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之宁
摘要:近年来,多模态隐喻因其在建构丰富的话语意义方面的优势, 逐渐引起语言研究者的关注,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的话语分析中,旨在揭示隐匿于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新闻漫画为语料,对其所包含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探讨其意识形态本质。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0-0026-02
近40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直是国人奋斗的目标,今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更是得到了国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有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新资讯的传输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人们除了可以从报纸或电视上获得文字和视频的消息,还能通过网络新闻漫画或是动漫视频来获取最新资讯,这使得民众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部内容,也使得年纪较小的民众能掌握信息,从近年来央视网陆续播出的创意新闻动画不难发现这一趣味的传播媒介正受到大众的欢迎。本文主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相关的新闻漫画为语料,对其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解构,并探寻相应的模态配置情况,来辨识夸张新颖的新闻漫画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本质。
1 多模态隐喻
伴随着概念隐喻研究的不断发展与扩大,语言学家们也逐步开始对其进行思考。Lakoff&Johnson(1980)指出,“隐喻首先是思维和行动上的,其次才衍生为语言。”Forceville&Urios-Aparisi(2009)引用Mark Johnson的原话说:“经典的认知隐喻研究一直只关注语言体现,这隐含某种偏见:意义只存在于语言符号中。事实上,其他符号或一切艺术形式对体现意义的构建过程与语言并无二致。”作为人类交际符号资源,除文字外,還有声音、图像、空间等其他交际媒介和手段。在异质感官符号的冲击之下,文字在表达意义方面的符号垄断地位正逐步削弱,这一系列原因都为多模态隐喻的出现做好了铺垫。多模态隐喻研究是在人文学术界出现的“多模态”转向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从只关注概念隐喻的语言文字表征转向关注语言文字只担任其中一种交际模式的多模态语篇表征。[1]
相对于只用或主要使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目标域和源域的单模态隐喻而言,多模态隐喻则可以通过5类感官系统即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模态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来指称我们内在所蕴含的情感认知状况。多模态隐喻分为狭义多模态隐喻和广义多模态隐喻。从狭义上来说,多模态隐喻指源域与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由于该定义在实践中很难得到精准的论证,所以我们通常采用广义上的多模态隐喻,即源域或目标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共同实现隐喻机制,如图像-文字隐喻、手势-语言隐喻、图像-声音隐喻等。本文主要将广义上的多模态隐喻作为理论框架,探寻主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闻漫画是如何运用图像-文字隐喻这一多模态隐喻形式来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从而揭示新闻漫画中的意识形态本质,即我们对其内在的情感认知状况。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漫画
新闻漫画是一种用漫画的形式去报道或评论新闻的体裁。创作和构思都以新闻事实为依据,将时下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作为素材,在保证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以夸张幽默的形象化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艺术加工。本文之所以选取该主题,一是其重要的地位;二是顺应时代主题;三是用多模态隐喻来阐释新闻漫画中的意识形态相关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在求新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得到论证。新闻漫画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以色彩丰富浅显易懂的人或事物再配上文字及矢量运动,通过凸显出来的漫画特征来隐喻新闻事件的关键特征,从而转喻整个新闻事件。
3 新闻漫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多模态隐喻表征
新闻漫画的表现形式基本上为图像-文字,这一表现手法与广义上的多模态隐喻定义契合,即源域或目标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隐喻,所以本文用多模态隐喻为框架来解释新闻漫画中以夸张新奇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本质。
图1来源于百度图片,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由图像、数字和文字构成。其中微笑的大楼作为源域,以此来隐喻目标域,即“建设的小康社会”。顾名思义,“小康社会”并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靠着一砖一瓦一点一滴地去堆积而成,它有着夯实的基础。就像建造一座大楼一样,先从打地基开始,再一层一层往上加盖。该漫画以大楼“一砖一瓦”的属性来隐喻“小康社会”,使人们看到这座大楼时,与自己意识中已有的“大楼”属性产生连接,从而与“小康社会”产生共鸣,最后在意识中自动将“大楼”这一漫画形象概念化为“小康社会”这一抽象概念,完成隐喻。另外,漫画中奔向“小康”大楼的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以此来代表所有奔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他们为早日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奋力前进,对未来充满了展望。
图2来源于百度图片,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由图像和文字构成。与上图的不同之处在于,此漫画以“杠铃”作为源域,将其用来隐喻目标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建成,任务繁重,与“杠铃”很“重”这一属性产生连接,显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之艰难,其中要实现的目标众多,并不是一件易事。漫画中的三人由2男1女构成,3人一起共同举起“全面建成小康”这一杠铃,以此来预示“小康社会”这一“杠铃”重到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举起来的,需要众人合力,共同实现。通过3人共同高举杠铃,生动形象地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繁重,需要众人合力这一隐喻。
当然,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源域还有很多,本文选取了出现频率较多的“大楼”和“杠铃”作为目标域,透过漫画形象而生动的特征,对其图像-文字转喻的机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从中发现,图像-文字这一多模态隐喻,和以往的传统隐喻和概念隐喻有异曲同工之处:首先与人们意识中已有的认知属性产生连接,从而实现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过渡,使得源域与目标域产生共鸣。与以往的传统隐喻与概念隐喻不同的是,多模态隐喻可以通过5类感觉系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模态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来指称我们内在的情感认知状况,而不是单单只靠文字这一静态形式。
参考文献
[1]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1):1-10.02757063-5DE6-40F0-A09E-535A2B7CF6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