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地图在央行的构建与应用

2019-09-10 08:33程福垒
中国内部审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风险管理

程福垒

[摘要]风险地图是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借鉴风险地图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提出我国央行风险地图的构建流程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 中央银行 风险地图

风险地图以图形化的表现形式,对组织内主要

风险点的整体分布及当前状态实现直观化的全景展现,以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指导内部审计项目开展,帮助组织实现高效的风险应对。建立风险地图,组织的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扫描和识别,内审人员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进行系统综合风险分析,客观把控全局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高价值的管理建议。同时,有助于领导层了解整体风险,提高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和准确性。

一、央行风险地图的构建

(一)风险地图的构建流程

我国央行风险地图的构建流程,见图1。

1.搜集数据,据以构建风险地图体系。根据当年风险评估结果,搜集风险评估对象、总风险点数量、业务领域风险点数量、风险点业务领域、风险事件描述、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级、风险事件影响结果分级等数据指标,据以分级构建人民银行风险地图体系(见表1)和业务领域(以会计财务为例)风险地图体系(见表2)。

2.按评估对象构建风险地图。

(1)按评估对象确定科学客观的风险预警等级。在风险地图体系构建完成之后,根据一定的风险容忍度,从高风险发生次数和中风险发生次数两个维度,按不同业务领域,设定评估对象的风险预警等级,以便对各评估对象进行风险预警。将中风险发生次数和高风险发生次数分别作为横、纵坐标,根据高、中两种风险的发生次数,将每个业务领域的风险预警确定为坐标中的具体位置,从而得出业务领域的风险预警等级,见图2。图中的红色区域是风险最大、等级最高的风险点,需要管理层和内审部门重点关注,并力争避免;蓝色区域属于中风险,需要给予适当关注,并注意风险的转移;黄色区域则是风险较小、等级较低的风险点,可进行积极管理,降低风险的发生。

(2)按业务领域编制风险预警级别判定表。将业务领域风险地图体系表中“风险矩阵自动计算值”指标中风险发生次数和高风险发生次数与中心支行会计财务风险预警等级相对照,分别确定各业务领域的风险预警级别。如“预算管理”领域,其“高风险发生次数”为“0”、“中风险发生次数”为“14”,其风险预警则为“红色”;再如“基本建设管理”领域,其“高风险发生次数”为“1”、“中风险发生次数”为“9”,其风险预警也为“红色”。而后,按业务领域编制出评估对象风险预警级别判定表(见表3)。

(3)按评估对象构建风险地图。根据评估对象风险预警级别判定表,构建各评估对象风险地图,如中心支行会计财务风险地图(见图3)。

3.中心支行机关风险地图的构建。类似的,还可以从高风险发生次数和中风险发生次数两个维度确定其他各个评估对象的整体风险预警等级,进而确定中心支行机关的风险预警等级,以便对中心支行机关进行风险预警,进而绘制出中心支行机关的风险地图(见图4)。

同样可以绘制出县(市)支行的风险地图,结合中心支行机关风险地图绘制出中心支行总体风险地图,还可以繪制出全省乃至全国人民银行的风险地图。

(二)风险预警防范措施的制定

央行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根据风险地图,从权利规则设置是否科学、岗位职责是否清晰、制度规定是否完善、操作流程是否顺畅、监督管理是否有效等多个方面,制定风险预警防范措施(如表1“防范措施”栏),明确监控责任,构筑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配置科学、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防控。

(三)风险地图的定期维护与更新

风险地图初始数据库建立后,随着外部环境、经营重点和管理手段的变化,业务流程以及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都在变化,需要不断探索有效方式,更好地动态维护构建的风险地图。因此,必须根据业务部门的整改、内控措施的完善、业务及职权的变化、组织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如国家法律法规、经济金融环境、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的变化)以及新监管要求所导致的风险性质变化(如风险高低的变化、新风险的产生等),定期调整、完善风险地图,进一步提高风险地图的指向性。

二、风险地图在央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提高内审项目开展的有效性

风险地图坚持优先突出重要领域、优先展示关键风险,以风险属性作为编制导向,用最合适的形式展示风险的分布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内审项目开展的有效性。如从风险地图可清晰获知会计财务、货币发行、国库部门存在风险较多,在内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部门优先、重点开展审计,既能充分体现“风险引导审计”的根本要求,又能提升内审项目开展的效率和效果。

(二)满足风险管理的整体性需求

现代央行的风险管理,体现的是全面性、常态化的要求。这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关注风险领域的完整性,将整体风险纳入视野,及时预见、预警风险,快速响应需求。而风险地图覆盖整个业务领域,能够集零散的风险评估结果于一体,满足风险管理的整体性需求。一方面,其展示的业务全景能对风险的全面监督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其提供的整体性风险信息,也便于更好地把握、控制整体风险。

(三)满足风险管理的持续性需求

现代央行管理要求对央行整体风险进行持续关注,而不仅仅是一时一事的影响。风险地图对关键风险点的动态维护,为风险的持续关注提供了可能。同时,风险地图监控指标的设立也为央行风险管理的实时监控打下了基础。

(四)实现风险管理的直观化

风险地图以图形化的表现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识别出的风险信息,把风险全貌和风险重点一目了然地呈现给领导层,有助于领导层了解整体风险格局,对高发性风险给予重点关注,及时做出应急反应和实时决策。可以说,风险地图是风险评估的进一步深化,与风险评估相比,更能直观、全面地反映组织风险状况,更有利于组织提高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更好地为组织把握整体风险、实现整体监管提供条件。

(五)实现风险管理的“双维度”预警

风险地图依托风险评估数据,按不同单位层级、业务类别,从高、中风险发生次数两个维度,分析判断审计对象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进一步强化对高、中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关注,有利于及早提示、预警潜在风险和高发性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邮政编码:061001,电子邮箱:chengful66@163.com)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基层央行ACS系统上线后的风险分析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