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禄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人们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内容之一。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成了人们研究的对象之一。而在小学阶段所设学科当中,以“品德与社会”的知识内容与德育最为接近。本文便择取这一学科作为论述对象,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作如下阐述。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现代课堂对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一个必然方向。德育的意义在于,保证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成才,亦能成人,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真正人才。德育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大方向上来划分,可以概括为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民主法治观念教育等等。本文限于篇幅问题,现只根据小学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作为契合点,只选取上述所提的前三项为依托,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归纳。
一、挖掘教材,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内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成为一个热爱劳动、习惯劳动、不怕劳动的人,是德育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材当中,收录了大量与劳动主义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对于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有着良好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积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挖掘,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的解析,从而促进学生科学劳动关系的形成。
以《黄土高坡》一节的教学为例。在将本节主要知识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作了详细的讲解之后,我便根据“劳动”这一主题,对课堂展开了深入挖掘。如:展示黄土高原恶劣的气候环境、贫瘠缺水的土地,我向学生们询问:“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当地人是怎样生活的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出了“辛勤劳动”的背景。就此或以图片或文字资料的形式,向学生详细展示当地人民如何利用这里的沟谷和陡坡植树种草,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发展了牧业,巧妙地化劣势为优势;这里缺水,人们便发明了辘轳汲水;又根据当地的环境挖窑洞居住,既能防风沙、防雨雪,还冬暖夏凉,没有蚊虫……诸如此类,以辛勤的劳动对抗并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通过这些背景的挖掘与了解,“辛勤劳动”“智慧劳动”“科学劳动”的观念在学生们的内心得到了良好渗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得课堂的德育从这一角度获得良好展开。
二、结合游戏,促进集体教育
集体教育是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的教学。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应表现为对自己身边具有共同目标的团体的认同,且能够在实现目标的相关行动中,进行有效、积极合作,从而推动效力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因此,对这一观念的认识十分薄弱,单以理念的灌输不会产生较好的作用。根据其心理规律分析而言,我们可以利用相关团体游戏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在切身的实踐体验中获得对“集体、团结、协作”等理念的感悟与认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集体教育的渗透。
以《做守规则的小学生》一节教学为例。在对本节有关于“诚实守信、德贵自律”“人无信不立”等概念给学生讲解之后,我便根据“团结、信任”等主题组织学生们展开了“信任背摔”的游戏活动。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经典项目,过程为需要个人站在一定高度的位置向后笔直倒下,而其他人则需要面向站立,共同伸出双手接住倒下的队员。这一活动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这一游戏的进行需要学生集体完成;另一方面,需要某位学生作为个体与团体协作进行。如此,既需要集体的大力协作,又需要完全的信任。通过这一游戏的开展,在实际体验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对“集体”的概念,对“团结协作”重要性的认知等,从而使得学生们的集体德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确保了德育的教学质量。
三、情境体验,增强爱国教育
爱国教育是德育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自身德育素养的重要外在体现,我们应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体验为主。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或者相关视频的播放进行情境创设,进而引导学生融入这一情境当中。由此,学生们便可以在各种感官的带动下,良好地激发爱国情感,为德育的进一步渗透作良好铺垫。
以《为了祖国的振兴》一节为例,我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祖国建设付出艰辛汗水的典型代表人物的影像资料。如,科学技术方面,有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等;以及大庆油田开发时期的“铁人”王进喜等人;其他还有焦裕禄、孔繁森、张朝阳、杨利伟等。同时,我又选择对钱学森的个人事迹作为典型进行了详细讲解。如:钱学森在归国之前,已经是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名誉教授,参与了美国的秘密军事科研项目,掌握着许多前沿科技,享有美国最高级别的安全通行证。然而,面对如此之多优越的条件,当他听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一切,就算面对重重的阻挠和杀身之祸,钱学森还是下定决心要回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在这一系列视频片段的播放之余,我以《走进新时代》的歌曲作为背景,使学生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激发下更好地融入课堂的情境,让学生们在对这些爱国人士的了解下受到熏陶、感染,唤起他们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从而促使爱国意识和精神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渗透。
四、结语
德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是确保学生在知识学习之余得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而纵观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德育的渗透是有着很大优势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将德育贯穿于课堂当中,使之与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同时,积极根据教学内容与相应的德育目标,时时作出灵活的调整与优化,促使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德育内涵,感悟德育内涵,在逐步积累中提升德育素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为学生们的学习创造出高效的平台。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