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增勇
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生猪生产带来了极大威胁,对行业管理方式和产销、流通格局提出了重大挑战。在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严防、扑灭疫情的前提下,养猪业产业链如何建立新的产销格局以适应新形势值得研究,美国生猪产销格局为我国未来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
区域化特征明显
美国玉米主产区在五大湖的西南部,即美国的心脏地带(Heartland Region),爱荷华、伊利诺、内布拉斯加、明尼苏达、印地安那、南达科他、堪萨斯、密苏里、威斯康星和俄亥俄10个州的玉米产量占美国玉米总产量近90%。1980年,全美生猪存栏量最高的10个州有8个来自这些地区,生猪存栏合计占全国的68.7%。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生猪养殖出现明显的地区分工:非玉米带区主要从事仔猪繁育,玉米带边缘区则专注于仔猪哺育,之后断奶仔猪被运到爱荷华州等低玉米价格的玉米带进行专业化肥育。美国生猪养殖与玉米主产地形成了紧密的相互依托关系。
订单化生产养殖
美国政府鼓励“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以全美第二大生猪主产区北卡罗来纳州为例,90年代中期,该州80%以上的出栏生猪是通过企业+农场主订单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生产的。这种生产模式推动了该州生猪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降低了养殖成本,带动其在90年代初成为美国的第二大生猪产区,并且建成了Smithfield旗下的当时全球最大的生猪屠宰厂,占美国屠宰量的8%。
订单农业的发展带动养猪业繁殖、保育、育肥的分工和合作,销售生猪也由点拍卖市场(自繁自养养殖户销售模式)转向直接銷售渠道(订单生产),70%生猪销售由活体转变为胴体进行单位计价。与此同时,以爱荷华州为代表的传统玉米带生猪养殖区为了缓解竞争压力,调整养猪业的产业结构,纷纷采用了订单生产模式。1992年,全美订单化生猪养殖场比例仅为3%,2014年已达65%。
主产区就近屠宰
尽管以产地屠宰为主,但由于产能和屠宰产能并不能完全匹配,美国生猪调出主要发生在生猪产能较高的州,生猪调入州主要是屠宰能力较大的州。屠宰产能集中度较高,主要在爱荷华、伊利诺斯、明尼苏达、密苏里、印第安纳和内布拉斯加等,占总屠宰量69%。其中,伊利诺斯、印第安纳、内布拉斯加、密苏里等州也是存栏排名前10位的主产区,本地猪屠宰率都在90%以上,生猪产能最大的爱荷华州也是屠宰量最高的州,屠宰量约占全美屠宰量的三分之一。
由于部分主产区生猪产能较大,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生猪需要外调,但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2017年主要调出州为爱荷华州、明尼苏达州、俄克拉何马州、南达科塔州、堪萨斯、俄亥俄州和科罗拉多州,爱荷华州调出量超过1500万头,爱荷华州育肥猪本地屠宰率为66.9%,明尼苏达州生猪本地屠宰率仅为55.2%,伊利诺斯则需要调入34万头。
虽然存在跨州活猪调运作为屠宰产能不均衡的补充,但在主产区建设屠宰场方便就近屠宰是主流,猪胴体计价、冷鲜肉运输是美国生猪和猪肉流通的突出特点。此外,屠宰加工环节集中度高且形成品牌。2017年,SmithfieldFoods (30%)、Tyson (19%)、JBSS/A(22%)、Hormel (7%)4个公司就控制了全美生猪肉加工量约78%的市场份额,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为广大消费者接受。
跨州调运严要求
美国生猪调运历史较长,包括仔猪、种猪、育肥猪等的调运,其中以仔猪调运量最大。2017年,仅仔猪跨州育肥调运量就达到5524万头。爱荷华、明尼苏达、印第安纳、密苏里、伊利诺斯、堪萨斯等主产州,2017年跨州仔猪育肥调运量合计4850.7万头,占生猪总调运量的87.8%。其中,玉米带生猪调入量占总调运量的70%以上。北卡罗来纳是主要的仔猪调出州之一,每年调出400万头仔猪育肥,向距离1700公里外的爱荷华州运输仔猪、保育猪,爱荷华州出栏肥猪甚至会运往2900公里外的加利福尼亚进行屠宰。此外,2000年以来,加拿大每年还会向美国出口仔猪和育肥猪500—1000万头(其中用于屠宰育肥猪100—300万头)。
美国对生猪跨州调运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类管理疫病,对动物疫病分别实施禁止(如非洲猪瘟、猪瘟、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猪传染性水疱病)、限制(如猪布鲁氏菌病、猪伪狂犬病)、不限制(如猪萎缩性鼻炎、猪流感等)跨州调运的制度;二是按照分区分群管理的原则,设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动物的不同调运监管要求(可供选择),并由认证兽医签发跨州调运兽医监督证书(CVI);三是动物卫生状况的确立要以实验室检测作为依据,并据此实施用途管制;四是调运动物必须具有完备的官方标识,从而提高疫病追溯能力;五是运输设施要确保清洁卫生,并满足动物福利要求。
总结美国生猪产业发展经验,不难看出,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分工是产业发展趋势,生猪就地屠宰、冷鲜肉调运为主也将会是未来中国生猪产销发展主流,但仔猪调运和一定量生猪调运对维持生产稳定性和连续性、弥补屠宰产能布局偏差是不可避免的。生猪调运前科学检测、调运过程中严格防疫监管,这样才能保障生猪生产和生猪产品流通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因此,要防治非洲猪瘟,需要提高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基层防疫系统建设,科学防疫、严格监管,真正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提高区域间活猪/仔猪流通的安全性,保障生产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