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团队意识的现状和培养

2019-09-10 18:33郑婉秋
速读·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团队意识高校教育大学生

摘  要:团队意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团队意识主要表现在齐心协力、协同合作和服务精神的方面。受到社会文化、学校氛围、家庭环境及个人因素的综合因素影响,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大学阶段培养团队意识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团队意识;高校教育;协同合作

现代大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不同的岗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越显重要。他们的团队意识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主体的需求。

1当代大学生团队意识现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近况做了一个客观的评估,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充满正能量的同时,指出大学生本身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之一为大学生团队意识差。大学生团队意识缺乏主要表现在:

1.1遵守集体规范意识淡薄

有些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不清楚组织纪律的重要性,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加上自我控制力差,在学习生活中不能很好的遵守学校和班集体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时常逃学、旷课、缺考、替考等。

1.2人际交往能力薄弱

90后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过于冷漠、缺乏积极和热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5年问卷调查显示,70.5%以上的人曾为室友之前的摩擦而苦恼,而导致冲突的主因是个体的习惯不同加上缺乏沟通。遇到烦恼、问题后,学生也不主动的与教师沟通交流。每次教师与学生座谈会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屈指可数,表现出深刻的隔阂。不少学生对教师、辅导员敬而远之,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不积极反馈,从而无法获取及时的指导。

1.3集体观念淡薄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主动去为集体承担义务,比如担任班委。他们更愿意将时间支配在个人事务上。许多同学只看到个体利益,无法看到集体利益。个别同学甚至自我中心严重,在处理事情时无法从大局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甚至不在乎他人的利益,对集体毫不关心,譬如不履行值日生义务、夜间随意喧闹影响他人休息等,直接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紧张、集体凝聚力差的后果。

1.4重竞争轻合作思想盛行

大学生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了个人奋斗,缺乏合作的经历,这往往导致大学生养成单打独斗的习惯,忽视了团队合作的作用。曾有机构做过一项调查,大学生从小到大依靠团队所获取的荣誉只占5%。因此,许多大学生无法正确评估团队合作带来的效率提升。

1.5团队合作问题多

部分学生对参与学校组织的文艺、体育、知识技能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差。不少学生会反应学生活动越来越难进行推广组织,学生集体荣誉感缺失,对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态度冷漠。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除了反应出学生的态度问题,还凸显了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自视甚高,觉得只有自己能力突出,对其他同学能力和态度不信任。有的学生团队合作一出问题,就先从别人身上找寻原因,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缺乏担当。

2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缺乏的成因

2.1负面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多元文化冲击、高速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持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意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不良传统文化阻碍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再加上西方宣传的个人英雄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对我国传统倡导的集体主义造成了较大冲击和负面影响。面对不公平竞争、物欲横流等不良社会现象时,部分大学生缺乏明辩力和控制力,对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产生消极态度,影响了其团队意识的养成。

2.2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根深蒂固,不断强化高考的作用及其竞争的激烈,很少关注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当前高校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没有与兄弟姐妹一起团结互助互让、协作成长的环境,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能快速的得到满足和实现。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要求他人对自己的关爱,而缺少对他人、集体的关心,很难养成与他人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心里意识和行为习惯。

2.3教育环境的影响

高考是根独木桥,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经历过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的选拔性升学考试。长期以来,这是学校、家庭、个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考试形式基本上是闭卷并要求独立完成,选拔性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团队协作、综合素质的考评,只通过卷面成绩进行优胜劣汰。而大学期间,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不得不努力去争取各种荣誉和资格证书。高校的课程关注更多的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很少开设与团队精神有关的专门课程。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缺少团队合作的实践经历,大学生容易对待竞争和合作的问题上产生认知偏差。

3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对策

3.1提升团队精神的理论认知

在公共选修课中,增加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团结协作等课程,加强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对团队精神的理论认知。其次,有计划的组织专题讲座,通过优秀教师、校友讲述分享团队协作在社交工作中的重要性,向大学生传递未来社会工作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通过接收知识的方式,积累团队协作的理论知识,形成团队意识的理念。

3.2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培养

高校学生通常以辅导员带的学生为一个大集体单位,在这个大集体里面以班级划分为小集体,这个小集体又可以以宿舍划分为更小的集体。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经常组织以集体为单位的竞技活动,如组织宿舍为单位的优秀宿舍评选,组织班级为单位之间的知识能力竞赛等,组织大集体之间的交流比赛等,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学生之間互相鼓励协作,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中的氛围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增加集体主义精神。

3.3组织优秀主题班会

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优秀主题班会,以积极向上的主题来激励大学生树立起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们自主精心准备主题班会,开展一系列诸如“学风建设”“诚信考试”主题班会等。丰富的主题班会既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友谊,让班级更加有凝聚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遵守学校规范的意识。

3.4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培养团队意识

集体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组织精心设计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如文艺晚会、演讲比赛、宿舍文化节、拔河比赛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的才能展现,发掘其特长并提升自信心,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集体主义的认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通过他们个人的努力和团队协作获得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5增加学生校内外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现代高校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任务,也逐渐开始成为适应多样化、现代化、差异化的教育平台,连接着学生和社会,学生在高校学习知识,开拓思维,提升自身竞争力,为走向社会做准备。让大学生参与精心组织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如课堂上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科研团队,课堂外开展各种能力竞赛,组织社会实践如就业实习、校外兼职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社会分工需求的了解,引导学生在组织协作方面的配合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4结语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大学生适应将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同时充分实现其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素瑜.关于当代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

[2]王会江,王艳.高职院校依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探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3]朱忠祥,王中元.浅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4]俞俭.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武汉大学调查启示[N].中国教育报,2019-09-19(5).

[5]段冉.班級建设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6]刘洁.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养成的现状和解决途径[J].知识经济,2014(21).

作者简介

郑婉秋(1989—),女,重庆重庆市江北区人,现任职于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团队意识高校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例谈体育拓展游戏中团队意识的培养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