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婕
对于美术初学者来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再深入细致,再具体到位,挂图范画再清晰严谨,他们仍会感到无从下手,仍显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适时地进行深入浅出、分层逐次和按部就班的演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技巧与方法”的示范与讲解,是用来供学生观摩体会,使之得到直观感受,启发和引导学生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的一种必由途径,是使学生顺利进入技能训练、消化理论知识的前奏和接引,这一环节做得好,知能艺技的融合就会逐渐变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自主行动的全过程,学生亲见老师“化腐朽为神奇”的生花妙笔,自然心悅诚服,这才是示范教学的高妙之处。示范作品若没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处理,一般要求原汁原味地留在课堂,展示于墙上,供学生观赏与借鉴,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回忆思考示范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创作的布置与要求做到讲明说清不难,难在习作动手之前的提示与启发,教师须以高度的责任心,综合自己的经验、实力和技巧加以发挥,才能为学生铺路搭桥,才能使创作出彩见效。习作前的提示与启发介于示范观摩和动手练习两个环节之间,是两环的接触点。
教师对学生不同阶段创作的提示与启发,已成为集体指导教学的一个部分,是前奏和导引。但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它更须用心;更大工作量的指导则出现在学生落幅或构划之后。美术教学以操作实训为多,因此,指导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周期长、问题多,既要层层推进,还须循环往复,仅靠背熟些理论知识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法,是无法奏效的,要使指导教学变土为矿、点石成金,则需要教师深厚的课外功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其中教学经验至关重要。
在指导教学环节中,集体指导和单独指导是穿插进行的,需要有几次循环,老师越用心,越负责,就越辛苦,所以说它是“良心活”,“实凿实铆”和“偷工减料”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对学生做单独指导,则要从每一幅具体的画面或版面入手,并结合习作者本人的综合情况作全面细致的分析与把握,如个人性格、偏爱、专业基础素质和手头功夫等在习作上的反映,这种反映在某些习作中暴露无遗,十分明显;有的则包含其中,若隐若现,须细心诊断,因此说对个体学生做单独指导,如中医疗病须对症下药,且要标本兼治,还须有极大的耐心,才能做好这一极其复杂的教学工作。只言片语、轻描淡写和轻松随意只能是隔靴搔痒,糊弄了事,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既误人子弟,又自损威信。这就是我们在当今世态之下,反复强调艺术类课程指导教学责任与劳作之重、之苦心孤诣的原因。
指导教学分不同的阶段和层次,阶段不同,教师的掌握亦应有不同。教师的口吻语气、语言的繁简及动手示范的多少,都应因情而异、因人而异、因效果而异。通常情况下,应先肯定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优点和进步之处,继而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再后是指出问题的根源及改善提高的途径与方法。要注意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对进步慢、问题多的学生更需多加鼓励,促使他们细心揣摩,将教师的指导转化为自觉意识和行动,这里最重要的仍是教师善用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反思与判别能力,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开掘去蓄养,教师的作用是导流和堵漏,而学生则是在扩展、蓄深和夯实。
集体观摩学生创作有助于教师对全班学生习作综合情况的把握,也便于比较甄别和分类,使集体指导评点更有针对性。若整体习作情况不甚理想,或出现明显偏离,则会促动教师的反思与调整,改进指导方法,扭转被动局面。其次,集体观摩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与互促,在相近题材的习作中却有着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手法及不同效果的差异。同学们相互观摩,相互启发,采长补短,他人创作中的不足,自己可引为借鉴,他人作品中某些方法、形式,或可拿来为我们所用,或融进新的因素,来激活或点醒整个作品。这就是艺术表现的特性。一种方法、某种效果,不可独立地评其优劣,只有将其置于某种关系之中,使它成为构成因素,才能判别其是否和谐与美。并且这种美与“和”对某些习作的升华具有启迪意义。观摩本身既是促使师生思考和判断的过程,是思维与审美意识的一种训练,通过联想与借鉴他人来完善自己,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正所谓“它山之石,还可攻玉”,教师在观摩评点之中,切忌一味地指点这好那坏、此高彼低,应更多地将一幅一版习作放在整体之中,去互联,去借移,去假想,去构建,使学生能在一幅一版直接动手实训中,受到多幅多版习作的间接收获,使鉴赏与审美能力不受限于亲历而能有更多的增进。第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与竞争意识,对个别学生能起到鞭策作用。根据学生创作的投入状态,增强阶段实训教学的实效。教师对基础良好、有发展潜质的作品,应重点评点,使学生心领神会、倍加努力地去深化完善,以带动整班的习作训练;对进度迟缓、表现肤浅,甚至问题严重的学生亦应当多督促,在他们迷茫或消沉之时,击一掌,还要拉一把,使他们进入到创作的良性循环之中。
(作者单位: 中国教科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