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金大侠”的对子课

2019-09-10 08:03陈智峰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19年1期
关键词:金庸对联语文

陈智峰

“‘对对子是国文‘最根本、最方便、最合理之测验法。‘为金庸先生拟挽联这项活动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次有益尝试,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理解,又是一次对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培育,同时也是对刚刚逝去的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最直接、最有意义的悼念方式。”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驾鹤西去。当天晚上,这个消息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众多新媒体和自媒体均第一时间刊发了纪念“金大侠”的专题文章。

2018年10月31日,金庸先生逝世翌日。我从读过的数十篇纪念“金大侠”的各类文章中披沙拣金,挑出了具有代表性的4篇(其中既有刘备我祖的《史记·金庸传》,有六神磊磊的《我再也没有后台了》这样的通俗性作品,也有《三联生活周刊》对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专题学术性访谈《金庸小说何以长盛不衰》,还有似贬实褒的网络奇文《金庸的“七宗罪”》),再加上金庸小说中的30个名句,共整理出了两万余字。第二天,我对这份材料加了“编者按”并拟了几条“阅读任务单”整理成“世间再无金庸”专题阅读材料(共4大张16页),发给打印室赶印了出来作为学生周末的自主阅读项目学习材料。于下周一返校后进行了“世间再无金庸”专题阅读的心得交流分享课,还特意给学生观看了关于金庸先生的专题片。

2018年11月13日,金庸先生出殡之日。刚好有四川茂县高中的几位语文同仁来我校访学并被安排来听我的课。于是,我适时调整了原先的教学计划,在这一堂课上引导学生为金庸先生拟挽联。

我先以《射雕英雄传》中桃花岛上“试剑亭”中的“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一联作为导入,并引导学生归纳对联的四大主要特征,即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平仄相谐”。

接着,我出示了孙伏园为鲁迅先生写的一副挽联:

踏《莽原》,刈《野草》,《熱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我故意隐去“呐喊”“彷徨”,让学生通过补写“呐喊”“彷徨”,初步了解“挽联”这一特殊对联类型的情感特征,并进一步掌握对联上下联末字“仄起平收”的要点。

紧接着,我又出示了去年我带领学生们为余光中先生拟写的三副挽联:

全清源:静坐听冷雨;独伫绘《乡愁》。

叶萌萌:《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乡愁》如陈酒那般醇。

丁家旗:艺术多妻,品《乡愁四韵》;空间四度,味《白玉苦瓜》。

并引导学生归纳、把握挽联的主要特点,既有悼念缅怀之情,又有评价总结之意,借以引导学生在接下来为金庸先生拟挽联环节注意结合他的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

然后,我出示了香港殡仪馆中金庸先生灵堂的图片,灵堂的两侧是金庸先生自拟并手书的作品集字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横批为“一览众生”。我让同学们说出这副对联中的十四部作品的名称,并补充了对联之外的另一部作品《越女剑》。

之后,让学生们静下心来,打开脑洞,独立构思,尝试为金庸先生拟制一副挽联,要求字数不少于10个字。

经过前期的充分阅读、酝酿、铺垫和引导,又有多副参考挽联提供了示例,指明了方向,降低了难度。学生们文思泉涌,写出来许多颇具水准的挽联佳作:

1.神雕侠去举世恸;白马客行万古悲。(李书畅)

2.众生悲叹大侠去;一人笑傲江湖行。(戴于博)

3.侠义往事随风去;江湖恩仇待人书。(叶萌萌)

4.此生著书十五,传阅于世;今世卒岁九四,震惊人间。(周廷翰)

5.世上犹有倚天剑;天下再无屠龙人。(郑家佩)

6.梦碎鸳鸯分飞去;宴散英雄再见难。(吴泽贤)

7.来持鸳鸯刀,辟江湖世界;去仗倚天剑,恸万千心弦。(曹依如)

8.老树叶落豪客逝;碧水长流侠义存。(金丽珍)

9.乘白马英雄离俗世;射神雕佳作留人间。(汪琦钧)

10.春风红尘去如朝露;秋月碧水逝若云烟。(吴佳颖)

11.乘白雕,泣飞雪,再无华山盛宴;驾血马,号碧潮,独留襄阳豪情。(李城穆)

这些挽联,或概括了金庸先生的文化地位,或归纳了其生平贡献,或引用其代表作品与作品人物,均表达了对一代武侠小说宗师的敬意与怀念,且达到了对联的基本要求,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考虑了上下联末字的“仄起平收”,实属不易。

课后交流时,来自茂县的几位教师纷纷赞叹这堂课的设计理念之新、课堂环节之巧与文化内蕴之深,并对学生当堂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击节不已。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对对子”是国文“最根本、最方便、最合理之测验法”。“为金庸先生拟挽联”这项活动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次有益尝试,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理解,又是一次对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培育,同时也是对刚刚逝去的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最直接、最有意义的悼念方式。这项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语言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理解并掌握了“对联”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基本规律,并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为金庸先生拟挽联”的任务,充分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猜你喜欢
金庸对联语文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巧出对联
金庸:好为人徒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