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督教是有关“爱”的宗教,耶稣被钉十字架所呈现的爱是主动甘心、舍命牺牲以及超越一切。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王尔德笔下的主人公往往通过带有宗教意蕴的方式来为不幸的人们解除痛苦。本文以《快乐王子集》为例,通过对“十字架”这一宗教意象的探讨,分析王尔德童话中宗教之爱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集;基督教
一、引言
奥斯卡·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早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研习古典名著,而后到牛津马格达兰学院就读。王尔德一生创作了童话故事集两本共九篇,第一本《快乐王子集》于1888年完结,弗一出版,便轰动一时。王尔德的童话创作正值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工业革命的完成给英国带来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疾苦和冲击,大众的思想意识发生动摇。传统的宗教观念发生改变,但是大众宗教热情没有降低,基督教仍是社会道德和意识的基础。西方学者赫斯基斯·皮尔逊曾说:“耶稣基督的人格深深吸引着王尔德。”[1]
在对王尔德童话中的研究中,宗教情结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如张婷的《王尔德童话的宗教原型解析》一文,从王尔德童话中人物形象所契合的宗教原型入手,分析其中蕴含的宗教观和唯美主义理论;王梦奇和柯文娣则关注到了王尔德童话中的宗教救赎和自我救赎,并对救赎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此类相关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切入,笔者则留意到王尔德童话中经常出现基督教中“十字架”元素。本文试图以《快乐王子集》为例,探析其中所蕴含的“十字架”隐喻,从而更好地理解王尔德和王尔德童话中的宗教之爱。
二、主动的爱
《圣经》有言:“神藉着基督对我们表达爱的时候,非我们索取的,因我们‘还软弱。”[2]这是为了告诉人们,神对我们的爱不基于我们的行为,乃出于他自己的怜悯之心。这爱不会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改变,因为他的爱在一切之先,是主动、甘心的付出。上帝道成肉身,被钉十字架,为人舍命,除去世人的罪孽。这一行为,福音书和新约的其他书卷都坚持认为这是耶稣主动愿意忍受的命运,耶稣主动献身,把所有信他的人从罪和死的普遍束缚中解救出来。在《快乐王子》这部童话中,快乐王子原不知愁为何物,但在死后化作塑像被安放在城市上空的立柱上,这一情节正是耶稣基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行为的隐喻。王子俯瞰到了人间的种种苦难与不幸,因而伤心难过,选择主动散尽自己身上的珠宝去救助那些“软弱”的穷人。这与耶稣目睹世人的污秽与丑恶后,选择主动献出自己,救赎众人的行为是一致的。文中快乐的小燕子如同王子的信徒,无私地一次次舍弃到南国避寒的机会,把王子的宝石、眼珠和身上的一片片金叶子,送到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不幸的人手中,小燕子亦是主动献身的爱的化身。王尔德通过童话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只有像基督那樣为了解救他人而主动、甘心地付出,才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爱的精神。
三、牺牲的爱
在基督教看来,爱不是索取,乃是奉献。基督因着爱,为我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以牺牲传递爱的行为。当代西方天主教著名神学家约瑟夫在阐释基督教精神时,认为人的将来基于“为别人的存有”,而为别人的人、完全开放且敞开一个新开始的人意味着一个“在牺牲中的人”。[3]也就是说,这种牺牲不仅体现在生死,也贯穿于信仰生活的每时每刻。
在《夜莺与蔷薇》中,一只夜莺为了成全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不惜用它心理流淌的血,通过刺入它心脏一根尖利的蔷薇刺儿,给蔷薇树提供血汁,让它开出一朵鲜艳无比的红蔷薇。“她痛得越厉害,越厉害,她的歌声也唱得越激昂,越激昂,因为她唱到了由死来完成的爱,在坟墓里永远不朽的爱。”[4]被刺的夜莺缓慢失血而死,却为自己的牺牲所成全的真爱高歌。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在牺牲前也经历了漫长且残酷的折磨过程,却甘愿受罚,背负人类的痛苦。二者为拯救他人牺牲自我,并通过这一行为实现了爱的不朽。
王尔德通过对夜莺这一形象的描述,既是对那种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甘愿牺牲自己的高贵情操的讴歌,也是对“十字架”爱的精神的践行。同样,《快乐王子》中的小燕子面对因为不断自我牺牲而双目失明的王子,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以生命为代价。当快乐王子看到小燕子死在自己的脚下,他的铅心瞬间裂成两半。在故事的最后,春天来临,天使来到这个城市带走了最美的两样东西——铅心和燕子的尸体。上帝让他们复活,在天堂里面永生,就像耶稣被钉死三天后复活升天一样,上帝的接纳使这个故事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5]基督的被钉和复活、夜莺的失血牺牲,抑或是王子和燕子的升天,都是他们的加冕礼,是一个将自己交付给人类的过程,他们所传递的就是一种牺牲、奉献的爱的精神。纵使肉身毁灭,这种爱是不朽的。
四、超越的爱
根据《罗马书》第五章记载,神在我们“还软弱,是罪人的时候”爱我们,这爱何等美好,因为这世间为义人(相对的好人)死,甚至为仁人(相对有大德行的人)死的事都不见的发生,但我们是罪人的时候,神竟然差他的儿子为我们死,耶稣基督竟然顺服神的旨意为我们死。这是一种超越一切价值评判的爱。
在《自私的巨人》童话中,小男孩手脚满是爱的钉痕,象征着受难的基督。“爱的伤痕”在基督教中专指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留下的钉痕,因为耶稣是为了赎人类的罪而上十字架的,他的伤是为了人类的爱而留下的。[6]耶稣在复活后向门徒们展示了他的伤痕,这是他在替人类赎罪,让人类得救的证明,而小男孩手脚的伤痕也是自私的巨人得救的证明。在故事的最后,小男孩微笑着对巨人说道:“今天我就要带你到我的园子里去,那就是天堂啊,”[7]自私的巨人的灵魂因而升入天堂,获得了彻底的自由,他的肉身则永远地留在了花园。基督教认为,人的物质生命是暂时的、而灵魂可以得到永恒的生命。耶稣被钉十字架前对身旁的囚犯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因为在耶稣看来,十字架不过是钉死了他的肉身,而叫人活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这也为“十字架”增添了超越物质的含义。王尔德在塑造得救的巨人与受难的小男孩这一对形象时,传达出了基督对于人类的爱是超越人性和物质本身的,认为灵魂与神相通的信念。这是超越的爱,超越一切人的物质、丑陋和罪恶。
五、结语
王尔德的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基督教“十字架”意象的影射。快乐王子、小燕子、夜莺和小男孩都以带有基督意蕴的方式主动地牺牲,超越一切物质与利害救赎他人,体现出耶稣被钉的十字架所传达的“爱”的精神。本文对于学者们先前对于王尔德童话的宗教研究作了微观角度的补充,但全文所述均以《快乐王子集》一书为例,对象具有相对局限性,未来笔者也会对此作进一步补充研究。
参考文献
[1]Hesketh Pearson.The Life of Oscar Wilde.London:Metheun,1946.
[2]三一神.圣经[M].中国基督教协会,1996:《罗马书》第5章第6节
[3]约瑟夫.基督教导论[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2002:P200
[4]王尔德.快乐王子[M].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2007:P19
[5]张婷.王尔德童话的宗教原型解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01):79-82.
[6]符韵,翦洁.王尔德童话《自私的巨人》的原型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42-44.
[7]王尔德.快乐王子[M].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2007:P25
作者简介:
姓名:朱娅妮(1997—),女,江苏南京,本科,南京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