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2019-09-10 06:55王志换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导向评价

王志换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一、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现状

教育是各个国家自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全球战略背景下,推进教育国际化,既能使国家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借鉴经验,又能实现教育相关资源在国际间共享。推进教育国际化有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的公民,使学习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有利于促进国际间公民的交流合作,以应对经济、科技、环境等人类生存的全球化问题。

教育国际化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为推动各国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的合作,国际教育组织应运而生,在教育制度、内容、形式、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分别对教育国际化及教育评价做出了指示,关于国际化《纲要》指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规划》对国际化的合作形式、合作效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较高要求。在 《规划》中,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战略方式为主,引进合作项目、培训标准、培训资源及国外优质师资,并且以 “企业走出”、“项目走出去”带动人才培养以及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规模,学校办学逐步突破体制局限,向企业化、制度化迈进。

关于教育评价《纲要》指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伴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教育质量的评价及人才的评价角度应更新视角,以符合国际战略需求的角度评价教育合作国际化程度。教育国际化逐步成为各国教育发展诉求,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仍然以出口导向国际化合作占主流形式,即学生通过留学机构、高校合作项目到境外学习。此外,国内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与管理不完善,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资金支持、师资国际化程度、教学标准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原因。

二、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主要观点

(一)国外学者主要观点

1960年代末,美国学者布茨(Butts)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应涵盖国际化的课程内容、流动培训、跨国研究、研究者和学生的跨国流动、保证教育扶持与合作的教育体系五个方面的内容。到1990年代中期,飞利浦·阿特巴赫(Philip Altbach)从全球化的角度,提出把“教育国际化”定义为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一所大学对全球化的政策回应,通过学生流动、知识创造、人才培养等应对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不平等。

Knight(2004)则将教育国际化定义为“国际化是在国家或机构层面将国际化、跨文化和全球化三个维度融入高等教育的目标、主要功能及教育实施的进程。”2009年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AIE)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成果评估》报告中梳理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并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法、成本效益评估法以及系统建模方法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

国际化质量评审程序(International Quality Review Process)从大学国际化的质量评价与保障和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和活动对整体高等教育质量产生的影响和贡献两个方面对教育国际化进行评价,包含7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

美国教育协会(ACE)针对国际化的研究提出六大指标:(1)国际化承诺;(2)课程国际化;(3)致力于国际化的组织机构及设施;(4)从外部渠道获得的用于大学国际化的资金;(5)学校师资国际化财政投入;(6)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育科研合作项目。

(二)国内相关学者主要观点

杨小燕(2016)提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的三大原则:职业性、行业性及发展性,把评价主体分成六类,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评价指标的7个一级指标:国际化的规划、国际化的条件、国际化的渠道、国际化的状态、国际化的内容、国际化的范畴及国际化的程度。王文(2011)提炼出影响国际化六大影响因素教育观念与教育目标、教育过程与教学质量、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合作办学与联合培养、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王鲜萍(2010)提出大学国际化的观念与意识、能力与行为、结果与绩效三个维度,建立国际化意识、人员构成、教学、科研、经费构成、知名度、财务指标等9个二级指标。王璐(2007)归纳出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学生构成、教学办学条件和信息、办学和科研、成果交流7项国际化指标。李盛兵(2005)总结出观念与规划、学生结构国际化、教师结构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中外合作办学等7个指标。

从上述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及评价指标来看,教育国际化重点强调教育要素的国际化及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教育国际化的评价从“量”的指标和“质”的指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教育国际化以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与决策的角度推进,强调教育合作方式及教育要素的国际化程度。

三、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对比

(一)国外“国际化质量评审”指标体系

表1

(二)我国教育国际化程评价指标

从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课程国际化、项目国际化、战略国际化五个维度,国际化的评价指标总结归纳为:(见表2)

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影响因素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观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包括意识理念、评价指标层级、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而提炼出“五维度”教育国际化评价一级指标,且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评价体系指标设定的影响因素又可划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大类别。

(一)“五维度”教育国际化指标评价依据

教育国际化的评价系统主要构成要素为: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指标)及评价模式,依据教育评价模式(Education Evaluation Model)理论,教育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基于理论基础,从教育对象范围、教育内容、过程及程序做出规定。教育评价模式主要有:行为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对手评价模式、斯塔克模式、CIPP模式、决策/管理导向评价模式、应答评价模式等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指标体系评价选用行为目标模式与CIPP模式相结合,按照行为目标模式理论,教育国际化方案、目的通过所培养人的成就体现,评价的意义在于判断活动达到目标的程度,此评价模式倾向于量化的内容,而CIPP模式,则不局限于目标是否达成,而是利用有价值信息改进方案使其更加有效地过程。国内外专家学者从诸多因素提出教育国际化分类、评价指标、影响要素等,基于上述“五维度”的观点,在教育国际化的评价指标下,对于实施的效果及行为主体应达到的目标提出具体能力、行动的要求。

表2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影响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及文化三大主要因素。从政治因素角度讲,教育是各个国家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国际间稳定、良好的政治环境是教育双向流动的前提条件;从经济因素角度讲,全球一体化发展需要国际化人才,商品、资本、人员、技术及思想在国际间的跨境流动,带动教育资源共享,从供给侧结构分析,国际合作共享的教育资源,既要满足留学生的需求又要符合国家方针;从文化因素角度讲,文化对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的、潜在的,文化认同是国与国相互信任的基础,文化认同决定教育合作的方式、内容过程及结果,以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为例,儒家思想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文化根基。

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与策略

(一)以项目带动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战略合作高度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教育国际化从传统的国际合作方式逐渐转向由国际间合作项目带动国际进程。以哥伦比亚大学的“全球中心”为例,哥伦比亚大学中心采取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国际合作形式,在北京、安曼、孟买、巴黎、伊斯坦布尔、内罗毕、圣地亚哥和里约热内卢八座城市建立全球中心,进行国际化、跨学科的课程研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供海外留学生所需资源,加强与各地间的合作与交流。我国的孔子学院是通过在境外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其合作形式比较单一。

Hammond按照人员流动导向把教育国际化分为出口导向、进口导向为主、进口和出口导向三个类型。教育国际合作以互惠互利为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人,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人服务为目的,美国主要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倾向选择具备中国留学经历,其主要目的是拓展眼界、了解文化,以便能更好地立足本国,以更高的视角确定教育战略方向及个人的规划与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主体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主,办学方式涉及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国际间合作项目以学分互认、境外实习实践、进口导向/出口导向的学历生和长短期培训生、依托工程项目的国际培训、实习实训及就业等合作。

(二)完善国际合作框架标准,打造本国国际合作特色

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由培训包、澳大利亚统一资格框架以及国家质量体系三方面组成,有利支撑国家培训框架,课程类型与课程结构、职业资格相对应。澳大利亚课程开发基于职业标准、资格标准、教育标准及学习标准。很多发达国家吸引国外的留学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坚实的教育培训结构体系,完善的培训体系结构为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为有效提升进口导向的国际合作项目,吸引国外学生来华学习,我国应不断更新完善国外学生所需求专业的培训标准,所学知识技能符合来华留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以出口导向的“鲁班工坊”为例,在确定与境外合作专业后,需要开发符合需求的课程标准与配套的教学资源,使得培训的人才符合当地产业链的需求。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国际化的历程与趋势看,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于成熟的教育体制、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先进的行业课程标准、有力度的国际战略推广策略。我国的教育国际化由出口导向逐渐转为进口导向,推行教育国际合作进口导向的进程中,找准才培养定位,注重打造中国特色的品牌专业。

(三)完善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加强双导向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按照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建立健全教育国际法律服务体系,以确保合作项目与机制良好运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系列基于出口导向及进口导向的教育国际合作文件与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出口导向的教育国际合作政策从规定留学费用、“支持出国、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人员去向、建立留学回国机制到 “千人计划”,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部分。2018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制定了《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失信行为公示办法》,倡导以诚信为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历学位认证进行严格管理,强调了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严肃性。

进口导向的教育国际合作政策改善了来华留学的格局,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为例,对于留学生管理规定较为详细,涉及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习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具体管理规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除对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增长的要求外,还要提高教育质量;《留学中国计划》中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推进来华留学健康常态发展。从90年代开始,关于国际合办学文件陆续出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2004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了详细规定。针对教育国际合作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制定针对具体合作国别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二是细化具体规定,使其具备可操作性;三是有效利用当前教育国际合作的优势与弊端,反推政策制度的建立。

经济发展的国际间合作促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有助于提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如王本中在第二届国际化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博览会上提出:“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公平和质量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追求的时代要求。”以全球化视角追求教育公平,各国间的教育质量在各自的教育体系中能够得到保障,是有效促进教育国际间融合的基础。

猜你喜欢
国际化导向评价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聚焦港口国际化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犬只导向炮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