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寺观园林的保护与发展路径

2019-09-10 07:22郑连莲杨希苑蕾
园林建设与城市规划 2019年1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保护

郑连莲 杨希 苑蕾

通讯作者:郑连莲,1981年1月,女,汉,辽宁沈阳人,现任沈阳城市学院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及其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构景艺术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讲,以宗教建筑旅游功能作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来对寺观园林的保护与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讲述了寺观园林环境的概念与现状,其次讲解了寺观园林的特点,再次讲述了寺观园林的形成及发展,最后根据寺观园林的保护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几点保护与发展路径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寺观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寺观园林;保护;发展路径

一、前言

寺观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其中的一部分。随着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逐渐提升了对寺观园林的关注。寺观园林可以作为地方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柱。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寺观园林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其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以此来提升对寺观园林的保护力度,帮助寺观园林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寺观园林环境的概念与现状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讲,园林的概念并没有完全统一,当前获得了较高认同的说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是将其限制在比较狭小的范围,指的是院墙内的院落,而另一种则是从笼统的角度进行概述,主要指的是园林或者是风景点中的园林构景艺术[1]。

从实际情况来讲,虽然庭园、园林和类似风景点在施工上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都属于加工环境的一种艺术,不同的风景点在自身属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却又含有非常多的共同点[2]。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导致在划分界限的过程中无法准确的作出判断。

在有关文献中提出,寺观园林环境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紧靠寺观但却是单独建设的园林,例如宅园和宅邸之间的关系[3]。这一情况在南北朝时期非常常见,很多贵族都会将自己的邸宅贡献出来作为佛寺。第二种是寺观内部的绿化。第三点则是郊野地区中,寺观周边的环境。

三、寺观园林的特点

(一)具有宗教与旅游的双重功能与风格

对于寺观建筑来讲,宗教功能属于其建设中的重点,与之相关的活动属于寺观中的日常,所以,在设计格局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佛寺设计的过程中,山门、天王殿还有藏经阁等建筑需要按照活动顺序进行建设,而这样的建设顺序也成为佛寺的基本建设格局[4]。

交往观赏功能属于建筑的附属作用,寺观园林虽然会拥有非常多的变化,但是必须将其宗教功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保持其基本作用的发挥。因为受到宗教活动的影响,其园林设计与私家园林之间会有很大不同[5]。例如寺观中的水池不仅能够实现装点环境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当做放生池,众多游客可以在此积德行善,加上佛塔还有碑刻等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景观环境。

寺观园林因为拥有自身的不同的功能与风格,使其中的景观不仅带有观赏性质,而且还具有宗教内容,其中的建筑物不仅是烧香拜佛的场所,也是观赏的景观。不同的风格使其在雍容华贵的基础上,也体现出了典雅的格调[6]。例如云南昆明的昙华寺中形成的寺小花园大的独特格局。

(二)具有浩大的空间容量

因为寺观园林属于游览场所之一,会有众多参观者到访,所以,其需要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其在这一方面相较于私人园林来讲会具有更高的要求。相对来讲私家园林的面積普遍偏小,基本都是在10亩左右,现阶段最大的私家园林拙政园也没有大于80亩[7]。但是,本文所研究的寺观园林的用地面积却与私家园林不一样,寺观园林占地会因为寺院的大小而改变,配合山水会体现出更强的空间感。很多大型的寺院空间容量非常大,视野会更加广阔,可以体现出非常不同的空间层次,使其在远距离与近距离的观赏上都更具有特点。

因为比较大的空间容量,寺观园林在景点与建筑分布上会呈现出由近处到远处,而且因为景区的分布位置也是不同的,道路相互交错,不仅能够容纳大量的游览人群,而且还具有比较大的弹性容量,在人流随着季节变化的过程中,其能够提供更大的疏散可能性[8]。在容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其可以向内收敛,这也是寺观园林非常重要的特点。

(三)具有历史与文化内涵

一些历史悠久的寺庙经常会保存非常多的宗教文物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品会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在一些大型的园林中,其会经过多年的开发,不断地扩大自身规模,景观也会不断的获得美化,累积越来越多的宗教痕迹,并且经过众多文人与僧侣的赞颂[9]。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使得寺观园林中所富含的价值更为丰富。例如曹溪寺的三绝碑,都属于其中比较知名的古物遗迹。而这些寺观其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自身原有的作用,而是成为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见证,在不断的发展中,会展示出独属于自身的意义与作用。

(四)具有灵活的布局与格调

因为寺观园林环境中的地理情况不同,在经济条件上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导致其在布局和使用的材料上会出现很大的不同。例如一些会形成建筑群,而一部分则会独居一隅。一些建筑会使用非常昂贵与华丽的材料,而还有一些则仅仅使用一些岩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这样的变化会使其出现很大的差异,多变的布局与格调会成为其独一无二的特点。

佛寺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中心对称的形式,如果因为地形的影响使其无法形成中心对称的结构,则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云南中甸的葛丹松赞林寺是非常巍峨的藏式碉房建筑群,具有较为独特的西藏风格。

四、寺观园林的形成及发展

(一)宗教的传入及发展

佛教在公园7世纪左右进入到佛教,在进入之后,不仅与当地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结合,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制度的统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武器之一。而且其通过与当地的宗教相结合,成为云南传统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10]。

佛教在7世纪进入到云南之后,形成了非常众多的派系与旁支。其中主要分为四个主要旁支,包括梵文经典系佛教(阿吒力教)、汉文经典系佛教(汉传佛教)等。总结来讲,佛教在云南的主要特点是在传入之后就与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形成了统一,与政治紧密结合,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吸收了地方原始的一些文化,以此来适应当地民族的思想变化,并促进它的发展。云南佛教的四个主要分支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方人们不同的信仰所导致的,例如汉族与白族主要信奉阿吒力教。不同的佛教派系中也吸收了很多地方的文化内涵,所以,也能使得它能够具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二)较为复杂的自然条件

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穿云南省南部地区,云南省的西面和西南面与缅甸相邻,而南面又与老挝和越南连接在一起。从西北到东南与多个省份相邻。面积大约为38.3万平方公里。

从地理角度来分析,云南省整体上来讲,地势是较轻微倾斜的,每公里会下降6米左右,呈现出阶梯状的下降形式。海拔高度相差很大,例如卡瓦格博峰与河口县南溪河与元江交汇的位置仅仅相距900公里,但是他们的海拔高度却相差很多,大约为6663.6米。云南按照地形来讲,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就是坝子,就是山间盆地,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全省有超过1400个,总计面积有2.4万平方公里。第二点,高原,指的就是海拔超过1000米以上,并且山体的表面相对平缓的面积约占全省的10%左右。第三种,山地,指的就是海拔在1000~3500米左右,占据总面积的77%[11]。

从气候角度来讲,因为受到纬度和海拔条件的影响,云南气候类型会呈现出非常多不同的情况,一些地区会长时间处于冬季,而还有一些地区则很少有冬季寒冷的天气。从整体情况来讲,云南全年的气温相差并不大,但昼夜温差相差较大。整体上降水比较多,干湿季节非常分明。在气候上会呈现出垂直变化。因为在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上的海拔高度较为接近,导致在省内出现了寒带、温带与热带三种气候。

(三)文化特征的多元性

从整体角度来讲,因为其地理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导致当地拥有非常多不同种类的文化,因为其处于汉文化的边缘地区,与青藏文化交接,并且还会涉及一定的东南亚文化,所以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边缘文化。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与融合,并在时空上形成了交错,展示出了不同的文化网络。

从构成的与发展延续的角度来讲,因为当地的文化非常的丰富,导致其与中原地区的文化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12]。而在新石器时代之后,云南文化不断发展,对外界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例如古滇民族文化还有白族先民与彝族先民所创造的大理文化等。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形成了属于自身的影响。

五、寺观园林的保护与发展路径

(一)过度的旅游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获得了很多人们的喜爱。在1872年的时候美国出现了第一座国家公园,为黄石国家公园。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已经有20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公园,约为2600座左右[13]。可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现阶段的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更为明显。使得很多景区丧失了原本的风格,变得更加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也使得很多寺观园林为了迎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不斷地对其进行修复。正因为这样,使得很多寺观园林缺少了自然美,所以,也对寺观园林的长远健康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使得自然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空前的破坏。并且现阶段很多寺观园林中挂上了游乐场的招牌,要么,就是国家寺观的环境较差,部分建筑物过于破败,,便无法激起游客的游玩兴致。或者就是修建的过于现代化、商业化,使游客不能很好的感受到寺观园林本身的样子。例如,丽江中比较出名的就是白马龙潭寺,(详情请见图1、图2),修建的形制就略微寒酸,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寺观的庄严。这便是我国寺观园林的过度开发的现状。

(二)保护与发展措施

1. 确定开发的文化定位

要想提升寺观园林的保护措施,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提升对寺观园林的认识。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老先生就曾说过:人们对于历史园林的态度,是由对其的认识程度所决定的,只要能够深刻的认识存在的含义,就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尊重,才会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寺观园林是一类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园林,我们必须提升对于寺观园林的认识,用强有力的艺术手段来保护寺观园林不受破坏,并实现稳定的发展。记得曾经看过《哭泣的鬼神》,作者用笔描写了昆明西郊玉案山筇竹寺中的五百罗汉雕塑图[14]。(详细请见图3)。作者提到了在中国的雕塑史上,筇竹寺的雕塑被相关的专家所忽视。只有在清代雕塑的时候,它才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总体来讲,要想保证寺观园林得到有效的保护,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确定开发的文化定位。

2. 真实性原则

在阅读《法中历史园林的保护及利用》的时候,此篇文章中就详细的介绍了北京天坛相关的保护规定,所以,要想实现寺观园林的快速发展就应当借鉴这篇文章中的保护园林的管理方法,以此来提升对寺观园林的保护力度。在这篇文章中写到:院内的各种建筑群,应当严格地按照历史的原貌对其进行维修,并加以保护,以此来改善现阶段不合理建设的现状,尽最大的可能来恢复建筑的原貌。这不仅是对古建的尊重,也是保护文化的一种表现[15]。所以寺观园林应当向此学习,在修建寺观园林的时候,不能过度的开发,使其丧失了原本的内涵,同时也应当注重寺观建筑的外观,不能过于破败,但是,同时也不能过于耀眼,应当掌握好修建的力度。与此同时,寺观园林一般都是以曲径通幽,诗情画意为修建的核心,寺观园林的游人主要以游览为主,所以,应当根据寺观园林的修建特点与游人的游玩特点,更好的完善寺观园林修建中的不足之处。因此,要想提升寺观园林的发展,应当遵循着真实性原则。

(三)改良社会协作与人文背景

寺观园林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与专家和公众共同努力来完成。其中需要政府部门做的就是,应当为其颁布相关的法律,来更好对我国民族遗产进行管理,这也可以侧面的体现出政府对于寺观园林的保护作用。相关的科学家、景观园林设计师等,一起来为寺观园林的风格进行设计,这也是为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公众人群是寺观园林的受益者与支持者。除此之外,每位公民对待寺观园林、文物古迹的态度和认识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位公民都应当积极的参与到寺观园林的保护中。

六、结语

寺观园林是地方旅游产业的支柱。同时,寺观园林也属于自然形成的旅游胜地。为了保证寺观园林能够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其的保护。进而也就必须做到确定开发的文化定位、采用真实性原则、改良社会协作与人文背景这三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寺观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蓉,吴尧.无锡近代园林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为例[J].创意与设计, 2017,12(6):56-86.

[2]吴晶巍,毕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下历史名园的保护与发展——以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天坛为例[C]//2017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园林绿化建设与发展学术论坛. 2017,3(20):75-242.

[3]孟憲瑞.浅谈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 2017,25(20):75-242.

[4]徐欢.浅析古建筑和古园林保护与修缮的施工技术[J].科学与信息化, 2017,2(3):55-85.

[5]苗运海.园林施工的技术要点与管理对策[J].南方农业, 2017,11(32):26-27.

[6]杨宏烈.扬州盐商园林与广州行商园林比较研究[J].中国名城, 2017,25(3):42-46.

[7]温泉,唐业易,刘夤昊.建成遗产语境下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演进[J].科技通报, 2018,23(5):36-222.

[8]蒋海辉.古建筑园林的修缮与保护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12(8):45-132.

[9]刘芳.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趋势及对策探讨[J].建筑与装饰, 2019,23(11):19-2142.

[10]于洪艳.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谈[J]. 科技创新导报, 2017,32(34):75-242.

[11]王永志.简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12(3):206-206.

[12]李淼.从生态学角度对北京颐和园植物配置浅析[C]//2017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园林绿化建设与发展学术论坛. 2017,12(2):75-242.

[13]姜明斐.城市园林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花卉, 2019,12(2):21-42.

[14]刘燕,刘庭风.《芥子园画传》中的园林观[J].建筑与文化, 2017,25(2):159-160.

[15]王晨明.谈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 2017(16):321-321.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保护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