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伍
前几天,2019年的第一场雪飘落下来,尽管下得不大,却让我这个喜欢雪的人,高兴得不亦乐乎。
雪对北方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年年都能看到。我喜欢雪,不只因为雪的洁白无瑕,还因为它能净化空气有益于人类健康。更重要的是,下雪预示着来年庄稼将获得丰收,也就是农谚说的“瑞雪兆丰年”。
小时候我就喜欢雪,每到冬天来临,都特别盼着下雪,因为雪后是小伙伴们最欢快的时候,堆雪人、打雪仗好不开心,为童年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然而,我更爱石湖的雪。因为那里的雪,对我来说,记忆更加深刻,更让我难以忘怀,相对儿时的雪而言,意义非同寻常。
1982年冬天,我应征入伍,坐了一夜火车,早晨天刚蒙蒙亮,在位于吉林省通化县东南部的老岭山麓的“石湖”车站下车了。一下火车我就感到有一股冷气直往袖口、领口里钻,顿感全身发凉。
在团部短暂集结之后,我被分配到三营六连,随后坐上一辆解放牌敞篷汽车向连部驶去。尽管接站的老兵发给我们新兵每人一件羊皮军大衣,但身上还是不暖和。
站在敞篷汽车上,睡意早已被刺骨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刚下过的雪被绑着防滑链的车轮搅得雪花四溅,本来就不宽的路被过往汽车压出了两条深深的辙,车越往前开山沟越深,不到两个小时,车就到了部队驻地。这时候天也开始放亮了,下了汽车我环顾四周,不禁被周围的雪景惊呆了。山上山下,远处近处,都是白雪皑皑,神秘的原始森林尽管被白雪覆盖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经过几天的休息,新兵训练开始了。冬天的石湖,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山里的最低温度有零下40多度。尽管如此,室外的队列训练和枪械训练照常进行,雪地被踩得“咯吱、咯吱”响,这样的训练持续了近三个月。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也练就了坚韧的意志,实现了从学生向军人的转变。
作为战士,晚上站岗是很正常的事儿。然而,在高寒山区站岗,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尤其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我们站岗的地方距离营房较远,任务是看守坑道,为导弹守夜。每当轮到我站岗的时候,那可真的叫一个难熬,虽然只是一个小时。
新兵往往心理素质不是很好,又是一个人站单岗,尽管棉衣、棉裤,羊皮大衣、羊皮帽,羊毛大头鞋,皮棉手套“全副武装”,但也难以抵住零下40多度的严寒,站在外面半个小时就得跺脚,一个小时后身上就凉透了。在满山白雪的映照下,夜晚犹如白昼,山风呼呼作响,再加上不时从远处传来模糊的野猪叫声,让人不寒而栗。
为了给自个壮胆儿,只好哼上小曲,缓解内心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慢慢适应了这种环境,内心也逐渐强大了起来,同时认识到站岗放哨是一个战士的神圣职责。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每逢下大雪的时候,为了清除连队房前屋后的积雪,全连官兵共同参与,天不明就起床,不分彼此,通力合作,干得热火朝天,就像是在参加一次战斗,充分体现出了部队是个大家庭的特点,团队意识特别强。
尤其是刚入伍的战士,个个犹如“小老虎”,总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儿,干起活来麻利得很,重活累活搶着干。记得二排一班有个新战士,每次下雪的时候,战友们还在睡觉,他就提前起床进行除雪,唯恐被别人抢了先。为了激励先进,鼓舞士气,连里经研究决定对这名战士给予嘉奖一次。
石湖的雪,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山沟里军人傲雪的风骨。我所在的六连,各项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不仅获得了许多集体荣誉,而且被上级授予了“标兵单位”称号。连队里走出来了不少佼佼者,有的当上了将军,有的成了功臣,有的转业成了企业家……
时光飞逝,转眼30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在石湖的山沟沟里当过兵的,无不被那里的白雪所震撼,虽然时过境迁,但都对石湖的雪记忆犹新。(作者单位:沁阳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