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20:31肖国成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环节教学法

肖国成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强调和倡导要将现代化的教育思维理念和方法手段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助力课堂教学活动开展。5E教学法以其先进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本文主要对5E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5E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一、5E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5E教学法由美国的生物学课程研究专家贝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所进行的学习模式开发而来,该教学模式完全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主要借助实验和调查进行具体问题的探究和学习,强调和倡导教师组织和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建构和科学概念的理解。这一模式实施的一般性程序为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制(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鉴于这五个环节的首字母都是以“E”作為开头的,因此这一模式被称为“5E”教学模式。

二、5E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一)参与

参与环节是5E教学模式的初始环节,该环节主要是进行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确定,并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激发,教师主要进行通过问题的确定、问题情境的创设强化学生参与意识的提升,让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上,问题的设置应当与生物概念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而且要能够强化对学生实验研究的组织,让学生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利用进行科学现象的解释,问题设置应当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桃子”达成目标。

(二)探究

探究环节是5E教学法实施的主体环节,学生知识、技巧、方法、技能的获得都是在这一环节中所完成的,教师主要应当将探究的条件和机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实现感性经验的获得,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与探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经验的共享。教师还应当强化自身引导者、促进者、指导者角色作用发挥,实现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化。

(三)解释

解释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依托实现知识的理论化与抽象化,使交流这一形式变得更可行、更顺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借助对其他可能解释的比较,特别是对那些能够全面体现科学性的解释进行比较,让学生再借助进一步的实验与观察,强化自身基于解释的评价、修正与求证。小组学习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基于不同的解释结果进行充分思考与讨论,在基于各自结果进行充分比较的基础上,让他们与教材中的结论或者教师提供的答案进行再比较,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自身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还存有一定缺陷和不足进行检验,确保学生基于相关问题所获得的解释是正确的、可行的。

(四)精制

精制环节主要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自身概念的扩展,并且强化学生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获得,让学生借助已经建构的概念对新的情境、新的问题以及周围世界进行充分解释。

(五)评价

评价环节主要是强化学习评价的运用,较之于传统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对学习评价更为注重,而且要求学习评价的实施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者共同进行实施。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评价,而且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基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主要强化诊断性评价的实施,还可以将学生访谈、结构性观察充分应用其中,评价应当强化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总结性与形成性的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有效结合,促进教师和学生通过评价进行教与学必要信息的获得。

三、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教学为例,5E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当坚持以下流程。

在参与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玉米生机勃勃生长的画面进行播放和展示,并提出设问:如果玉米长时间被水所淹,那么其生长状况会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植物的其他器官是否也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实施?植物中种子的呼吸作用与人的呼吸作用之间是否一致?大家能够借助实验对自身的推测进行证明?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积极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充分观察与思考,有的学生做出假设,由于玉米的根部被淹没在水中,导致他们可能会死亡。学生在经过初步思考之后能够得出这样的判断:植物的其它器官也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提出的质疑主要是:植物的呼吸是否也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呢?这一问题又如何进行证明呢?

在探究解释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呼吸作用中种子是否进行氧气吸收的装置进行安装,并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要求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学生探究过程中,在对实验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于描述性的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对比和相互讨论,并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甲瓶中萌发的种子虽然进行了呼吸作用,但其中的氧气被消耗,还能够不能够助燃,由此得出结论种子呼吸作用吸入了氧气。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实验引导: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分别吹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之中,从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此原理为依据进行实验的设计,从而探究种子呼吸过程中是否进行二氧化碳的释放,让学生一起进行研究的实施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小组讨论的实施,各个小组之间也要进行充分的交流,之后全班进行充分的讨论,对实验的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筛选和优化,再进行实验的动手设计,对假设进行充分验证,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对原因进行解释:萌发的种子因为呼吸作用而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些浑浊的物质,由此得出结论,植物在呼吸作用中呼出了二氧化碳。

在精制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对于呼吸的概念以及表达式进行充分引导:上面的实验对于呼吸作用实施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了证明,如何对其进行概括呢?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呼吸作用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其概念、意义和基本原理进行归纳和概括。

在评价环节主要是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广宇.“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及反思[J].考试周刊,2018(13).

[2]王千.“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19(7).

[3]袁维新.5E教学模式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学教学,2015(4).

[4]俞春妮.“5E”教学模式让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J].考试周刊,2015(18).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环节教学法
制作二氧化碳传感器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