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引路人——秦世耀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风力发电机组认证咨询会委员,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理事。
梦想寄语:火热的激情,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
奋斗吧,未来属于你们!
初識大咖
对张北草原天路你可能并不陌生,它被称为“中国的66号公路”,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一大批游客慕名前去,那一排排白色的风电机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磅礴壮美。
然而,实际上我们对于风力发电可谓知之甚少。比如:风电机组非常重,仅机舱重量就高达100吨,而将这100吨的机舱安装在距离地面80~90米的高空且能稳定运行,无疑是个大的难题。发的电去了哪里?能够直接到达你我的家里,点亮灯泡、充满手机吗?这些还需要解决风电并网问题。如何优化利用风能,减少不稳定的风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又将是解决风电并网问题的关键。
他,参与建立了国家风电试验基地,构建了我国风电并网试验检测认证体系,为国家新能源创新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打破了国外对新能源发电设备并网技术的垄断,促进了新能源发电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他,就是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世耀。
大咖零距离
Q:可以说,您在新能源研究所历经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吗?
A:在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成立的初期,我就加入这个富有朝气的团队。由于我的专业背景是电力系统和电机控制,而且在新能源所成立之前,我有几年从事产品开发的经验,所以领导当时安排我来牵头成立检测实验室。随着这几年新能源的发展,我们的团队逐渐壮大,由最初的5个人,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200余人,我觉得我也是赶上了一个好机遇,非常幸运。
Q:风电并网难应该是一个困扰着行业的难题,通过您这些年的研究,您觉得我们现在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A:风电并网是现在全世界都会遇到的难题,尤其在我们国家。电力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动化系统,它要求我们实时发出电力,要和用户用掉的电力实时平衡,同时我们要保证发出的电力的质量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所以,新能源加入电力系统以后,对电力系统产生了一些挑战。
具体的挑战表现在:传统的发电形式是以火力和水力的形式来发电的,一般是用户需要多少电,我们就来调节它,让它发多少电。但是新能源的发电形式,我们无法预知,也无法改变天气,我们需要根据天气来发电,而不是根据我们的需求来发电,这个和我们传统电力系统是有矛盾的。
另外,风力发电的方式和我们传统的火电和水电技术不一样,火电技术和水电技术,是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风力发电则是以电力电子的变换技术来进行发电的,这给电力系统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国家现在提出要进行能源革命,包括能源的生产,能源的消费以及能源的供给革命。国家科技部也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计划,智能电网2030重大工程。我相信,在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Q:对于即将或者正在想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您有哪些建议?
A:目前,各个高校都有新能源这个专业,如果大家选择这个专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我们也在帮一些高校来设计它们的大学课程体系,包括编写教材;同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也在跟一些高校进行合作。新能源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如果你选择一些传统的专业,比如材料学、机械学、电学,可以和这个专业完美地融合起来。所以不要拘于非要选择新能源专业,未来还有更多机会进入这个领域发展。
Q:您能根据您的经验给我们的考生一些建议吗?如何做好从专业到职业这样一个选择?
A:第一,他们应该有很好的专业基础,应该现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打牢,基础知识要打牢,还要有实践能力,对于工科生来讲,一定要通过实践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第二,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Q:对于考生而言,这个行业的魅力是什么?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学生要具备哪些能力?做些什么准备呢?
A:新能源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进入这个行业有很多方式,首先还是要从兴趣出发,在兴趣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行业里制造和研发性的机构。如果对宏观的规划有兴趣,可以选择规划的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如果更喜欢探索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科研院所。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要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未来一定会有光明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