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华,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常务副校长,民进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奖”、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优秀教练员”、“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杨浦区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杨浦区教育系统“第六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杨浦区“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编者按】新高考改革实行选科、选考制,在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时,使学生的生涯决策时间前置,这凸显了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由于生涯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体系不健全,很多高中学校缺乏生涯教育的经验,所以在进入新高考改革后的较短时期内难以把握生涯教育的规律,不能迅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作为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的一所优质学校,较早地进行了生涯教育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为引领广大高中学校应对新高考改革所引发的生涯教育变革,本期人物访谈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常务副校长曹建华,希望为广大高中学校更好开展生涯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记者: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是通过“6选3”的选考制度,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这一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涯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新高考改革前后的高中生涯教育有何不同?
曹建华:新高考改革作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改变“唯分数论”积弊,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增加选择、完善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新高考实施“6选3”的选考制度,对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等组合进行了新的调整,在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时,要求学生提前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规划并做出决策。实际上,刚升人高一年级的新生的年龄多为十五六岁,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思维还不够独立,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很大;再加上家长的素养参差不齐,对社会、教育的认识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这个时候学校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和家长完成选科任务,确定未来生涯发展道路,一些学生和家长可能就会因为没有得到合适的指导而不能做出科学决策。从这个层面来说,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作为新高考改革的先行试点地区之一,很多高中学校在很早之前就进行了基于新高考改革的生涯教育方法方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新高考改革前,由于生涯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底子薄,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开展生涯教育的传统。新高考改革后,由于学生学习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中学校不仅认识到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开始独立开设课程,系统开展生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协助学生认识大学、专业及职业,指导学生做好生涯决策,做好学生的生涯管理。2018年3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我认识、社会理解、生涯规划三个方面,并提出高中生涯教育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科学进行生涯规划,具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生涯教育课程与活动实施,深化学生的自我认识,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指导,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研究性学习等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在选学择业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的职业需求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业和职业的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涯决策和管理能力”。
记者: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栽体,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归根结底要依托相关的课程。那么,高中学校应如何构建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呢?担任该课程教学的师资该如何配备?课时应如何安排?您能介绍一下贵校在构建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方面的经验吗?
曹建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进而规划自己的生涯,就需要整体构建生涯教育体系,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把生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为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交大附中”)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生涯发展”的教育理念,希望通過理念的指引让教育行动更明确。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之下,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通过研究国内外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确定了高中生涯教育的三年分阶段任务,即高一进行生涯认知教育、高二进行生涯体验教育和高三进行生涯选择教育。具体来说,学校在高一新生入学不久后便利用测评系统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测评,确定职业倾向,然后根据测评结果引导学生自由组建社团、选择选修课,以此来进一步验证和发展学生的职业倾向。同时,学校还开设了面向全体高一学生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生涯认知。当学生进入高二年级后,学校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开展生涯教育。一是引导学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二是邀请职业规划专家进校开展讲座;三是与中职学校合作开设“技能实践课”,帮助学生对职业形成一定的认知;四是组织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体验,让他们在经历、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在经过高一、高二年级较为系统的学习后,学生进入高三年级时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所以,学校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合作,共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供学生学习。另外,学校还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尤其是升学指导,具体包括复习迎考、自主招生、填报志愿、升学就业等。
在生涯教育师资配备方面,学校多方位、多层次地为学生配备了生涯教育教师。一方面,学校实行全员导师制,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涯教育导师,以保证学生能及时获得相应的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规定班主任要将生涯教育的内容纳入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承担一定的生涯教育任务,负责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和落实。从类别上看,学校既有专职生涯教育导师,也有兼职生涯教育导师。前者主要负责全校生涯教育课程的研发和开设以及学校生涯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落实;后者多由学科教师和心理教师担任,主要负责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和对学生的学业的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心理教师在承担生涯教育任务时,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主阵地和职业体验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效果明显。
在课时安排上,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分阶段地实施生涯教育。具体来说,高一生涯教育每周上一次课,高二生涯教育主要是集中时间学习或外出参加活动,高三生涯教育主要是进行不定时的、碎片化的指导。
记者:新高考改革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使生涯决策前置,将生涯决策关键时间点由原来的高二分科、高三志愿填报提前到了高一。尽管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增大了,但却面临着“如何选科、选考”的挑战,这也成了摆在家长、学生和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您认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何处?
曹建华:我认为破解该难题的关键在于家长、学生和教师能做到“不唯分数”或“不要太功利”,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学生选科、选考,还是家长、教师指导学生选科、选考,都应该按照“志趣和潜能相匹配”的原则来进行,否则,学生做出的选择可能会出现不可取的情况,甚至会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比如,物理是某一位高中生学习的薄弱学科,但其父母或自己希望就读某重点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果这位学生坚持按照父母或自己的意愿来选科、选考的话,那么他(她)很可能会在高考中失去优势。这不仅会耽误学生的学习,甚至可能会导致其不能升人理想的大学,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所以,无论是学生选科、选考,还是家长、教师指导学生选科、选考,我都建议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尤其是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和优势学科。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达到所设定的学习目标。
记者: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不可能完全通过课堂完成,而研学旅行课程的开设无疑为生涯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实施空间。您觉得两者应如何实现有效衔接和融合?
曹建华:进入新高考后,上海高中学校积极探索了多种多样的生涯教育途径和方法,如有立足课内的方法(生涯认知教育),立足课外的方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生涯体验),还有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课外方法就包括研学旅行。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际上,高中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就是要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旅游景点、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等组织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对生活的体验、思考与认识。如果高中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中把生涯教育的因素融入其中,必然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比如,高中学校组织学生进企事业单位开展研学旅行,可将主题定为“体验不同职业生活”,学生在活动中就会有意识、有目的地感受不同职业的特点,增强职业感知,形成对职业的深刻认识,明晰自己的兴趣在哪,适合学什么,适合做什么,进而会形成生涯规划的自觉意识。一旦这种意识形成,学生在选科、选考以及专业填报方面做出科学抉择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
记者:为与新高考改革相衔接,教育部于2018年元旦前夕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作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的生涯教育,如何实现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相吻合?
曹建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就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涯教育是培养和发展时代新人的有效手段,如引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课题研究,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探究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或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和对国家的认同感,等等。所以,生涯教育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是相吻合的。目前,生涯教育虽然没有被正式列入国家课程,但新高考改革要求广大高中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规划学业、职业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在需要做出选择时能做出正确的抉择。所以,在目前國家没有出台明确的生涯教育课程方案的背景下,广大高中学校可参考其他学科的课程方案,把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要点等融人生涯教育课程设计之中,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并学习和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尝试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同时,高中学校也应鼓励学科教师依据本学科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并做好组织保障工作,为学科教师开展生涯教育清除顾虑。
记者:2018年3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研究并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大中小幼衔接的生涯教育内容体系,分学段实施生涯教育。您认为高中生涯教育的侧重点是什么?如何实现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曹建华:生涯发展覆盖了个人的整个人生,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虽不成熟但又不像初中生那样稚嫩,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就决定了这个时期生涯教育的侧重点有别于其他时期。我认为高中生涯教育的侧重点应该至少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认知和职业定位与准备四个方面。
高中学校研制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生涯教育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高中教育承上启下的特殊性,应特别注意加强高中教育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对话,使生涯教育一脉相承,不出现脱节的问题。在对接大学教育和与大学教育衔接方面,交大附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比如与大学合作开设虚拟班,研发先修课程,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点,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有理想、有抱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一定规划能力的、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有为青年。
记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打造专业化中小学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在普通高中学校率先建立和普及生涯导师制”。您如何理解生涯导师制?建立生涯导师制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高中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
曹建华:在理解生涯导师制之前,我们可以先探讨一下什么是导师制。导师制是指学校为便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加强学生管理而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的一种制度。高中学校建立导师制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是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理解生涯导师制:高中学校为更好地指导学生选科、选考,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引导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促进学生做好生涯选择并为之不断努力的个别化教育方式。高中学校建立生涯导师制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做好生涯规划决策、促进学生特长优势及个性化品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高中学校开始尝试应用生涯导师制开展生涯教育工作。从实际情况看,高中学校在此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随形式而转变,一些所谓的导师习惯用学科教学思维而不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开展生涯教育。
记者:上海作为新高考改革的试点地区将于2019年6月迎来第三届参加新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志愿填报指导是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能在2019年高考来临之际为广大参加新高考的高中学校在志愿填报指导工作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吗?
曹建华:志愿填报指导确实是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校在高考前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志愿填报指导,有利于提高他们决策的科学性,缓解他们的焦虑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高中学校在开展志愿填报指导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表现为指导对象的单一性。这些高中学校只为学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而不考虑家长及社会的需求。实际上,家長在学生志愿填报过程中也是重要的关键性人物,但由于家长的素养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具备生涯规划知识和技能,所以部分家长可能会给孩子的决策带来干扰。高中学校对家长进行填报志愿方面的指导,有助于协助他们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学生在决策时提供一些辅助型的帮助和支持,如搜集一些资料,尊重学生的选择兴趣,帮助他们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等。另外,高中学校在开展志愿填报指导工作时还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向人们解读新高考改革导致诸如赋分制度的变化、批次的改革、大学“标签”的变动等变化。
记者: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更需要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高中学校如何联动家庭科学开展生涯指导,发挥生涯教育的家校舍力?
曹建华:家庭教育对学生生涯发展产生的影响极大,学校教育始终无法替代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高中学校在开展生涯教育中要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就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发挥家校合力。我认为高中学校联动家庭共同开展生涯教育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要给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协助之外,还可以通过组建家校生涯教育工作委员会,承担为学生在选课走班、学业规划、自我管理、志愿填报和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的任务。第二,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大讲堂,请不同社会阅历的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家长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职业经历,丰富学生的职业认知。第三,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生涯教育活动,让家长从中感受到教育意义,从而支持学校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责任编辑:谢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