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丹丹
摘要:民族声乐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戏曲交相辉映。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对我国民族声乐体系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与民族语言的关系及传统民族声乐特点的分析论证,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演唱;咬字;民族;方法
歌唱是一种将语言与曲调完美融合的艺术表达形式。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千百年来,中华人民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书写了中国声乐发展的篇章。经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民族声乐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艺术,它充分汲取传统民歌演唱,戏曲艺术及西方歌剧,美声唱法的优点,在中国这片广阔而伟大的土地上熠熠生辉。由于漢语言独特的体系,在具体的演唱上,语言生动形象和唱词的清晰准确一直受到了极大重视。如果语言表达不清,语义便会出现模糊的情况,进而听者无法理解歌曲试图传达出的情感内涵,也无法理解歌曲的意境特点。这样一来,民族声乐便会因此变得毫无欣赏性可言。本文围绕民族声乐进行论述分析,重点介绍了民族声乐演唱中咬字与吐字的问题
一、民族声乐同民族语言关系论述
毋庸置疑,民族声乐根植于民族语言的土壤,离不开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大环境。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内涵不尽相同,这样一来以民族语言为基础的民族歌曲便可以有效的展示该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但无论哪种语言,都可分为语言的表音和表意两个方面。顾名思义,民族声乐必然以本民族语言为基础,而不同的民族语言又有着各自文化内涵的独特性。所以,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创作的民族歌曲也往往最能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特质的作品。可是,不管哪种语言体系,都可以大致分为表情和表意两个方面。其中,语言的情绪表达往往和音乐之间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一般来说,音调通常使用缓慢下行的手法表示歌曲的悲伤情绪,运用音调的跳跃表现出愉悦的氛围。而表意因素则往往与音乐的旋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常常被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特色所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我国民族众多,为了使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得到更多的认可,在演唱民族歌曲的咬字时应充分考虑各民族语言特色,确保其语言体系的完整性。
二、民族声乐的风格特点
(一)意境优美
与传统文学作品追求相同,高水平的民族声乐也讲求情景交融的意境,从而使听众产生心理共鸣。因此,在民族声乐的咬字上也要重视美感,要与作品整体风格相适应,切不可因盲目追求咬字的清晰而破坏整首歌曲的意境。
(二)唱腔优美
唱腔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十分重要,它以语言作为基础,通过对发音进行润色与美化加工,使演唱产生特殊的声音效果。在我国,得到最广应用且著名的经典唱腔是戏曲唱腔。通过戏曲唱腔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咬字均与日常说话不同。为了达到唱腔优美的效果,声乐的咬字也要积极地与乐曲唱腔适应,进而达到整体上的生动和谐。
(三)演唱个性多元
由于国土幅员辽阔以及民族的众多分布,使民族声乐具有了多元的特点。北方语言高远大气,有大江东去之感;南方语言柔美温婉,有吴侬软语之故,而西北地区则粗犷豪放,给人一种特殊的艺术美感。语言特色的多元化塑造了民族声乐的多元创作理念,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演唱个性。尽管不同民族语言的咬字不尽相同,但优秀的民族声乐表演者同样可以将演唱风格进行多元融合,不断改编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三、民族声乐的咬字方法
(一)硬咬
多用于感情激烈,旋律雄混壮阔的歌曲中。在演唱时双唇要用力咬字,随即迅速转换韵头、韵腹、韵尾。由于发声器官活动的幅度大,字音变化的棱角会非常明显,动作整体上要积极有力,口腔的打开也要一步到位。声带完全闭合,在气息的作用下,瞬间拉紧、挡气而后出声,但切忌用力过猛损伤声带,要控制好气息,硬中有柔,保留一定弹性,使气息与声带协调。
(二)软咬
在抒情的歌曲的作品中,为了表达出其内在、含蓄、舒缓的情感,要求歌曲整体线条圆滑、流畅,常常使用软咬的声乐技巧。咬字字头、缓慢转换字腹、字尾,缩小口咽腔活动幅度。声带的闭合动作不明显,字间的衔接要连贯,不能有明显的界线。
(三)快速咬
每首歌曲速度节拍不同,不同的曲子适合不同的节奏编排,但不同的行进的速度必将导致咬字发声的不同。咬字发音的快慢会对歌曲的情境表达做出直接影响。快速咬字发音灵活、轻巧、富有弹性,比较强调字头,特别是声母部分,口咽腔发音喷弹感较强,字音时值很短。
(四)慢速咬
慢速咬字的方法有两种,分别为慢速硬咬和慢速软咬。慢速咬字拖腔较长,发音时值长,韵母部分的咬字较突出,字尾收音归韵也很慢。由于咬字发音的字音结构转换过程慢,动作幅度大,若想使字音间的衔接做到无痕迹,过渡必须要自然舒缓。慢速咬字一般应用的歌曲曲风多深沉平稳、抒情含蓄。这就要求歌唱者要做好充分的演唱准备,用丰富的的内心生活去感受和酝酿作品的情绪。
(五)紧咬缓发
紧咬缓发要求咬字发音时要欲发先顿,先紧咬字头,之后既不出声也不换气,用情感链接声音,它可以算作对歌曲的一种停顿的情绪化处理方法,它能够拉近演唱者和观众的距离,使歌声紧扣观众心弦,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但这种手法一般使用较少,只在歌曲情感极其丰富或者为渲染特定的气氛和意境,突出或强调某个字段时才会在实际演唱中得到使用。
(六)缓发晚收
缓发晚收分为三种,分别为延长字头中的声母,延长字头中的介母和延长字音中的声母和介母,多用在一般慢速度歌曲的拖腔部分。慢咬缓发,使吐字过程延长。有时为了表现某种特定的意境或抒发某种深刻的内在情绪,收音很晚,这样一来,一是可以将歌曲抒发的内在情绪意境一贯到底,渲染出良好的气氛,二是可以增添作品更深层次的表现力和张力。
(七)延长字尾
在一般咬字中,主要延长的部分是汉字的韵腹,而延长字尾这一处理方法只有在后鼻韵母作为韵尾时才会采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限定的时值内增加韵尾的时值,对字音进行提前归韵,将突出延长鼻尾音的音素,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良好的唱功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咬字与吐字是声乐演唱中的基础技巧,演唱者只有控制好咽腔位置和吐字时口腔内气流的变化,才可能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让观众听得清声乐演唱中的歌词,感受到声乐演唱想要营造出的艺术氛围。同时在民族声乐的创作中,广大音乐家们也要充分展现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深入研究本民族语言文化,正确把握民族声乐咬字和民族语言间的关系,将民族声乐和民族语言之间完美融合,展现其独特的民族魅力,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郑茂平.声乐语音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马岚.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J].戏剧之家,2016,24(10):108.
[4]张玮茜.论民族声乐演唱的吐字与咬字[J].经营管理者,2015,17(23):383.
[5]王珊.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J].邢台学院学报,2014,29(01):13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