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新
一、研修背景
教育是立国之本,发展教育,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全国人民必将为之而奋斗。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制度重组、经济变轨的改革期和发展期。长期以来, 文化缺失、精神沦丧、道德滑坡、公平失衡、贫富悬殊、腐败泛滥、心灵空虚等社会问题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产房和温床。國内一项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并不仅仅是身体劳累所致,更多的是来自心理的疲乏。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足度低、工作热情和爱好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具体表现为:身体方面表现为没有食欲,睡不好觉,反应降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心理方面表现为缺乏热情,厌倦工作,易产生疲惫感,长期处于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大,轻易急躁等;行为方面表现为工作得过且过,不关爱和理解学生,过程不投入,方法简单粗暴死板,教育效果不关注,教育愿景灰暗。研究并解决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成了关涉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研修动因:
1、农村小学教师的普遍状况是年龄偏大,专业水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不适应。
2、教师继续学习提升的动力不强,不想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存在,甚至有等待退休混日子的现象。
3、学校评价体系挫伤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方式方法与措施:
1、调查统计法:充分调研,摸清情况。选取研子,罗汉,花石,祝店四所学校为样本,通过编制专门的调查问卷,分析教师现状,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教师的姓名,性别,年龄,职称,教龄,学历以及目前思想状况,家庭背景,健康状态,工作总量,职称晋升,教师评价等方面的情况。
2、数据分析法:对通过调查取得的各类数据,利用百分比直观的进行分析,了解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并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3、访谈法:在个案的研究中,运用访谈法对问题较为突出的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更深层次的了解研究对象对于访谈内容的具体看法。
4、文献法:理论支撑,寻求对策。农村教育本身制约因素众多,各种问题错综复杂,如不利用文献,很难理清头绪。分析与比较不同学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界说,深入了解农村教育与教师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职业倦怠,寻求理论支持,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师管理政策,因人因校施策,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 职业热情消失,消极应付工作。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没有职业愿景,随遇而安,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产生厌教心理,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语言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变得内向、孤僻、敏感、自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不可磨灭的伤害 。
2、疏于教研,故步自封。教研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很多教师不以为然,对此毫无热情。例如, 学校教导处安排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大都避之不出,被老师们推三阻四。中老年教师说“年龄大”而主动“退位让贤”,青年教师称“自己经验不足,不敢担此重任”。结果往往只好是教导主任做个别老师的工作,勉强完成任务。在各种课堂教学及观摩、竞赛中,来回就是那几个熟悉的身影,且青年教师居多,而一些拿过证件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也都”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登台亮相。
3、漠视学习,兴趣转移,生活庸俗。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新课改的实行,教师必须做到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对此,教师们心里都很清楚。但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很多教师往往会漠视, 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上网聊天,出入歌厅舞会,吃吃喝喝等,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职业自豪感。
4、纪律涣散,私利膨胀。为了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不惜与领导反目,与同事成仇。工作上拈轻怕重,挑肥拣瘦,甚至不服从安排,工作中不注重过程,不讲究方法,不关心结果,按部就班,人云亦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评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的时候,这些人争先恐后,对最基本的教学常规工作却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对领导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对比自己水平高,成绩好的同事心存妒忌怨恨,对比自己差一点的同事趾高气扬,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自由散漫;对纪律和制度,置若罔闻,形同虚设。
5 、人际关系紧张、冷淡、疏远。首先表现为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因学科教师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沟通难,易误解,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教师产生了孤独感,疏于和同事交往。其次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个别品德不端、学业不良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持对抗情绪,有的甚至怀有敌意,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
有的学校领导对人不能 “一碗水端平导致许多脚踏实地、勤奋进取的人不受重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一些学校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考核与评聘等方面搞暗箱操作,事情的过程缺乏透明度,人为化因素多,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由此造成教师的不满和无奈,工作热情衰减。
6、情绪低落, 身心健康受损。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经常觉得内心压抑, 焦虑, 空虚、郁闷、出现烦躁不安,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导致身心健康收到很大的伤害。
五、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就其共性方面仔细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学校、社會、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原因。
1、过重的社会舆论压力。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教育,全部的压力都在学校和老师的肩膀上,一种“教育万能”的错误思想和观念正在像瘟疫一样蔓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2、教育公平失衡,城乡教育差别巨大。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可是,实际情况与理想境界是两重天。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严重不够均衡。城市与农村、城市中心与郊区之间教育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了。农村小学的教师数量、质量和结构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状况是中老年教师把守学校,青年教师下不来,留不住。优秀教师大量流失,使得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无疑雪上加霜。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生源数量严重不足,大量的优秀生源流向城市,而城市学校生源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城市学生留守儿童少,管理难度小,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管理困难;城市学生家庭投入的教育资金和精力是农村学生永远无法比的。城乡差别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心灰意冷, 情绪低落。
六、应对教师工作倦怠的有效策略:
1、社会应该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社会要对教师建立一种合理的期望,教师是凡人,而非古之圣贤,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无所不能的。因此,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应对教师抱以合理的期望,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以平常心对待,多一分宽容和理解,给教师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以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为教师行业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人文环境。
2、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最强有力的干预杠杆就是国家政策,各级政府要把尊师重教落在实处,现行法律应对教师身份作出明确规定,应通过修改《教师法》,首先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将教师纳进公务员序列,以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要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保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确保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城市教师工资水平。脱离了 “钱”的一切空谈,不管多么花哨,都是苍白无力的。农村教师工作辛苦,农村教育条件艰苦,可建立农村教龄和工资挂钩的政策, 对教师的经济收进水平加以调整,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
3、高级职称向农村小学倾斜。农村教师因为业绩不容易受关注,社会关系简单,信息闭塞等原因,评高级职称非常困难。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高级职称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机制,要把农村教龄作为高级职称评定的重要量标。
4、严格控制农村学校教师的调动。特别是向城市的流动,政策面前一律平等。那些活动能量大的教师都找关系调动了,对其余留守教师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要杜绝这种流动也许非常困难,那么也要建立一种机制进行调控,如教学业绩,农村学校教龄,考查考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