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滁州市出台了《滁州市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力促加快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助推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功能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平台,实施改革创新、园区提升、品牌建设、主体培育、绿色增效、科技推广“六大工程”,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本文从南谯区农技推广的角度,阐述我区稻虾共作模式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加快发展我区农业特色产业,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产业兴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关键词:稻虾共作;技术推广;应用;南谯区
中图分类号:S511;S966.12
文献标识码:A
“稻虾共作”是一种先进绿色农业种养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增加农户的产量和效益,又能保护和改善现有的农业生产环境,是发展高产、高效、无污染农业的有效途径。安徽省滁州市先后出台了《滁州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滁州市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滁州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滁州市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力促加快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堅持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助推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功能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平台,实施改革创新、园区提升、品牌建设、主体培育、绿色增效、科技推广“六大工程”,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南谯区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方案》即将印发,做好全区“稻虾共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是农技推广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力争到2020年全区发展稻虾共作总面积1 033hm2。
1技术推广
1.1 目的
为深入贯彻《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滁发[ 2018]1号),全面落实《滁州市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方案》《滁政办[ 2018] 52号),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助推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功能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
1.2意义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产业强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依托我区沿河沿库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构建稻虾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绿色高质高效产业模式,实现稳粮增效、农民增收。
1.3目标
到2020年,全区“稻虾共作”面积发展到1 033hm2。实现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的目标。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虾综合种养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减少50%、农药使用量减少80%以上,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1.4任务
加快建设“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区建成千亩示范片3个、百亩示范点60个。
加快发展“稻虾”产品加工业。完善扶持政策,大力招引培育稻虾产品加工产业。
加快建设“稻虾”流通体系。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投资新建稻虾产品冷链物流和交易市场,配套建设冷库等设施。
加快打造“稻虾”产品品牌。聚力打造“小龙虾”“虾田稻”“虾稻米”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加强“稻虾共作”模式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协作,在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模式上实现新突破。
1.5推广模式
整合农田水利及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统筹支持与稻虾种养相关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促进“稻虾共作”模式发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创建稳产高效、生态循环、标准规范的“稻虾共作”基地。
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 000万元的新设稻虾产品加工企业,按照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投资贡献等指标,受益财政可给予其固定资产投资额3%~10%的一次性补贴。企业投产后,给予企业新建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一次性贴息,最高贴息不超过100万元(市、区补贴、贴息不重复享受)。
大力发展“稻虾”电子商务,推动“虾稻米”“小龙虾”线上线下销售。以乌衣镇为核心区,打造区域性龙虾交易市场和网店中心。
大力推进“稻虾共作”模式生产经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聚力打造“小龙虾”“虾田稻”“虾稻米”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持“三品一标”认证,支持品牌宣传。大力推进“稻虾共作”服务社会化,引导种植品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疫病防控统一、种养技术服务统一、农机作业统一。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督,推进虾稻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整合农业科技进村人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资源,强化稻虾种养职业农民培训。建立财政奖补政策,推进产学研协作,鼓励开展小龙虾苗种繁育、种养模式、农机农艺融合等科研攻关。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实现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模式。
1.6推广方法
宣传有关政策;联合推广技术培训;科学选地;真诚沟通服务;加强信息发布。
2技术应用(以乌衣镇XX家庭农场为例)
XX家庭农场位于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可快速通达沪陕高速、宁洛高速,紧临长江,水资源丰富,流转土地20hm2,发展“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南谯区农技推广人员提供以下种养技术。
2.1 稻田选择及整地
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粘性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田地平整、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农田工程:主要是开挖“U”形环沟,沿稻田田埂内侧Im处开挖“U”形环沟,沟宽2mX深1.2m。稻田面积达1.33hm2以上的在田中间开挖“+”字形田间沟,沟宽ImX深0.5m。利用开挖的泥土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且高出田面0.6~0.8cm,埂基宽4~5m,顶部宽2~3m。防逃设施:用黑色海底板作材料,埋入土中lOcm,高出地面30cm,每隔4~5m用木桩固定。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分别位于稻田两端,均用20目的网片过滤进排水和防逃,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源的进排通畅。水稻品种选择:深二优136,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的品种。
2.2移栽水生植物和投放底栖动物
“U”型环沟用生石灰消毒,Sd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伊乐藻和水花生),每667m2栽15kg伊乐藻,并在田的四边和中间埂上伊乐藻栽种面积在30%左右。在虾苗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底栖动物如螺蛳、河蚌等,即净化水质,又为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2.3苗种投放
投放种虾养殖模式:初次养殖的稻田,在9月中下旬往稻田的“U”型环沟中投放种虾,每667m2投放20kg。已养的稻田每667m2投放5~ lOkg。种虾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肢体齐全,底板干净的。种虾应从外地天然洁净水域中选购,运输时间要越短越好。种虾投放,按雌雄比例3:1投放,等种虾适应水温后,再投放在稻田“U”型环沟中。
投入幼虾养殖模式:在3~4月投放人工培育的幼虾或从周边市场收购的幼虾,每667m2投放规格80~100尾/500g的小脚青虾苗。
2.4饲养管理
投饲:在9月下旬投放的种虾,宜少量投喂動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种虾总重的1%。12月份前每月投一次豆粕lOkg/667m2,每周在田埂边的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为种虾总重量的2%左右。当水温低于12C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每个月投二次鲜鱼,用量为2.5kg/667m2左右,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4kg/667m2,平时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有饼粕、米糠、豆渣等。
施肥,种虾或幼虾投放前施足基肥,一次性投放腐熟的农家肥(猪、牛、鸡粪)100~200kg/667m2,后期施用微生物制剂,如定期使用芽孢杆菌,活化后全池泼洒0.5kg/667m2。
水位控制:11~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左右,随气温下降再逐渐加深到60~80cm。翌年3月,调节水深控制水位,促进小龙虾的发长。
收获,龙虾捕捞时间为3月下旬~6月上旬;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水稻收割时间为10月中旬。
3结论
通过对XX家庭农场的稻虾共作发展模式的指导,经测产分析获得每667m2产优质水稻550kg、成虾125kg;稻虾米市场价格约3.5元/kg;小龙虾平均价格约28元/kg,收入约为5425元/667m2,效益达1 800元/667m2。作为全区示范推广的家庭农场,充分利用了田地的空余期,生产的小龙虾肉质饱满、底质干净,产品直接发往南京、合肥等大城市销售,口碑良好,带动了周边农户开展可生态发展的种养模式,扩大稻虾共作的面积,到2020年全区发展稻虾共作总面积1 000hm2,把更多的生态大米和生态小龙虾推向消费者,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更绿色、更安全的食品。
作者简介:王平(1966-),女,安徽滁州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