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梅
一、案例背景
人生下来的第一件事,是适应母亲赋予的新皮囊。将灵魂搁在里头伸展成最惬意的姿势,以作对刚刚萌出翠芽的生命的贺迎。她这具皮囊的贺迎与旁人不同,是父母的号哭,这具皮囊与众人不同,她的左颊不是众多新生儿该有的粉红,而是狰狞的皮下血管瘤,凶恶的猩红交错成网,在同样柔嫩的肌肤下集成一片横亘,一样的触感,却让接生的医生畏于触碰。她披着这具皮囊长大,带着那可惧的猩红。
从很小的时候起,她习惯紧紧握住母亲的手,亦步亦趋地走过众人宛如实质的视线,审视、同情、厌恶、畏惧,她在这样的视线中长大。同龄人见她便远远躲开,不大不小的声音议论着那显而易见却值得一说的外貌。她虽小,却懂。她的母亲告诉她,她与他们并没有不同,然而这差异太过明显,她只能木讷地点头。最后,她一个人在母亲视线无力触及的墙角蹲坐着舔舐伤口。
二、事情经过
2017年深秋的某一天,班级3位女生一起到办公室找我,原因是莫同学的政治等级考课堂笔记不见了(对等级考生而言,政治课堂笔记是浓缩、是精华),因为以往的一些相处细节,这3个同学认为是她拿了,但她拒不承认。跟她们分别进行了交流后,我将她叫到了一个寂静的角落,询问相关情况。她不肯承认,但是一直在流泪,我心生疑惑,凭直觉,这是委屈的泪水、怨愤的发泄。原来,几天前,莫同学和她发生过言语冲突。事情还得从上外杯英语竞赛说起,英语教师让莫同学通知她比赛当天必须穿校服——裙装。莫同学兴高采烈告知她的时候,她突然很愤怒,莫同学用鄙夷的眼神看着她,她几近崩溃,号啕大哭。
此刻,我抱紧哭得歇斯底里的她,无声胜有声,大约过去了半个小时,她擦干泪、抬起头:“老师,我对不起你,你对我那么好,像妈妈一样,我让你失望了,我把莫同学的课堂笔记藏在了宿舍里,今天晚自修时我会带过来给您。”
三、案例分析
1.不用问她莫名的怒火从何而来,经验告诉我,莫同学“伤害”她了,她心想:你身材那么好,人又长得漂亮,我呢?我披着这具皮囊长大,带着那可惧的猩红一起,我还这么胖,要穿裙装,岂不是让我扮演小丑吗?
2. 黑暗中的人向往阳光,却又畏惧接触阳光,因为早在黑暗中失去了一切,与黑暗融为一体。仿佛有两个她,一个拿着铁锤,抄着夹子,夹起烧得通红的铁块搁在铸板上敲凿,狠戾而决绝,嘴唇抿成一条严苛的线条,胳膊肘朝上一拐,拭去额角滚落的汗珠,眼中被红彤彤的色彩点亮,闪烁着病态的亢奋。另一个她牢牢咬着牙关,眉目皱起,脸颊涨得通红,痛苦而忍耐地接受锻造,口齿不清地喃喃:“我……我要成为一柄利枪证明自己!”
四、案例解析
(一)慎用怜悯
怜悯有时候甚至比厌恶更伤人,因为那剥夺了别人自尊的权利。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艾滋病患者站在路边,需要的只是陌生人的一个拥抱,不是同情,不是鄙夷。比起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感情,我们更需要的是平等位置上的身份认同,那样更能带给他们温暖与希望。于她而言,如果我因为那一片“猩红”,即便她做了不该做的事,我依然选择毫无原则地庇护她,那是怜悯,我以为怜悯是不道德的,滥用怜悯之心有时候是纵容,面对这种事情,我选择公正对待。第二天,我将莫同学喊到办公室,指出了莫同学的不足。关于“藏笔记”一事,我毫不留情地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比起所谓道德制高点的同情,她更需要的是平等位置上的身份认同,这需要她自己先做到。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自己,你和所有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人类的不同,所以才有了相同,终有一天,我们不可避免地成为少数,而那时,请不要忘记,每个人都是少数,也都是多数,少数与多数相互影响着、适应着。
(二)了解实情
我选择了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她膝盖严重拉伤,高考完毕后需要立即手术),专门到教室单独与她“聊天”。她说出了许多我之前不了解的情況,比如,她的父亲后来又娶妻生子,如果她需要向父亲索要每个月750元的生活费,就必须在双休日或者节假日辅导同父异母的弟弟学习,可是继母通常会因此离家出走。随后,我跟学生处相关教师进行了沟通,给予了她一定的减免和补助,我平时也会从家里带些生活日用品奖励给她。内心最深处的地方却也最易被触动,不需要太奢侈的条件,敏感的她只需要真实的温暖就够了。
(三)激励前行
我经常找宿管部教师和室友了解她的情况,大概因为她在他人面前总戴着面具,她对待外婆和妈妈时总是火冒三丈、口不择言,而外婆和妈妈总是忍让,每次我要训斥她的不孝,她母亲总央求说算了,原因是她至少还是自强、自立的,她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参加市里各种各样的英文竞赛,获得了奖项的大满贯。在升旗仪式的发言环节和班级谈学习体会时,我总会有意无意地安排她在大家面前抛头露面。
坠入悬崖的人对于一切能依靠的东西会施以全心全意的期望,哪怕是锯齿草,其也会一把抓住,试图凭借它返回生境,那是绝望到极点的希望。她的眼中只剩下那株草,再也没有其他东西。她拿着奖状欣慰地站在台前展颜一笑,那一片猩红倒是增添了不少亮色。
(四)评语暗示
与之前相比,尽管她有了很大的改观,通常能融入班级的大氛围。但我有时候还是会发现她有些异常的举动,比如说谎、在小考翻看教师的抽屉以期提前看到考试的内容。我清醒地意识到,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春风化雨的细致、潜移默化的诱导。借助评语,我可以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适时的影响,从而诱导她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我的意见。
下面是我给她写的两段评语:“人生之路的精彩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我们不确定友情是否永恒,亲情是否牢固,美好的现实是否会昙花一现。然而,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芳华易逝,唯爱和善良永恒。”“我们生活的世界五彩纷呈,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珍藏,记得有谁说过:你用什么样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回馈你。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或不顺心,丫头,请始终坚信:人性本善。”
最后,借用她一篇作文的片段作为结尾:“我的世界中不只有那株小草了,芳草萋萋,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人,有和我一样的人,我与他们并没有不同。如今,我不仅能得,更能失了。当心境豁然开朗后,目光可及皆是相同之人。”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