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伊冲突”看现代战争中无人作战系统运用特点

2019-09-10 07:22:44肖洋任浩汪立志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3期

肖洋 任浩 汪立志

摘要:近日中东局势持续升温,继伊朗击落美军“全球鹰”无人机后,美军也宣称在7月击落伊朗无人机。美伊围绕无人作战系统不断进行试探较量,从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大国对抗背景下无人作战系统的运用特点,值得深入研究分析。

关键词:美伊冲突;无人作战系统;运用特点

今年6月20日,伴随着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美国海军一架价值2亿美元的“全球鹰”战略侦察无人机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被伊朗革命卫队击落。这是美军 “全球鹰”系列无人机自服役以来首次被击落。

“全球鹰”被击落过去28天后,7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宫宣称美国海军“拳师”号两栖攻击舰在霍尔木兹海峡击落了一架伊朗的固定翼无人机。据五角大楼发言人发布的声明所说,该无人机无视美军发出的多次警告,并飞抵到距离“拳师”号两栖攻击舰约900米处,对船员和舰船构成了威胁。因此,“拳师”号不得不采取防御措施,将这架无人机击落。伊朗方面则表示并没有发现存在无人机损失的情况,甚至怀疑是美军误击了自己的无人机。

美国与伊朗最近这两次针对对方无人机的冲突较量,尽管力量规模极其有限,但已初步显示出无人作战系统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特点,很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研究。

一、无人作战系统可有效防止冲突升级

无人平台具有体型小、造价低、突防能力强等优势,能够长时间在极端环境下执行危险任务。以被伊朗击落的“全球鹰”系列无人机为例,该机常规的任务飞行高度为20千米,最远航程可达2.5万千米,最高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50公里,可持续飞行30个小时左右。“全球鹰”无人机上搭载了多种侦察载荷,其机载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与高精度光学红外成像设备搭配使用,可穿透云层、不分昼夜的拍摄清晰的地形地貌特征,查找隐藏的军事目标。

此次美军“全球鹰”无人机被击落,展示出无人作战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又一个显著优势,那便是可以有效控制双方冲突升级。将敌方的无人作战系统作为打击目标,既可以彰显军事实力,表达强硬态度,又可以防止冲突进一步恶化升级,为双方都留有妥协退让的余地。试想,假如伊朗击落的不是“全球鹰”无人机而是有人战机,造成美军的人员伤亡,势必会引发美军猛烈的报复性打击行动,增加美国民众支持与伊朗开战的呼声,导致冲突迅速升级,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二、无人作战系统是“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矛与盾

近年来,美军的作战理论从“空海一体战”到“联合进入概念”,从“电磁频谱战”到“多域战”,无不聚焦于如何破解实力相近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反介入”通常指阻止对手进入某一作战区域的能力,而“区域拒止”则是指限制对手在作战区域内自由行动的能力。此次伊朗使用地空导弹击落美军的“全球鹰”无人机,正是“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一种体现。

在现代战争中,构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一方通过使用多平台、网络化、分布式的无人侦察系统,可以有效的扩大态势感知范围和精确判别目标的能力,并引导火力打击,使“反介入/区域拒止”的“盾”更加坚固。而试图突破“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一方通过运用无人作战系统,如使用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对方防区内进行侦察打击,或由无人系统前出引导有人系统作战,也能够极大限度的提高有人系统的生存能力,扩大作战半径,实现防区外的非接触作战,成为穿透“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矛”。在围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激烈对抗中,无人作战系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无人作战系统是混合战争的组成部分

2007年,美国军事专家就提出过“混合战争”的概念,指出传统的大规模正规作战和小规模非正规作战正在逐步演变成一种战争界限更加趋于模糊、作战样式更加趋于融合的混合战争。美军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的行动都是混合战争的典型案例,而俄罗斯则认为美国在全球推动的“颜色革命”也是混合战争的一种。

从伊朗击落美军“全球鹰”无人机后整个事态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美伊双方皆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强调己方的合法性,突出对方的非法性,极力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伊朗通过展示“全球鹰”无人机残骸,以及宣称主动放过附近空域内载有35名机组成员的美军P-8巡逻机,既展示了防空能力,表达了强硬的态度,又体现出克制的一面。而特朗普也通过在社交媒体上自称最后十分钟及时叫停报复性打击行动、宣布向伊朗实施网络战、以及在7月宣称美军击落了伊朗的无人机等手段作为回应,试图找回一些面子。美国与伊朗的过招,乍一看只是地空导弹与无人机平台的较量,实际上还伴随着一系列的舆论战、法理战、电子战以及网络战的暗中对抗,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混合战争”。在未来战争中,对无人作战系统的运用将成为混合战争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有人/无人协同是无人作战系统主要作战样式

伊朗方面指出,在击落美军“全球鹰”无人机的过程中,还有一架有人的P-8巡逻机在附近区域活动。据专家分析,P-8巡逻机当時很可能是在与“全球鹰”无人机共同执行侦察任务。由“全球鹰”从高空飞入防空威胁较大伊朗领空,进行战略性的概略侦察。当发现值得关注的目标或情况时,再由P-8巡逻机适时进行的详细的补充侦察。这种有人系统与无人系统协同完成任务的方式,也是未来无人作战系统的主要作战样式。

2015年,美国空军曾提出基于“有人机/无人机编组技术”的“忠诚僚机”概念。作为僚机的无人机,具有成本低、体型小、续航能力强、功能多样等特点,可以作为有人飞机的“左膀右臂”,负责侦察、警戒和掩护,通过与有人飞机进行密切协同,共同完成作战任务。例如,F-35战斗机可以与三至四架“忠诚僚机”共同编组执行任务,其中两架无人机在F-35战斗机左右护航,另外一架前出至敌防区内进行态势侦察,并把数据回传给F-35战机。一但无人机锁定目标,F-35战机即可通过其回传的目标信息在防区外实施打击,大大提高了F-35的生存能力。毋庸置疑,人机协同作战必将成为未来智能化战场的主旋律。

五、电子战手段仍是无人作战系统的最大威胁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在7月18日“拳师”号两栖攻击舰击落伊朗无人机的行动中,很可能是使用部署在前甲板上的“轻型海上防空综合系统”,对伊朗无人机实施了电子战软杀伤,最终导致无人机坠落入海。“轻型海上防空综合系统”是一种高度机动的反无人机解决方案,可安装在两辆“北极星”MAZR全地形战车上,由RPS-42对空监视雷达、CM202光学多传感器、“莫迪”干扰机和指挥控制系统组成。美军采用这种将陆基车载电子战系统部署在海军舰艇甲板上来对抗无人机的方法,一方面是跨域融合作战力量的创新之举,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以软杀伤为主的电子战手段依旧是目前对抗无人作战系统最有效的途径。

无独有偶,在2018年的叙利亚战场上,叙利亚反对派曾使用13架携带简易爆炸装置的小型无人机“蜂群”,对叙利亚境内的俄军空军基地发动攻击。随后,俄军无线电部队利用电子战系统控制了其中6架无人机(3架撞向地面坠毁、3架被引导安全降落),另外7架则被高炮摧毁。事实证明,面对越来越集群化、智能化的无人作战系统,电子战具有作用范围广、反应速度快等优势,其中高能激光和高功率微波系统,将成为对抗无人作战系统的主要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