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亮忠
摘 要:随着科技的创新,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更加多样,包含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起到保护植被、维护森林质量的目的。其中生物防治技术备受关注,因其独有的污染小、防治效果好等优势,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运用。就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更广范围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1-0049-02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志码: B
1 我国森林虫害防治现状
森林虫害的治理一直是森林防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当前生物环保防治理念,在森林虫害防治中也作了很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治疗成效。但就我国实际森林虫害治理来说,依旧存在一些现实性问题需要认清。
其一,近几年虫害面积呈扩大化发展,暴发成灾之后常伴有蔓延扩散的趋势。如以天牛为主的杨树蛀干性害虫,使得东北人工防护林受损严重;而马尾松毛虫在湖北、广西、江西等省的为害面积超过100万 hm2,为我国森林虫害的防治敲响了警钟。其二,防治效率较低。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森林虫害防治也呈现不平衡性,部分偏远地区的林区受制于经费紧张、人员不足的原因,使得森林虫害的监测及预报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技术手段落后,设施陈旧,生物防治效果不明显。其三,危害损失大。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因此森林虫害类型多样,面积扩大,损失惨重。据林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国内森林虫害中为害相对严重的是美国白蛾、森林害鼠、大袋蛾等。另外,近年来,每年基本上都有过去零星发生的数种森林害虫转变为大面积暴发,防治难度逐步增加。
2 生物防治技术介绍
工业的发展使得环境不断恶化,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泛滥等严重问题,大量的林木被破坏,病虫肆意繁殖,打破了生态平衡,威胁到人类生存[1]。因此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是当前环境治理方面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病虫害以化学治理为主,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引发深层次的担忧。部分化学药剂具有毒性,一方面对人畜造成危害,破坏了森林整体环境;另一方面造成森林资源污染,因此,更安全、更生态的生物防治技术备受关注。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制衡害虫,减少害虫数量。害虫的天敌有昆虫、菌类以及鸟类,因不涉及化学污染,防治效果也更长久。
3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
3.1 低成本性
传统且常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多为化学防治,其中所涉及的部分化学物质其提取、制取较为困难,也不乏一些珍贵的化学资源,因此生产制作药剂的成本高,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而生物防治则是就地取材,多为各种昆虫和鸟类,在自然界中容易找寻。此外,化学防治药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效果不明显,因为部分害虫可能产生抗体,需要重新研发设计。而生物防治则不需要,其防治成本低,效果更佳。
3.2 环保性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更加倡导生态环保,关注生态平衡。传统的森林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涉及大量的化学农药等有害物质,在遏制病虫害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平衡,严重者危害人类健康。而生物防治技术没有化学制剂,运用生物方法对森林虫害进行防控,其环保性不言而喻。
4 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4.1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不等同于化学农药,其能达到治标且治本的目的,让虫害永久消除。森林病虫害防治中使用生物农药,因为没有化学药剂,基本不会对人及动物造成二次伤害,同时有效地保护了生态圈的平衡。具体运用中就是对病虫害的天敌进行保护,通过其天敌来彻底消灭虫害。
一种是昆虫病原细菌病虫害防治。对于昆虫来说,如果其繁殖时遇到微生物感染,会引发80%左右的死亡率,有些甚至达到100%。但因为细菌所引起的微生物感染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对昆虫种群的数量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克隆或者人工培育方法制作微生物杀虫剂,达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细菌主要是随着害虫取食林木枝叶而进入到害虫体内,且快速大量繁殖,产生蛋白质霉素,该物质对害虫的肠道具有巨大的破坏性,进而限制害虫对森林的破坏。细菌进入害虫体内也会引发害虫败血症,加速害虫的死亡。当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是白僵菌,其培养成本低,不需要配备复杂的培养制取仪器,且方便推广。在外部环境符合的情况下,白僵菌会散落在害虫的躯体上,继而分生孢子会长出芽管,可以轻松地穿透害虫的皮肤进入体内,对害虫的组织机体产生巨大破坏。白僵菌培养需要高湿度的环境,外界温度在18~25 ℃时防治效果最佳。除此之外,也常用绿僵菌,其主要消灭地下害虫。
另一种是昆虫病原病毒防治。也被认为是生物防治技术的全新研究成果,主要是研究制作对虫害有致命作用的病毒,达到病虫害彻底消灭的目的。当前使用昆虫病原病毒构成的杀虫剂,其防治效果十分理想,未出现病毒残留的情况,被形象地称为“绿色农药”。
4.2 昆虫生物防治法
在森林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也需要昆虫的支持。昆虫森林生物防治必须坚持“治理为主、防患为辅”的原则。一旦出现森林虫害蔓延,必须采取措施全力消除,将其彻底杀灭。在森林虫害没有暴发的时候,必须加强林区内虫害的分析,基于虫害发生的历史资料,制定有效的虫害防护方案。借助昆虫进行森林虫害治理,需要详细的规划部署,了解林区害虫类型,引进捕食其昆虫的天敌。为了保证昆虫天敌的生存繁衍,必须做好林区环境的调整,单一林改造为杂交林,让昆虫繁衍有空间的保障[3]。在害虫的繁殖期,可以引进寄生性昆虫,有效降低害虫的成活率。比较有代表性的害虫天敌有瓢虫、螳螂、胡蜂、蚂蚁等,这些昆虫已基本应用于各地区,同时也是林区保护需要重点引进与管理的对象。
4.3 鸟类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中也常用虫害的天敌——鸟类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利用鸟类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需要对受害的林区进行重点分析,明确其常见的害虫类型,明确对应害虫的鸟类天敌,并做好环境的整改,让该天敌鸟类能适应这片森林環境,使其迅速健康地生长繁衍,捕食害虫,消灭虫灾。针对蛀干害虫,可以选择啄木鸟如大斑啄木鸟等。针对食叶部的害虫,可以选择山雀类,如黄鹂、燕子、山椒鸟等。使用鸟类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时,必须加强当地的护鸟宣传,加强益鸟的保护,让鸟类正常繁衍,应对森林病虫害。运用鸟类防治的方式,能够对森林虫害进行合理控制,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平衡。
4.4 生物酶防治法
对于多数生物体来说,其体内都存在一定含量的蛋白酶抑制剂,作用是维持生物新陈代谢的平衡,对外来蛋白水解酶进行有效抵御。基于生物科技的发展,人们关于生物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成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蛋白酶抑制剂利用昆虫内部的蛋白活性作用破坏其消化系统,使得昆虫体内严重缺乏生长所需的氨基酸,抑制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昆虫死亡。生物酶在森林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杀虫效果,且植物的生长状况也十分良好,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森林在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平衡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针对日益严重的森林虫害防治,必须基于生态环保的视角,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多管齐下,让森林防护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 1 ] 徐清波.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对策[J].种子科技,2018,36(03):92,96.
[ 2 ] 于保刚.探讨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7,35(12):117-118.
[ 3 ] 卜力强.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6(01):138-139.
(收稿日期: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