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中歌唱状态的建立

2019-09-10 07:22:44黎玉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共鸣呼吸腔体

黎玉玲

【摘要】 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没有正确科学的歌唱状态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音色音量,更不可能很好地表现声乐作品。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建立正确歌唱状态的重要性和建立正确歌唱状态的方法。

【关键词】 声乐 歌唱状态 呼吸 腔体 共鸣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44-01

0

声乐的发声是由不同的局部发声肌群协调复杂运动的结果。这些运动包括歌唱呼吸、腔体的打开、声音共鸣的贯穿等,我们简称为歌唱的状态,歌唱的状态还包括歌者的精神状态,演唱者在歌唱时的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激情和自信。良好歌唱状态的建立在声乐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歌唱状态的建立。

一、歌唱状态建立的重要性

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歌唱状态对声乐演唱非常重要,在声乐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进入良好的歌唱状态,不但能够改善教学效果,还能够使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学生的歌唱状态既决定了声乐教学目标目标完成,又决定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歌唱状态建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于歌唱的过程,结果是歌唱的声音。但是我们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很多老师倡导的发声方法是以结果是否有效做为衡量方法的标准,总是告诉学生关于声音的东西,让学生找声音的某个点,或者告诉学生声音在头的哪个位置。其實,只引导关于声音层面的东西,这个是以结果为方法的。而我们强调的正确歌唱状态的建立,歌唱时整个过程整个环节中歌唱状态的保持,细分到局部的每个运动。也就是说,过程做对了,结果就不会错。这就是建立正确歌唱状态的重要性所在,有因必有果。

二、如何建立歌唱状态

(一)呼吸的建立

歌唱的状态,是一种动态。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说过:“一个歌唱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我国古代也早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论述,可见在歌唱前气息的调节对于歌唱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歌唱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歌唱的气息,然后解剖歌唱时气息的运动状态。我们都知道,人体呼吸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胸式呼吸,第二种是腹式呼吸,第三种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而第三种呼吸是我们采用的歌唱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的运动状态是吸气时横膈膜撑开,吹起时(歌唱时的气息控制)需要胸腹式联合运动,这种运动是持续的,运动的分解动作是腹部用力向下拉动,胸部则向上拉动。这样形成了歌唱气息的一种持续运动的状态。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发声练习前先做10至20分钟的呼吸训练。这个训练分两步:第一步是吸气。吸气时口鼻同时吸气,气息随气流进入肺腔,两肋向下伸展,横膈膜撑开,腹部膨胀。第二步是呼气。呼气是在吸气的最后的点上做短暂的停留(也就是屏住呼吸),然后再做吐气的运动,吐气我要学生发出轮胎漏气的“嘶”的声音,气息缓慢的呼出,直至放完气息又从新吸气。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呼吸顺畅了,就解除了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也就解除了胸部僵硬,气息的容积跟着增大,气息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有了气息歌唱才有了“支持”感。

(二)腔体的打开

喉结和声带,是歌唱发声的振动器官,是歌唱的核心环节。声带位于喉结的中间,受喉肌和软骨的控制声带的运动取决于喉结的状态,歌唱时喉结不能上提或下压,应保持自然稳定的位置,喉头略向下,而喉咙打开喉头就会下降。喉咙打开时下巴必须适当放松,舌头轻轻放平不能用力。因此喉咙打开是歌唱的关键。

歌唱时腔体打开主要体现于喉咙打开,并且持续打开的状态。众所周知,喉咙打开的状态就是半打哈欠的状态,声乐大师吉诺·贝基认为“打哈欠”是打开喉咙的最好方法,因为“打哈欠”时一定是深呼吸状态,横膈膜两肋左右张开,软腭抬起,这种“状态”就是歌唱的状态,运用这种状态发生时,声音位置到气息的支撑部位有一种垂直感。那么,在歌唱时,我们必须一直保持这样半打哈欠,并且让喉结一直都保持向下且悬浮,既然是悬浮,一定不能强硬,喉结在悬浮也表明喉咙是放松的状态,也就是歌唱状态。

(三)共鸣的建立

从声带发出的声音,叫基音。基音进入人体解剖结构的共鸣空间后,能够产生声波共振,也就是“共鸣”。基音是很微弱的,只有当它在人体各个共鸣腔得到了共振后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发出宏亮、有力、优美的声音。

共鸣腔体主要体现于喉腔和鼻咽腔。我们通常感受到了很高的头腔共鸣,甚至胸腔共鸣,这些都是对声音结果的一种感应。所以,声音共鸣的状态,是歌唱时身体及肌肉各方位联合运动的状态下产生了声音的结果。我们通常听到美妙的歌声,形容圆润饱满有穿透力的带着贯通全身的共鸣腔体的声音,这种华丽的美妙的声音,是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和特别要求的歌唱状态。要得到共鸣的声音效果,必须是在气息流畅和喉咙打开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学生做到这两点后才能进行共鸣训练。做共鸣训练我通常是用气息带动胸腔进行振动,当气息能在胸腔振动时说明气息是顺畅有流动性的,同时喉咙打开,然后再把声音毫无控制的甩出去发出声音,这个声音就是头腔的声音,通过不断的练习就可以得到圆润饱满有穿透力的声音。

歌唱状态,是美妙声音的前提,美妙的声音是状态发生后的结果。良好的歌唱状态的建立是学习声乐,掌握科学发声的关键之一,声乐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歌唱状态的习惯,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声乐的技能技巧,进而能更完美地演唱歌曲。

[ 参 考 文 献 ]

[1]傅小虎.谈声乐教学中歌唱状态建立的方法[J].铜陵学院学报,2006,(5).

[2]杨少坤.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J].戏剧之家.

[3]路颖.浅析教学中良好歌唱状态的培养《大众文艺》.

[4]姚杰.浅论培养学生建立良好歌唱状态的重要性《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共鸣呼吸腔体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橡胶挤出装置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3:08:52
浅谈呼吸对舞台发声的作用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32:51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中国广播(2016年10期)2016-11-18 13:31:27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浅谈歌唱演员的基本演唱技巧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11:28
开孔金属腔体场强增强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