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正在探索中的“户外学习”课程,是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将幼儿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领域学习活动由室内扩展到室外,通过幼儿对大自然的亲身感受和亲密互动,支持幼儿在户外以及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沙水、种植、艺术创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总和,也是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和必要的实施条件。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提出了“六个支架”理论,其中“支架五”指出: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资源建设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组成部分,“户外学习”课程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充分利用,会对“户外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和幼儿的学习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基于户外的真实的人、事、物等课程资源是幼儿进行“户外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丰富适宜的资源才能带来综合、有效的学习。在幼儿园“户外学习”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多主体、多维度、多途径,进行园内外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园本课程资源库,在幼儿和人、事、物等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的互动中,既可以有效地支持课程的实施,又能够不断引发新的课程内容的生成,使得“户外学习”课程更加丰富与生动。在“户外学习”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多种策略与途径,进行“户外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资源开发主体:幼儿园园长及教师
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解读和园情分析,幼儿园制定了《“户外学习”课程方案》,从六个维度就每一年课程实施的重点工作确定具体行动计划,课程资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在课程实施之前的每一次课程审议中,教师们也都详细梳理了课程实施所需要的各种课程资源。
1.系统创设与规划“户外学习”环境
良好的户外环境具有开展“户外学习”的先天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活动需求,对幼儿园内的户外空间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有了自然本真的野趣园、亲历“粒粒皆辛苦”的耕种园、探索发现的冒险屋、挑战自我的运动场、天马行空的艺术园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域,这些区域有草坪、沙、土、塑胶等不同的地面材质,有可以阅读、安静游戏或独处的帐篷、塑料桶,还有能在雨天探索和活动的风雨长廊。
幼儿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玩水、玩沙、种植、建构、表演、自然探究等自己喜欢的各项活动,通过在户外不同区域的活动,获得不同的体验,享受亲近自然、户外学习的乐趣。
2.持续补充“户外学习”所需各类资源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幼儿开展户外学习的宝贵资源。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季节变化特征和户外分布情况,我们对幼儿园现有植被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幼儿园植物统计表》。通过对现有植被的梳理和园艺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们发现幼儿园植被种类比较单一,果树种类较少,缺少水生类及攀爬藤本类植物。
于是,我们在幼儿园内又增设了水生植物区,种植了蒲草、铜钱草等各类水生植物,长势喜人。在围栏处补种了一排花色不同的藤本月季,随着它们的不断生长,打造了色彩丰富的“花墙”,各种颜色的花朵让校园更有活力,也更能吸引有益的动物种类。我们还在临近幼儿经常活动的区域旁边种植了凌霄、金银花、白茉莉等多种攀爬类藤本植物,可以让幼儿近身感知植物的外形和特征。全新规划打造的花草园内,园内植物的种类和层次更加丰富了。我们支持幼儿亲手为这些树木植物绘制铭牌,铭牌上还附上了百度百科二维码,方便幼儿和教师在“户外学习”的过程中随时了解关于树木植物的知识。
(2)材料工具及户外设施
根据幼儿户外游戏活动需求,幼儿园对体育游戏、沙水、种植、饲养、艺术、表演等活动所需要的器械、材料进行收集与统计。除了在班级给幼儿提供观察、探究、游戏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外,幼儿园还在户外公共区域提供大量符合幼儿户外游戏所需的工具与材料。基于户外学习中幼儿对自然的探究与调查,还补充了“户外学习”所需要的儿童自然探究的专业工具,方便幼儿在户外随时开展活动。随着户外学习的常态化开展,每次户外学习活动持续的时间以及参与活动的幼儿数量也随之增加,我们在前花园增设了洗手池和户外厕所,方便幼儿园及时洗手、入廁,保证户外学习的正常开展。
3.探索与发掘园外课程资源
我们还依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在对园内资源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对园外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结合“户外学习”课程中的远足课程以及春秋游等户外学习专项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幼儿园为圆心,以半径500米、1000米、1500米划定小、中、大班幼儿户外学习区域,在此区域内筛选出适宜幼儿进行“户外学习”的场所(环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这些场所进行资源调查,绘制地形图,并对场所内的相应的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进行统计与梳理,为接下来的课程设施提供保障。
资源开发主体:教师及儿童
课程实施之初,教师们是资源开发的主体,而伴随着课程的推进,教师们逐渐发现,儿童既然是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当然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创造者。我们的“户外学习”课程,既有依据课程目标预设的各类活动,更多的还有儿童在户外开放的环境中,通过与各类资源自主自发互动,生成的各类有趣的学习活动。教师们成为了幼儿开发课程资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他们陪伴幼儿探索发现园内不同的课程资源,并将寻找课程资源的脚步延伸到了园外。幼儿还在幼儿园用废旧轮胎自己造景观、种花草,种植枣树、樱桃等果树,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成为课程资源的创造者。
资源开发主体:儿童及家长
家长既是课程的参与者,也是课程资源本身。我们也充分发掘家长在课程组织实施中的作用,发放家长问卷对家长资源进行调查,对能够提供“户外学习”活动实施相关支持的家长资源进行统计,形成家长资源统计表;组建家长义工团,家长义工根据课程需要参与幼儿的“户外学习”活动。结合家长进校园的活动,对亲子“户外学习”课程资源梳理与统计,并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更新了幼儿园及周边课程资源统计表及分布图。而伴随着课程的实施和不同班级不同活动主题、内容的推进,家长通过亲身参与、查阅资料、阅读图书等不同的方式,陪伴幼儿走出户外、走进大自然,和幼儿一起探索身边的课程资源。在此过程中,家长加深了对“户外学习”课程的了解和对幼儿园教育理念的认同,更刷新了对幼儿能力的认知。
课程资源是课程的要素,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同时也是课程的来源。尤其是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更加需要立足于幼儿园内部和周边资源,通过筛选、重组、优化,将资源转变成课程资源组织实施课程,最终将课程资源变成课程内容。在幼儿园“户外学习”课程的架构与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多主体、多维度、多途径进行园内外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园本课程资源库,在户外真实、自然、开放、自主的环境中,支持幼儿和人、事、物等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建立联系、产生互动,既可以有效地支持课程的实施,更能够不断引发新的课程内容的生成,使得“户外学习”课程更加丰富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