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能够充分体现出大学生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是讨论了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和教育意义,之后分析了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管理;人文关怀;科学内涵
引言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化等方面进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大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自律性,并逐渐形成良好习惯,提升精神层次,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从而实现大学生和大学群体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教育就是在充分考虑到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结合不同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增强其创造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近年来,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下,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关心、尊重和爱护他人。简单来讲,人文关怀就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怀,而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教育对于实现人文关怀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人文教育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主观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教育意义
首先,加强大学生在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相符。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当中,高校必须在重视他们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以全面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为目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学生教育管理当中。其次,加强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基本需求。现阶段,多数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平时在父母身边受到过度的溺爱,导致他们在步入大学校园后情绪过于低落,需要教师对其展开有效的关怀教育,从而防止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基本特征
1.教育方面的特征
教育特征对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有着极高的重要性。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不只是制度教育,而且也是管理教育,要以关心学生作为根本出发点,从内心深处不断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个体方面的特征
学校是所有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学校的发展也与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長紧密相关。所以,要想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氛围,并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就必须热切关怀每个大学生。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要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关心其生活的环境和体验,通过对大学生展开人文教育,使他们能够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此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人文关怀教育,让他们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教育的相应策略
1.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式
教育者要不断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改变过去以单方面说教和硬性灌输为主的教育方法,而采用对话方式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强调教育者在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必须做到自由、平等,确保教育者能够尊重大学生,并尽可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建立起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
2.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高校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服务中心与服务设施,包括助学贷款、奖学金和法律等方面的服务。此外,高校还应从社会上外聘一些相关的工作者,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等,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国家及社会所给予的关怀和帮助,从而进一步激发出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层次
要想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就必须提高他们的精神层次。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精神品位,加强人文关怀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从某些角度来讲,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层次,能够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开展人文关怀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放他们的思想,促进其健康发展。而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在充分了解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将其落实到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将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作为重要前提,为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的校园氛围,从而进一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鹏.论如何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6-7.
[2] 韩笑波.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J].现代交际,2013(07):188.
[3] 吴恒仲.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研究[D].苏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杨春娟(1982-04),女,山东栖霞人,汉,硕士,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