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河南省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从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量增加和增长速度上,新乡市经济增长状况略好于河南省平均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也要高一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速度和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是初始值低;居民收入水平处于河南省中等水平,基本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断提高。主要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坚持党的领导,立足本地实际的发展战略;今后应该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借力郑新融合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弥补新乡对外经济发展不足的短板,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促进新乡市第三产业产值提升。
【关键词】新乡市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引言
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到2018年进入第四十个年头。这四十年间,中国实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78.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0309亿元,年均9.5%以上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让我国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发展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河南省新乡市的经济发展与中国整体的发展紧密相连,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新乡市独有的特征。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口,为了辨明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深入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之中,理解其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探索未来发展的新命题,对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清晰认识和对基本发展经验的总结是未来更好更快发展的根基。
1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省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利用新乡市统计局所提供的数据,本研究从以下方面梳理新乡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1.1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乡市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关于新乡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我们从新乡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来说明,并与河南省及全国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新乡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7亿元,2017年新乡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4.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2017年新乡市地区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58.7倍,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1.1%;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乡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初步统计2018年新乡市全市生产总值2526.55 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6.6%的增长率。从新乡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量增加和增长速度两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新乡市经济增长状况略好于河南省总体平均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也要高一些,可以说,新乡市抓住了改革开放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全市经济规模总量迅速扩张,为新乡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带来的坚实的经济基础。
根据新乡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结合河南省统计年鉴,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2017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新乡市位列全省18个省辖市第6位,2017年新乡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8.1%,位列全省18个省辖市第9,具体产业分来看,新乡市的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河南省第6位,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河南省第7位,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河南省第10位,从数量上看,新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位列第11位,利润总额与此相当,也是位列全省18个省辖市的第11位,而利税总额则有所下降,位列全省18个省辖市的第13位。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乡市经济发展的相对优劣势,突出的地方表现在,新乡市2017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也略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不足的地方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利润、利税等表现较差,而且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排名较为靠后,使得新乡市经济结构调整不够合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压力较大。
1.2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新乡市经济结构变迁的特征分析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结构合理化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从城乡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其变化等方面来说明,包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例的变化;不同行业增长率变化的状况,新型工业体系、产业集聚区发展状况,以及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问题。
(1)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乡市城乡结构的变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新乡市城镇化战略稳步推进,四十年的发展让新乡市城乡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四十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则让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够不断向城镇转移,从而在政策推动下,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从城镇化率上看,1978年末新乡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1.7%,全国城镇化率为17.92%,即,改革开放初期,新乡市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6.2个百分点;到了2017年末,新乡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与自身相比,新乡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1978年末上升40.3个百分点,基本平均一年上升1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8.52%,比1979年末上升40.6个百分点,基本上也是一年上升一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新乡市的城镇化速度和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是由于新乡市在改革开放之前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太高,农村人口占比太大,所以,同样发展速度下,我市和全国平均水平还是有6.52个百分点的差距。
(2)新乡市三次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在新乡市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其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呈现阶段性特征,大致表现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新乡市经济结构从“一二三”次序转变为“二一三”,第二个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5年,这11年间,新乡市的产业结构持续保持“二一三”状态,这一时期,新乡市第二、三产业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较慢,第三产业占比迅速增加并有超越第一产业的势头。第三个阶段是从1996年到2017年,这22年间,新乡市的经济结构表现为“二三一”状态[3]。1995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25.6:49.4:25.1,到2017年轉变为9.2:48.6:42.2,从三次产业结构具体占比值上比较,这一阶段新乡市的第三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2017年时已经超过工业,预示着新乡市经济结构即将进入三二一形态,第三产业与工业并驾齐驱、“双轮驱动”新乡市经济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
1.3河南省新乡市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方面的变化分析
(1)新乡市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研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明显减小。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1元,较1978年增长50.4倍,年均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9元,较1978年增长77.2倍,年均增长11.8%。2017年,新乡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55.04元,位列全省第8,其中工资性收在总收入中的占比59.83%,经营性收入占比22.01%,财产性收入占比2.86%,转移性收入占比为15.2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新乡市居民收入水平处于河南省中等水平,但是,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程度高,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低,这使得居民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家庭收入增长性较差。
(2)新乡市城乡居民支出状况研究。2017年新乡市居民总支出为18052.14元,其中消费支出13902.51元,食品烟酒支出为3931.13元,占总支出的21.78%。2017年,新乡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6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70%,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新乡市城镇和农村总体上都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3)新乡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由1978年的3.22减小到2017年的2.11。尤其是近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快,自2010年以来已经连续8年快于城镇,这主要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发挥了综合带动作用,在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条件下,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4)新乡市社会保障情况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乡市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可以从新乡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变化来说明,近十年来这一比例不断上升,财政支出重点向扶贫相关领域倾斜,使得贫困人口的脱贫率不断上升,另一个是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倾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就业服务体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体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保持不断提高状态。
2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省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
2.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新乡市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巨大增长,社会面貌得到彻底改变,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发展思路,不能脱离我国总体发展战略,也离不开新乡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总体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方向。新乡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改革中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啃硬骨头”,在实践中充分发扬拼搏进取精神,敢于创新,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新乡市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2.2立足新乡本地实际的发展战略
立足新乡本地实际的发展战略表现在,充分挖掘新乡市的“区位、科技、山水”三大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强市、科技兴市、环境立市”三大战略的实施[4]。
改革开放以来,新乡市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全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累计投入占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总投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67.1%提高到2017年的79.8%。与科研经费投入相适应的是科研力量的壮大,截至2017年,新鄉市科技人员数量已超三万人,R&D机构数量超过230个,为新乡市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促进河南省新乡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发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是为了保障新乡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保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从发展战略方面,借经济结构调整之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新乡市经济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前期的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高投资推动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原有的考大规模资源投入支撑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遭遇巨大挑战,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这主要是因为,粗放生产的结果是产品竞争力不断弱化,依靠资源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给新乡市带来资源消耗过高和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就是城乡和地区经济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经济可持续增长又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依托新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的电子电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汽车零部件及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选择主导产业,引进发展与机器人技术应用、3D打印机、5G技术应用等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借着我国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时机,推动新乡市用电池产业替代一些落后产业。
3.2借力郑新融合发展,弥补新乡对外经济发展不足的短板
郑新融合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乡市应该借力郑新融合发展战略机遇,借助国家助力中原崛起的时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全面融入中原城市群建设,借助郑州市“米”字形铁路的建设契机,深度参与河南自贸区建设,融入全国、融入全省开放发展的格局中,以此进一步推进新乡市的对外开放,加快新乡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新乡市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外贸依存度是阻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障碍。因此,要利用与郑州比邻的区位优势,深度参与郑新融合发展,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中展现新乡力量,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鼓励新乡先进装备制造、电子通信、纺织、绿色能源(电池)等优势产业产能“走出去”,为新乡的优势出口产品拓展国际市场。
在“引进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资项目与本地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协同发展效应。对于同时具备产业优势和企业优势的生物制药、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应侧重引进能够实现产业链延伸的项目,以实现对优势企业的配套支撑;对于产业优势明显,要引入国际大型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让生物制药、纺织、电子、电器等产业真正起到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3.3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促进新乡市第三产业产值提升
新乡市南太行风景区具备优良的山水资源,但是,新乡市旅游业的发展滞后于河南省内的洛阳和开封等地,在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加大新乡市第三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这就必须充分利用新乡市的山水等自然资源,发掘新乡市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激发新乡市旅游业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这样既能起到调整新乡市经济结构、提升新乡市服务业在地区经济中占比的作用,又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观,保证新乡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新乡市统计局:新乡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告之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收入显著增加,2018-11-23
[2] 新乡市统计局网站,新乡市相关年份的统计年鉴
[3] 新乡市统计局:新乡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告之二:城乡發展日新月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新乡日报评论员 实施“三大战略”加快崛起步伐[N] 新乡日报/2016年//1月/20日/第001版
[5] 新乡市统计局:新乡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告之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 发展动能快速崛起,2018-11-12
[6] 张怀军,蔡慧敏,融入“一带一路”实现新乡经济发展新突破[N]新乡日报/2017年//10月/14日/第003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批准号:2018B008)阶段性成果;2018年度新乡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乡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批准号:2018XSK005)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王萌(196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当代青少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