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昱含
摘要:长笛小品《精灵之舞》选自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荻茜》,是格鲁克的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本曲速度缓慢,有大量线条性的旋律,对演奏者气息的要求较高。要吹得优美又富有歌唱性,在曲中加入进正确、自然的揉音是必要的。
关键词:长笛;精灵之舞;揉音
一、《精灵之舞》介绍
《精灵之舞》选自歌剧作品《奥菲欧与尤丽荻茜》,位于全剧中靠近中间的部分出现。这首小品是格鲁克众多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而在歌剧总谱中,仅仅是一把长笛加上弦乐伴奏的短短六行,再多达二百余页的总谱中显得毫不起眼,格鲁克也没有预想到这段“简陋”的音乐在二百多年后竟成为了他最热门的作品。这首3/4拍的作品旋律曲调大体上具有小步舞曲的特征,曲式结构是复三段曲式,两边都为F大调,中间采用了关系小调d小调来强调色彩的对比。第一段是在1762年歌剧的总谱中出现的,只有几句简短、优美的旋律,在F大调中展现,中间段落的旋律是在1744年的法语修订版中加入的,这便是格鲁克有名的d小调旋律,随后又把之前几句的F大调旋律反复了一次,形成了再现段。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这段时间里,大批的歌剧选段被改编成器乐曲,有的是炫技性质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根据参考歌剧选段本身的旋律加工深造,并配上有难度、复杂多样的炫技型技巧,有的则是不改变乐曲的结构,曲调旋律直接照搬演奏。格鲁克的这首作品被改编成了各种各样的器乐作品,如小提琴、长笛、钢琴独奏等,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克莱斯勒与海兹因改编的小提琴版本,长笛版本就是在此版本中,用长笛替换掉弦乐。此外还有斯甘巴蒂改编的钢琴独奏版本,同样被大家耳熟能详。克莱斯勒的改编版本与原谱有所区别,改编后版本的和声织体在几处做了微调,整体速度也不同。在1762年歌剧原谱中,格鲁克并没有加入明确的速度记号,而在1744年的法语版本中,开头处标注的速度为非常柔和的慢板,中间段落的d小调旋律也跟前面的速度保持一致,大概为每分钟50拍。克莱斯勒改编的版本速度为行板,大约在69~72的速度,与格鲁克本人希望的演奏速度差了大约20拍。这种变化可能是和乐队编制到两件乐器编制的变化、20世纪的演奏风格和克莱斯勒本人的音乐风格有关。
二、演奏时揉音的技巧与训练方法
这首长笛小品速度并不是很快,手指上的技术负担较小。笔者认为,这首作品非常考验演奏者对于气息的控制,中间段落的d小调旋律为广板的速度,长长的线条与乐句对演奏者的气息要求较高。乐曲中有大量的长音符,如13小节开始一直延续到17小节前两拍的长音。足足14拍的长音如果吹直音岂不是太枯燥单调了?笔者认为,这首长笛小品想要吹得动人,可不是件容易事,加入正确、自然的揉音是必要的。
揉音有颤动的音之意,因其发生的音响效果与弦乐的揉弦非常相似,所以被称为揉音。有人认为揉音是不需要教学也无需训练的,是演奏家在演奏時内心歌唱,自然发出的,这些人天生就掌握了演奏揉音的方法,但这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一个正确的训练方法的。就那些没有经过正规、系统地练习的人来说,他们所演奏的大都是“颤抖”,这种不讲究的揉音通常是由于喉咙用力过度导致紧张发出的声音,或是嘴唇在颤抖发出的声音,这些没有经过正确控制的“揉音”并不能算是揉音。一个正确的揉音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想要做到运动自如就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揉音的训练方法已经被许多长笛演奏家们在教学和实践中总结的非常透彻了,笔者认为,在众多的练习方法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由慢到快的递进式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无需我们的舌头,单单是靠腹部与横膈膜的支撑将气息一股股地吹出来,发出连续不断的类似“哈,哈,哈”的声音,待熟练后再将这些音用气连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规律的揉音。当我们在用这个方法练习时,要多感受气流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小心地控制气流的速度、方向与大小,用心体会气速与气量的变化,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笔者不建议学习揉音,应当在有一定的演奏基础,气息与嘴巴的控制力达到一定程度,找到气流的支撑位置后再学习也不迟。许多初学者在学习时甚至还没搞清颤抖和揉音,大大影响了进步与提高。尽管我们要单独去训练揉音,但笔者认为,其实最好的练习方法是把揉音加入进一些慢速的富有歌唱性质的练习曲中进行训练。关于揉音的训练方法的教材有很多,比如马歇尔·莫伊斯大师所著的《声音艺术与技巧》,就是一本很好的练习教材。
这些练习方法要在实际的演奏中去运用,毕竟这才是我们学习揉音的目的。格鲁克《精灵之舞》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揉音,它有着极富歌唱性的旋律,速度缓慢,是一首适合练习揉音的乐曲。该作品的速度为行板和广板,速度较慢的乐曲里揉音的震动频率不宜过快,但也不用太慢,听起来只要是自然、流畅、舒服就可以,声音要保持平稳,不能破坏旋律线条。在处理长音符的揉音时可以先一开始吹直音,随后再慢慢加入揉音,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节奏较为缓慢的乐曲。此外还有些作品一开始就要加入揉音,这些作品大多数比较热情开放,在一些活跃的快板中经常出现。在实际演奏时,揉音的变化要与音乐的发展和乐思的变化相一致,在我们在演奏时融入音乐的变化之中,绝不是一个模式照搬,机械式的揉音。
参考文献:
[1]魏巍,魏煌.关于长笛演奏与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8(03):51-60.
[2]欧南.历史上的正歌剧——格鲁克的《奥菲欧与优丽狄茜》[J].歌剧,2018(02):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