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9-09-10 15:13王妍娜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全感氛围信任

王妍娜

摘 要:高中生毕业后的去路,不外两种,一种是继续升造,成为国家更高层次的科研或建设人才;一种是走向生活,成为社会劳动中的主力军。不管是哪种走向,都需要有一个向上的思想和一个健康的体魄。然而据调查,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所以,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新时期高中生心理所出现的诸多不健康因素或疾病,同时,也分析和探讨了作为老师和学校,如何面对现实,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深入开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对待社会,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班级;信任;氛围;心理;安全感;高中生;问题

一、剖析新时期高中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

1.对周围事物的过分敏感

据调查了解,许多高中学生心里都会表现出一种多猜多疑、胡思乱想的不良现象。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眼光,当他们看到别人低声说话或者看着你和别人说话时,很多学生心理都会产生焦虑感,表现出心神不安的样子,认为别人低声说话是在诋毁自己,或者别人是在暗暗地批评自己,嘲笑自己。于是,往往就会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压抑感,促使情绪产生变化或波动,长此以往,心理就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因素,产生压抑症。压抑症一出现,就会不和群、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甚至患上生理疾病,住进医院。

2.不能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

早恋,是高中生踏入青春期时常经历过的一段对所谓爱情的模糊阶段。可是,很多高中生都认为可以通过早恋来促进双方学习的共同进步,可是,心理学与生理学的观点,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两个早恋的年轻人,他们往往会以恋爱为中心,难以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还因为高中生的身心还未成熟,情感也很脆弱,生活与学习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或不顺意的问题。这时,大部分的青少年会因为经不起这些问题的考验而导致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滑的问题,情绪严重失控者甚至会出自残与自杀的念头或行为。

与父母存在代沟,也是让高中生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信息的日新月异,致使得现在的高中生与父母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所以很容易导致代沟的出现。容易使学生不再把家庭放在首位,开始与家渐离渐远,背向而行,慢慢地,心理问题就出现了:感觉自己没有了依靠,感觉父母不爱自己,不为自己着想,于是就会逐渐与父母疏远起来,变得更加叛逆,渐渐以自我为中心,或放弃自己。甚至于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都无法信任自己的父母,从而失去了最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而让自己走向极端的选择。曾经有专家对部分高中生进行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从多方面彻底地去了解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因,结果,他们发现高中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很多太大的差异,可是家庭环境却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学生之间心理健康差异的出现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重大,比重颇高。

3.对诱惑的事物的不抵制行为

网瘾,一直都是高中生很大机率出现的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网络游戏越来越多样化,使得许多没有自制力的、有叛逆心理的高中生在网游中找到自信或填补了自己部分心理需要,从而养成网瘾,无法自拔。有甚者还会影響身体健康,精神不振,回家后也懒于与父母沟通,使得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了学业,浪费了时间,致使考试成绩挂灯笼,完全失去学习上信心和斗志。

新型奶茶店的出现,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下课后,周末里,往往会看到许多的高中生坐在奶茶店的各个角落:抽烟、嗜酒、加料奶茶、赌球……慢慢地,精神与身体状况都越来越差,经济上出现紧张,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身体健康,有甚者还会造成精神的巨大危害,甚至会出现精神类的疾病。

二、如何正确开展新时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引导高中生认识自我

老师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首先,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找到自我的定位,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逐渐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引导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如何,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有没有面对困难的自信心与相关的社会支持系统?所以作为老师,必须抓住关键和重点,在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和找回自信心方面狠下功夫。

2.教师自身素质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老师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所充当的都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角色。老师,在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高中生如何做人。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会通过自己的言行应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影响。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可能多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经验去进行教书育人。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育人行为与观点,并不一定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所以不一定能很好的走入学生的心里。若是一些本身情绪就易激动的老师,更容易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老师,很容易影响到她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学习与生活。具有良好心理的老师在对待自己班的学生时,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在正常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信任老师,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这样,可使学生快乐、自信、勤奋。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老师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3.学校需以学生为本

学校是个育人场所,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所承担的责任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学校都已认识到学生心理的重要性,但因为师资等种种现实的原因,还有很多学校不能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但学校应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把工作重心放到学生本身。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明确对高中生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把实践重点放到学生中去,让高中生们能够重视起自己的地位,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充分发挥其朋辈间的互助作用,依靠学生社团的相关影响,让学生切实成为对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成为自我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主体。

三、总结

高中生始终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角或主要对象,学校、家庭和老师只是在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期间的一个助推器,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决定能否进行正确地且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高中生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经常与父母交流,与教师交流,积极营造好一种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和学校氛围,让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当中,积极面对每一个明天。

参考文献

[1]杨邓红.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34(02):165-167.

[2]魏军.教师干预积极关注自我引导——回归本体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第九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2016:1.

猜你喜欢
安全感氛围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