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众为中心:博物馆的新实践》

2019-09-10 16:41张俊龙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9年1期
关键词:藏品博物馆中心

张俊龙

博物馆如何处理其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坚守传统还是变革创新?针对这一问题,《以观众为中心:博物馆的新实践》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与新视角。

本书开篇铺垫了译著的背景信息,表达了一种对西方博物馆学理论之中国路径的期许——将当代文化遗产研究中面向未来的议题引介至中国的语境。同时,进一步探究问题的焦点,即“以物(藏品)为中心”至“以人(观众)为中心”的理念转变,绝非表层性的简单“换装”,其阈限前后的复杂过程、多重动向、日常细节,同样须投入博物馆路径转向的整体关照之中,以期实现对博物馆定义和博物馆学观念史的互文性演进研究。接着,通过案例剖析、理论详介,阐述“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实践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荷兰等国不同类型博物馆中的具体操作。

觀众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本书将“观众研究”置于与“藏品研究”同等重要的地位。让更多的观众对参观博物馆产生一种主人翁式的归属感,减少因自身知识不足而出现的焦虑感与疏离感。对此,除却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友好而有效的讲解服务必不可少。要想契合这种需求,区隔化、碎片化、层级化的组织结构亟须消解,继而建立研究员、教育专家和展览设计者之间的平等合作。宏观而论,“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具有六大要素——形成性观众研究、不同形式的综合性阐释、与社区的密切联系、以观众为中心的使命、服务于使命的强力领导、全新的团队协作方式。

研究发现:面对当下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博物馆需要着眼长远、保持前进。我们应当从观众需求出发思考问题,破除内行与外行之间的无形壁垒,实现观众自身的文化赋权,尤其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共鸣。作为公共文化的守护者,博物馆是社区的仓库而非藏品的仓库。我们致力于打通几层界限,有历史、艺术、科学等学科领域的限制,有博物馆内部封闭的工作模式。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一位信念坚定、能力卓越的领导者,又需要一个目标一致、分工明确的合作团队。

在论点层面,博物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冰冷墙体建筑,而是专业人员与普通民众实现知识分享、相伴学习的温暖社会空间。在方法层面,从同行视角来论述,博物馆的姿态积极而主动,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重点关注观众的及时反馈和跟踪调查,提供了一种互为主体的研究范式。在案例层面,于世界区域的视角——覆盖欧美发达国家的地方性博物馆,于博物馆类型的视角——囊括历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多样化类别,于文化遗产传承的视角——既有工业遗址的活化体验又有无藏品艺术实践的现场参与,形成从物理空间体验,到情感沉浸共情,乃至思维认知升华。

高质量的译著,似他山之石,可为我们内化、反思,批判性地利用西方他者眼中的镜像,来折射当今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清晰认识国际博物馆的前沿动向和发展趋势,借此推断国内博物馆的前进指向和未来可能。同时,这也将助益我国博物馆的自我成长,总结归纳具有鲜明特色的智慧经验,由此实现良性的中外双向沟通。相信,围绕“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新实践,本书的出版必将引发各种思想争鸣、论点互动、做法创新,形成西方学者与国内学人共同期盼的中国方案。

书  名:《以观众为中心:博物馆的新实践》

作  者:彼得·萨米斯(Peter Samis)、米米·迈克尔森(Mimi Michaelson)

译  者:尹 凯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

猜你喜欢
藏品博物馆中心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露天博物馆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