他们而言更是尤为重要,所以他们也常常报名社会实践活动,去各种公司实习锻炼,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达到提升自己、培养能力的目的。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出发,志愿服务是研究生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获得更好锻炼和提高,做到书本知识学习和实践的统一。

志愿者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表现,其出发点是把校园内的课堂教育与校园外的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中的理论学习和现实中的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志愿者服务,学生可以跨出校门接触社会,深入了解国情和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既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又可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15]。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2018年的上海进博会给学生志愿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志愿者,他们感受到了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工作的感觉,认识到工作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紧急事件,提升了责任感与自信心,而这也是建构主义正确性的最好佐证。

3.3.2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研究生科技服务模式的探索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对认知的重要性。研究生科技服务团使得研究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真实的环境中展现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学习和认知达到更高水平,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尝试。在科技服务中,当学生发现自己目前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时,学习知识的建构动力就被激发出来。教学服务是以研究生获取知识为目的,以传授知识为手段,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取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学习意识的人才。建构主义的核心就是搭建这样一个体系,在该体系下,研究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在企业、社会等实践实习活动获取实践知识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长为具有一定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科技服务活动在全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活动项目。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推行类似的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使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学到专业技术、学到真知[16-18]。

结论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枢纽,其教育水平的高低更是关系到国家建设的人才质量。但当前研究生德育状况与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依据建构主义的理念,通过各种载体为研究生更加有效地接受德育教育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研究生作为受教育者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思想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受教育的主体性,对于提升研究生德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2]张红霞.建構主义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J].教育研究.2003(7):79-84.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P63.

[4]何克抗.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二)[J].学科教育,1998,(4).

[5]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43.

[6]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3(6).

[7]贾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第32卷第6期.

[8]秦绍德.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J]. 思想教育研究,2010(6).

[9]李艳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辽宁经济, 2007(1)

[10]郭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7)1151-153.

[11]吉丹如,张信华.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研究生德育模式,《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第04期

[12]李明汗.建构主义学习观与主体性德育模式[J],教育导刊,2003年11月号上半月.

[13]任长江.体验式培训及其兴起的深层次原因[J],中国人力资源制造.

[14]银星严.企业员工体验式培训的优势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07月下期.

[15]王琦等.研究生志愿服务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3期.

[16]苏同营等.地方高校研究生科技服务团建设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4月.

[17]许星,檀巧斌.研究生科技服务团参与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Z1期.

[18]吴建设等.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研究生德育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