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生复试是学研究生选拔的最后一道关卡,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招生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高度。至国家颁布指导文件以来,更重测验进入到研究生复试当中,但所选心理测验的功能多是用于筛查心理健康问题,或只是一种形式,或功能单一,没有起到其应有的目的。本文所介绍的内田克莱佩林测验,是通过做业量等指标,综合得出复试考生的智力、情绪、气质、性格等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的因素的指标,对提高复试效率、提高招生单位人才培养质量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内田克莱佩林;测验;研究生;复试
研究生选拔考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其录取考生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的高度和水平。而复试作为研究生选拔工作的最后关卡,其对人才选拔标准的界定更直接关系着最终录取考生的质量。自国家扩招政策的施行,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民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但研究生教育资源投入的速度远远慢于研究生数量增长的速度,所以导致研究生阶段培养的人才质量大幅度下降,达不到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生培养不同于本科阶段,相比于本科教育,研究生需要基础理论坚实宽广,专业知识系统深入,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且必须在所研究的方向上有新的认识或取得一定的创造性成果。所以,对于研究生的选拔必须有明显区别于本科选拔的标准。研究生的选拔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素质,择优录取。
一、研究生选拔方式
目前研究生选拔考试中采用的多是传统的人才测评方法,主要采用定性测评的方法,过分依赖评价者的个人经验,个人主观性较强,而且只偏重考查考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国的研究生考试主要包括初试和复试两阶段,初试由国家统一考试或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笔试过后由国家提供国家分数线,招生单位决定录取分数线,符合条件的考生进入复试,考生接受进一步的考核,从而决定最后的录取结果。研究生复试的主要目的就是除了进一步考查考生的显性的知识外,重点考查考生的隐形知识即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隐性知识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张履祥,1990)。刘海峰,潘懋元,廖平胜等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的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考试目的功利化;考试内容教材化;考试题目标准化;只注重考试的分数等(杨艺,2012)。
国外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会对申请者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进行考查。通过本科阶段的成绩和标准化入学考试等形式评估认知因素。而对非认知因素进行评估主要采用面试、推荐信和个人陈述的方式(薛刚,孙晓敏,2011)。Norcross等人发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众多心理学研究生教育项目的研究生选拔中,本科阶段的成绩是最常用的评估方式,其次是推荐信、个人陈述、面试等(Norcross J C,Kohout J I,& Wicherski,2010)。
二、内田克莱佩林测验简介
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由日本心理学家内田勇三郎提出,其理论依据是德国精神病学家克莱佩林的连续加法实验研究。自开发出此测验,在日本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测验已成为日本使用范围最广的心理测验之一。我国在80年代初引进和使用过该项测验, 近来, 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的拥有者日本精神技术研究所2000年正式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在中国开展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针对受测者的特点设计了三种版本 ,它们是:“标准型”测 验,适合中学生及以上的人使用;“儿童型”测验,适合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幼儿型”测验,适合幼儿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使用。
“标准型”和“儿童型”测验的构成基本相同,由三个部分组成:受测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接受该测验的日期、次数、测验时的身心状况等;练习部分,由5行、每行59个数字组成;正式测验,由34行、每行115个数字组成,每行1 min,分前、后两部分。“幼儿型”测验除用幼儿熟悉的图画代替数字外,其他方面與上述基本相同。测验方法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针对受测者的特点设计了三种测验方法:进位的连续加法:两个数字之和大于10,即从横向排列的第一行第一个数字开始,相邻的两个数字之和大于等于10。不进位的连续加法:同理,就是相邻的两个数字之和小于10。画O打×法:按指导语分别在“幼儿型”测验画的某种画上或在“标准型”测验的某个数字上画O打×。根据测验结果,从作业量,即受测者前、后两部分分别完成加法运算的数量;曲线形状;错误率三个方面,可以得出测验者的多方面情况,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综合特征(方晓义,郑晓齐,玉井宽&大野裕美,2000)。
三、内田克莱佩林测验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的可行性
目前,在研究生复试中引入心理测验已是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普遍做法,但目前我国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对测验的用途多集中于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测查(杨艺,2012)。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一,复试中所依据的心理量表不统一,主要集中在SCL-90,MMPI,UPI,16PF等。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在研究生复试中引入心理测验的目的应该是探讨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应具备哪些品质,如何用科学、有效地方法测量这些品质,使学校在研究生培养阶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挖掘潜能,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第二,在复试中采用的心理测验的信效度,尤其是生态效度,即用于复试中的心理测验是否真的适用于研究生的选拔考试之中。第三,心理测验实施过程规范性的问题。在已有关于作假识别的研究中,缺乏针对某一具体的心理测验开发作假识别量表的研究。不同的测验所测的心理特质不同,情景不同,因此,被试的作假反应也可能有所不同。
对国外相关的研究生选拔方式进行的分析表明,包括气质、性格、动机等在内的非认知因素可以有效地预测研究生的学业成功(孙晓敏,车宏生,2012)。因此,研究生招生中应该积极的引入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注重考察个人的潜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等各项能力水平,同时注重对个人品德和价值观的评价,注重优化评价方式,在定性评价的同时加入定量评价。
对气质的测量:UK测验中的作业量和作业曲线特征直观地反映了被试的气质类型;在UK测验中,越外向的气质类型作业量越大,作业量最大的是胆汁质,作业量最少的是抑郁质。通过学生两条作业曲线形态,可以直观地看出学生的气质类型;多血质学生的两条作业曲线都呈“U”形,第16行到第30行的平均作业量远高于前15行的平均作业量(如图1),这反映出多血质的学生启动性快,不喜欢做枯燥的事情,竞争性强等心理特点。胆汁质的学生前15行总体作业量波动较小,波形成锯齿状,后15行作业量刚开始很高,然后逐渐下降,反映出多血质学生情绪波动的特点。粘液质和抑郁质学生尤其是粘液质学生的作业量逐行增加,因此他们的两条作业曲线是持续向右上方升高的,这反映出内向的学生注意力特征较好,善于长期从事枯燥活动的心理特点。
对性格的测量:性格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包括思维方式的习惯化。反映了学生习惯化的态度、情绪、意志、理智等特征。UK测验中启动性、兴奋性、可变性指标是表明被试性格特点的评价标准(方晓义,2000)。启动性说明了被试是否可以快速进入学习和生活状态的速度;兴奋性指出被试在活动中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可变性反映了复试学生在情境中情绪性和行为的变化幅度。UK测验要求被试完成一系列连加运算,被试在测验过程中的认真程度、情绪紧张程度,客观地反映出复试者的部分性格特征。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的测量:邓光辉和孔克勤(1995)提出UK测验的作业量与学生成绩成显著正相关,学习成绩优秀者作业量也高,作业曲线多为定型;学习成绩差者作业量较低,作业曲线多为非定型(Kelman E G,1983)。通过复试者在UK测验中的作业量、定型曲线等特征,可以推断出该生的基本智力特征。注意力是智力的表现之一,也是學习准备性的体现,以UK测验中复试者两条作业曲线的波幅和最大作业量与最小作业量之差,可以直观地看出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孔克勤等人(1995)对违法人员的研究发现,违法者的作业量明显偏少,后期初始作业量不足,曲线有较大的凹陷或起伏。在多领域的使用正实其在筛查心理异常者的有效性。
在研究生复试工作中使用测验,一个必要的条件是在较隐蔽的条件下得出招生单位所需要的结果,现在在复试工作中所使用到的测验还都做不到这一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工具的普遍使用,人们可以很便捷的知道所接受的测验的功能,从而更快的作出装好倾向。这个结果在周萍、付茜等采用SCL-90和MMPI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苏泉仁,李宁,孙远刚,2009)。而UK测验具有表面效度低,即受测者很难根据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判断它所测的内容,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受测者的真实情况。除了此优点儿,UK测验还有高模拟性,内田克莱佩林测验内容与受测者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任务有很高的类似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出受测者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性格等特征。
参考文献:
[1]邓光辉,孔克勤.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在我国的试用研究 [J].心理科学,1995(4):230-233
[2]张履祥.学业成绩与智力和人格特征的比较[J].心理科学通讯,1990,(05):26- 30.
[3]薛刚,孙晓敏.如何有效选拔研究生—国外研究生选拔实践的证据[J].教育科学,2011(4):67-78.
[4]孔克勤,等.违法犯罪者人格多种方法研究[J].心理科学,1997,(04):307- 310.
[5]杨艺.关于在研究生复试中引入心理测验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6]苏泉仁,李宁,孙远刚.研究生复试中的心理健康测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5-118.
[7]孙晓敏,车宏生.国外研究生胜任特征研究对我国研究生复试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9):48-53,85.
[8]方晓义, 郑晓齐, 玉井宽, & 大野裕美.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简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16(2),44-48.
[9]张彦军, & 李梅.内田-克莱佩林测验在中国内地30年研究述评.吉首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33(3), 125-128.
[10]Kelman E G.Predicting Success in Veterinary Medical College[J].Journal Veterinary Medical Education,1982(3):92-94.
[11]Norcross J C,Kohout J I,&Wicherski M.Graduate Admissions in Psychology [J] .The Application Process,Eye on Psi Chi,2010(2):28-29,42-43
[12]Schmitt N,Keeney J,Oswald F L,etal.Prediction of 4-Year College Student Performance Using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Predictors and the Impact on Demographic Status of Admitted Student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6):1479-1497.
作者简介:
张鹏飞(1988—),男,汉族,河南焦作人,心理学硕士,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认知。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