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基超 倪泽强
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安徽起到承接东西的重要作用,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功能凸显,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吴越认为,安徽对于东西南北沟通都非常重要,在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安徽作为后台支撑和桥梁,重要性不言而喻①。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安徽起到了推动长三角与中西部腹地互联互通的关键作用,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安徽是长三角的后花园和重要的生态屏障。
在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共通共享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统筹推进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依托江淮丘陵、大别山、黄山—天目山—武夷山、四明山—雁荡山共筑西部和南部绿色生态屏障”,强调要“深化跨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以改善水质、保护水系为目标,建立水污染防治倒逼机制,实施跨界河流断面达标保障金制度”。
2018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具体包括:加快轨道交通网建设、全面提升省际公路运输能力、持续推进区域港航协同发展、协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强化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完善公交服务一体化等;同时提议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包括:强化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保护、推进江河湖海水环境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协同防治、强化区域环境协同监管、进一步完善区域环保合作机制等任务②。
安徽省也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皖政办〔2016〕76号),提出要构建高等级、一体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在交通设施上,对外贯通扩容至沪苏浙地区的东向交通大通道,完善多层次综合交通通道体系;对内完善以合肥为中心、以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节点的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在信息设施建设上,完善区域一体化网络布局;在能源设施建设上,加快能源输送节点和能源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保障。可以说,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大思路已经非常清晰,摆在眼前的是如何抓紧落实相关举措以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上融入长三角发展。
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安徽要更好地融入长三角,首先需要在基础设施上实现与长三角的互通互联,这就需要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方面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对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的主要标志就是打造与长三角无缝、快速、无堵的全方位水陆通道,使人、货流动更加通畅。
高铁是速度最快的大容量客运交通方式,安徽省高速铁路里程较长③,目前安徽省高铁主要是宁安,京沪,合武,合蚌,京福等路线,向东接入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是宁安、京福、京沪等高铁,随着黄山至杭州的高速铁路的建成,安徽省通向长三角地区的高速铁路网已初步形成比较通达的局面。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现有沿长江以北高速铁路较少,同时,省内中心城市与周边次一级城市间的城际铁路网还不发达。下一步,安徽省应加快建设商丘至合肥至杭州的高铁,尽快推动省内北沿江高铁立项开工,并完善与南京、杭州等地的城市城际铁路网④。同时,根据《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推进马鞍山—扬州、淮安—天长—南京、蚌埠—滁州、芜湖—芜宣机场—宣城、萧县—徐州等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构建长三角快速通道。
高速公路方面,应着手对比较拥堵的芜合、芜宣、宣广、芜马等连接长三角的路段实施改造和提升,尽快实现“四车道改八车道”,拓宽道路,使高速公路更加通畅。同时加快推进皖南地区和皖中皖北地区的省际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安徽通向长三角的高速公路网,根据《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结合沿江高速公路网建设连接齐云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四座名山的快速通道,构建安徽名山快速通道。
长江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母亲河,而且到目前为止也仍然是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从内河规模以上港口码头泊位数统计来看,根据《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省长江沿岸内河码头长度为54270米,泊位656个,江苏省相应数据为119041米和908个,上海市为88904米和1786个,对比可以看出,安徽省码头长度和泊位数都较少,差距较大。事实上,安徽省长江干线航道自然条件较好,根据《安徽省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前长江干线航道芜湖至南京段维护水深提高至枯水期9米、洪水期10.5米,安庆至芜湖段维护水深提高至枯水期6米、洪水期8米⑤,下一步,根据《安徽省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应打造芜湖港、马鞍山港成为江海联运及近洋运输的枢纽港⑥。同时,根据《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全面整合港口资源,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大型港口的交流与合作分工⑦。
从地理上看,安徽是沪苏浙的腹地,皖南地区是新安江的源头,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下游有着直接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提出强化环境联防联治,建立长江、淮河、巢湖等流域协同保护治理机制,加强皖江与江苏沿江城市联保共治,深化与沪苏浙大气污染联防联治。
从生态环境现状来看,以森林资源为例,安徽森林面积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浙江省,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蓄积量也居第二,仅次于浙江省。而且单位森林面积安徽省活立木蓄积量还要高于浙江省。
表1 森林资源情况
从湿地情况来看,安徽省湿地面积在三省一市中居第三位,但是河流和沼泽面积在三省一市中居第一位。
表2 分地区湿地面积
因此,对安徽省生态资源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安徽省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河网和沼泽分布较广。而且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安徽省活立木资源有很多集中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地区,而皖南地区紧邻浙江、江苏等地,具备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的基础。
打造长三角绿色屏障应落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中强调的“两屏两廊”建设,打造皖西地区水资源保护绿色生态屏障和皖南山区绿色生态屏障、淮河绿色生态廊道和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同时落实《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年)》,加强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升金湖、八里河和安庆沿江等水禽自然保护区建设。
黄山市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根据《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数据,黄山市森林覆盖率82.9%,空气质量优良率97.3%,地表水优质率保持100%,现有各类木本植物1104种,占全省木本植物总数的83.7%;各类脊椎动物490种,境内新安江上游是千岛湖主源,入湖水量占千岛湖总水量的60%以上⑧。为更好地推进皖南地区融入长三角,有必要做好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正如《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所指出的 “积极探索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资产产权制度,深化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合理完成生态价值实现,将黄山市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建立基于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注释:
①安徽如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支招[EB/OL]csj.xinhuanet.com/2018-06/08/c_137238575.htm。
②图解《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EB/OL] 东 方 新 华,www.sohu.com/a/250840504_100016936。
③安徽下半年新开工3条高铁1条城铁 未来五年将建更多城铁[EB/OL]ah.people.com.cn/n2/2017/0724/c358428-30515480.html。
④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市长左俊:马鞍山轨道线与南京对接.[N]安徽商报,20180313。
⑤《安徽省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
⑥《安徽省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
⑦聂扬飞,汪国梁,吴林红.内外联动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N]安徽日报,20180309。
⑧《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