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燕
摘 要:我国儿童演唱古诗词歌曲可以培养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构建高尚的艺术品味,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完善儿童人格,培养正确价值观;提高儿童音乐素质,培养时代新人,激起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打下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新学堂歌 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 歌曲情感 人文内涵 价值观
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上,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击缶而歌,踏歌而行,很早就有唱歌唱诗的传统了,最早的《诗经》记载的都是民间传唱的歌谣,后有《离骚》《汉乐府诗》,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唐宋时期优秀的诗作也都是可以吟唱的,唱的越多传播的越远,如《阳关三叠》《满江红》等。
到了近代,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新音乐促进学堂乐歌的形成,促进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它以新的音乐唱歌形式为民主革命做宣传,留下了如《黄河》《兵操》《竹马》等有进步思想的歌曲;推广的集体歌咏形式在学校教育的音乐生活中扎下了根,填词或创作了《送别》《春游》《忆儿时》等歌曲,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掀起了重要的篇章。
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大大增加,社会音乐活动频繁,有些歌曲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教育意义的儿童优秀合唱歌曲却少之又少,复杂多元的流行文化大行其道,欧美流行音乐充斥校园,经典的民族音乐与诗歌离小学生越来越远,现在提倡“国学”,提倡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的。
一、感染熏陶儿童的情感世界,丰富想象力
歌唱是情感的抒发,是最直接的艺术交流手段,在歌唱中感受喜怒哀乐,感受诗词的魅力,可以滋润孩子们美好的心灵,提升道德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游子吟》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它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世上最伟大的情感—母爱,还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德行—感恩。由这首诗创作的歌曲有十几个版本,可见人们多么喜爱这首诗,由谷建芬作曲的《游子吟》被选入了小学音乐课本,是新学堂乐歌的代表之作,旋律优美动人,激情涌动,十分切合诗意,让人心情不能平静。作曲家在创作中,音乐的伴奏乐器选择的非常有民族风味,前奏一开始,箫吹出了充满离别伤感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历史时空,母子离别的场景中,间奏中加入了灵动的扬琴,增强了古风古韵的意境,小提琴合奏更是大气的展开旋律,烘托出高潮的气氛。一段旋律平稳叙述,似吟似唱,每个字都透着深情。二段旋律的音程大跳,高音区变化,仿佛情感喷涌而出,绵绵不绝。学生在对比演唱中深切的体会到诗的内涵,得到了诗与乐的双重洗礼和滋润,有的学生甚至含着泪在唱,我想这种情感的共鸣,这种歌唱的体验,已将今人与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将滋润到永远,胜过千万遍的说教。
《卢沟谣》是建党90周年特别节目“唱响中国”获奖歌曲,是唯一的一首写给孩子的歌,词曲虽是今人创作,也可以说是一首新学堂乐歌,简单深刻,清新流畅,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抒发了深深的爱国情怀。歌曲采用了齐唱与合唱两种演唱形式,主旋律是民族五声调式,开头的朗诵词,用稚嫩的语言讲述永定河,卢沟桥的沧桑历史,让学生有感而发声。在合唱部分,低声部旋律比高声部低三度,形成相似的双重的和声效果,宛如众人低吟诉说着历史的磨难与斗争,高潮部分呐喊出“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那不屈的精神,让学生心头振奋,热血沸腾,在歌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战争的残酷,感受爱国情怀,对国家的荣誉与命运有了更深体会,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昂扬斗志,这正是诗与歌完美结合的意义。
二、增加儿童人文内涵,继承民族文化传统
经典古诗中蕴含着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的性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江南》是《汉乐府诗》中的一篇,语句简单,通俗易懂,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节奏轻快,富有动感,好像一群可爱的少年在池水中与鱼嬉戏,荷花盛开,荷叶笼盖,穿梭的鱼儿带给孩子无尽的欢乐。这样的歌唱引发孩子想象,感受生活的美好,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在歌唱“鱼戏莲叶间”时学生双手合拢模仿小鱼在水中自由穿行的律动,使合唱活动更加活泼自由。歌唱中感受,感受中升华,忘却烦恼,回归天真,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童年生活 。
《出塞》是首爱国诗,壮志豪情在急促的琵琶声中开场,苍凉肃杀的边关充满十面埋伏的意味,将诗人对未收复河山的怅然展现出来,运用琵琶,大鼓,古筝民族乐器进行配器,很好的营造了民族音乐气韵,尤其是间奏部分古筝的滑音技巧,“以韵补声”,灵动的出现在每乐句结尾,填满音乐空隙。歌曲为单二部曲式,分为齐唱与合唱两乐段,齐唱部分节奏舒缓,以大切分节奏开头,有指向性,增强了动感,每乐句却以长音结束,显现出战争中边关的凄凉;合唱乐段变得节奏紧密,气氛紧张,重音记号连续出现,只四小节就唱完全诗,低声部比高声部低三度音程,节奏完全相同,形成旋律相似的和声效果,如千军万马齐鸣,激发出壮士收复河山的决心和气魄。演唱形式的丰富变化正是以艺术的手段再现历史人文,学生为之感染,获得情感的共鸣。
三、完善儿童人格,培养正确价值观
古诗词本身就是诗乐一体化,具有声律美和意境美,更包含了人生智慧,处世哲学,我们唱古诗词,对个人的修身养性更有指导意义,儿童在学习中积累了民族语言,提高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意志,有利于完善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但愿人长久》是一首翻唱多遍的流行歌曲,歌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邓丽君首唱,低吟浅唱,委婉缠绵,也可以说是古诗新唱的流行唱法佳作,适合高年级学生演唱,歌词本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智慧,从失意到觉悟,从局部向整体,从自我转向众生的悲悯,渗入了浓厚的哲学意味,对学生的心灵是一种高屋建瓴的引领,每一次演唱都能加深体会。乐曲旋律舒缓,一乐段每乐句结束音都在1和2上,都是全音符四拍结束,营造出了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二乐段节奏转向紧密,旋律上行,装饰音上下飞舞回环婉转,在无奈中又有超然豁达之感,最后再现一乐段旋律,千古名句在此时绽放出永恒的夺目光彩,指引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困难,激发斗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忍耐坚强的品质,在欣赏和演唱过程中学生陶冶了身心,对诗词的理解也更深了一步。
四、提高儿童音乐素质,培养时代新人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专多能型人才备受青睐,丰富的艺术教育可以使孩子们获得全面的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们视野开阔。
音乐教育为孩子们提供美育的优良环境,是他们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习唱歌,增加孩子们的智慧和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体能肺活量、丰富想象力、提高阅读量、磨炼性格、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等等诸多好处。在合唱中,歌曲节奏,时值,音准,声部等等的变化是音乐学习的要素,也是提高能力的机会,体会不同声部的合唱和演唱方法既锻炼学生倾听别人,又纠正自我,增加自信,在磨合与合作中体会集体的声音与个人的差异,合唱队员彼此合作呼应,协和统一,培养了团队精神,獲得集体的融入感,自信力和荣誉感都会油然而生,有助于形成团结合作意识,构建良好的人生价值观,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未来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王娜 试论谷建芬创作新学堂乐歌的现实意义 《科教导刊》2009年(2)
林芳芳 探析谷建芬“新学堂歌”的创作特征 《音乐创作》2015年(1)
焦力 论古筝的滑音 《音乐探索》2006年(2)
王晓璇 新学堂歌对创作的启迪 《北方音乐》2014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