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校本研训模式初探

2019-09-10 07:22王暑华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紧密联系岳麓区研训

王暑华

许多规模较小的学校,在办校初期,往往不足12个教学班,在开展校本研训时,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长沙市岳麓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下称“教师进修附小”)是一所新办学校,学校规模小、班级数量少、师资严重不足,还处在一个成长摸索期。在此背景下,学校为实现“打造精品学校”这一目标,探索一条最适合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创新推出了“塔”式校本研训模式。

所谓“塔”式校本研训,即将学校的研训以金字塔的模式进行层级管理,将其分为五层:塔顶为岳麓区教研室教研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第二层为区内名师;第三层为学校校长、书记等市区级骨干教师;第四层为校内骨干教师或成熟型教师;底座为青年教师或新进教师。这种由上而下层层指导的模式,可以使年轻教师迅速熟悉业务,成熟型教师向名师的高峰攀登,学校行政层则在塔顶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整个学校可全员为师,也可全员为徒,打包成长。顶层设计之后,研训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便可寻迹达岸,水到渠成。

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紧密联系,四条研训渠道”。

一、三个紧密联系

教学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全方位的学习和各级单位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进修附小紧抓三个紧密联系,积极开展业务学习,让每位教师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

1.紧密联系教研室

学校每月争取预约半天的教学时间为教研室专家指导日,邀请他们为教师进修附小名誉教授,来校授课、听课、评课和指导工作。他们经常莅临学校,细腻真诚地指导校长、书记及其他行政人员和教师进行校本研训工作。而且,由于学校人数少,所以每一个学科都有教师和相关区教研员做合理的对接,学校制作好安排表,有序排班,定期接受专家指导。有了正确的指引,前方的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2.紧密联系区内名优特教师

学校经常邀请岳麓区的名师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王大庆班主任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王大庆等优秀教师都是我们“附小讲坛”的首批讲师。同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承办长沙市、岳麓区内研讨活动,如“岳麓区青年团校基地”“长沙市丁丽名师工作室年度总结活动”“区教学质量交流分享活动”“品德课程向德育延伸主题研讨活动”等,希望通过各种研讨活动,让教师们足不出户也能放眼世界。

3.紧密联系骨干教师、老教师

虽然学校一线教师大多为新生代教师,但是在行政层中却有五位市、区级骨干教师,所以,我们采取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传统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校后的第一节示范课就是我上的。当时作为学校唯一的教导主任兼教研主任以及唯一一位二年级语文教师兼语文组教龄超过三年的教师,示范课堂必不可少。一个月之后,校长也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上了数学示范课“烙饼问题”。学校总务主任、德育主任、党支部书记也在“青蓝工程”中带了两个徒弟。学校全体行政齐上阵,在师徒结对活动中都带了徒弟,光荣为师,无私、坦诚、毫无保留地伸出自己的双手,为青年教师搭起一座学习的“立交桥”。

二、四条研训渠道

理论引领很重要,岗位实践练兵更重要,所以,我们教师进修附小主要是从四条渠道来强化研训效果。

1.把例会开出新意

教师进修附小有一个“附小享文化”的校园精神口号,意在通过“分享—享有—享受”三个层面,来提升每位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育幸福感。“每周享时光”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分支。每周例会前,会有一位教师进行5到10分钟的分享,分享的内容很广,可以是向全体教师推荐一本有价值的书,也可以是一幅画、一部影片,或是诗词歌赋,形式不限,内容不定。这样的活动,旨在以一种优雅的方式,提高教师们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且,“每周享时光”也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人素质和魅力的平台,使校本培训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把教研组作为课题组

校本研训主张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所以,学校也主张教研组就是课题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定期以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作为教研组的集中研训主题。如语文组研究主题是“古诗文教学”。其间,岳麓区进修学校教研员熊社昕不仅给予我们专业指导,还给我们亲自上示范课。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校语文组组长刘柏玲在岳麓区古诗词研讨活动中表现出色,参加长沙市“爱阅读善表达”教师素养团队大赛,展现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又如我们的数学组,借片区研讨主题的东风,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进行了多次合作研讨和集体备课,并及时反思。再如综合组,在常见又常令人头疼的“组织教学”这个主题上,尝试了一些新的音乐、体育等课堂常规教学研讨,学校综合组组长沈燕妮也在区教研活动中作课堂组织教学的专题经验分享。

教研组的成长,就是教师的成长,我们的研训工作也才落到了实处,我们的教学也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3.把课堂当主阵地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校本研训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改意识,深入开展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活动。由于学校教师人数少,很多教师非常喜欢跨学科听课,如英语教师的一节教研课,就能吸引来自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等不同学科的教师跨学科听课,这已成为学校一件常见而有趣的事情。

4.考核手段多样化

学校對教师实行考核制,采取的是“立体式”考核方案,即学期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教研组考核与行政考核、质化考核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提拔、评先、进修、续聘的重要依据。

例如学校的“教师工作盘点表”就是一种量化考核形式,每年年底的考核述职则更多的是质化内容,上半年的教研组组长述职展示的是群体,而期末评优评先突出的则是个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个体的光芒与集体智慧的火花能同时美丽绽放。

学校经过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塔”式校本研训,迅速提升了学校师资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优化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学校从上而下得到了全面提升,这在新学校建立之初,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模式,也能很好地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紧密联系岳麓区研训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分析
彩色笔动起来
忆初心·悦成长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长沙岳麓区中小学幼儿园 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正式成立
“冒”字变形记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宜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民间禅宗音乐的作用初探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初探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